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金價「過山車」,國內最大黃金批發市場遭到暴擊

2024-05-10財經
「今年五一是做黃金生意以來最慘淡的假期。」深圳吉豪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祺易感嘆。他經營著線上品牌「珠谷谷黃金手鏈」,線下金店開在國內最大的黃金珠寶交易集散地深圳水貝。以往一到節假日,水貝人山人海,熱門櫃台都擠不進去,但剛剛過去的小長假,每天來買黃金首飾的人卻屈指可數。
杭州一位擁有三家珠寶店的老板甚至沒安排員工加班,5月2日索性帶著家人去旅遊。「五一」假期期間,受國際金價回落影響,不少黃金品牌跟進降價「促銷」,優惠後價格甚至跌回600元/克以下。然而,預期的「市場爆發」並未如期而至。
「現在來店裏看貨的客戶交易熱情大不如前,大多持觀望心態。」周祺易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報價也從4月15日最高點回呼至545.8元/克。五一期間,國際金價繼續下探,水貝黃金報價卻依舊「堅挺」。
「水貝怎麽玩不起?為什麽不跟進國際金價?」從業八年多的林凱一邊盯著金價變化,一邊回應客戶在微信群裏的質疑。「金交所放假,水貝商家不能及時補進板料,原來高價進貨,現在如果降價賣出,賣得越多,損失越大。誰能玩得起?」
林凱坦言,不像黃金品牌賺溢價,水貝商家和很多金店的生存模式是「不賺金價,只賺手工費」,商家在不能及時補貨的情況下跟進降價,「無非在賭節後黃金繼續降價」。但類似「節前突然跌價、節後價格回升」的劇情,在去年「十一」假期已經上演過一次,「賭錯」黃金走勢、虧到關店的情況也不少見。「金價漲跌波動頻繁,商鋪面臨著更大的經營風險。」
對黃金市場中的「散戶」而言,涉足當前高位波動的金價無異於「火中取栗」。
深圳市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的黃金首飾櫃台。本文圖/視覺中國
真真假假的「跑路」傳聞
4月15日晚,深圳水貝黃金市場一家名為「千百萬珠寶」的黃金珠寶門店突然被「圍堵」,還有警方在現場維持秩序。
第二天一早,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稱,該珠寶店「爆雷跑路」,「涉及黃金原料400公斤」。按照當天567元/克的基礎黃金價格推算,涉案金額超過2億元,「創下水貝跑路金額最高紀錄」。
這起網傳「黃金大劫案」很快迎來反轉。「沒有兩個億,那是謠言。」深圳市千百萬珠寶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賜華在媒體上回應稱,「謠言造成恐慌,恐慌引起擠兌」。
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很快釋出了最新調查結果。這家珠寶店用於打款的銀行卡在4月8日被江西九江警方凍結,門店表示,不清楚具體原因,但當時並未在意,一直正常營業。直到4月13日,銀行卡還沒解封,公司負責人便暫停了黃金買賣,並向部份客戶解釋了緣由。暫停營業的情況也已向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羅湖監管局報備。
「沒有跑路,只是往來貨款有點卡頓。」千百萬珠寶門店工作人員對媒體解釋稱,打款銀行卡上有1600多萬元,被凍結後,公司資金周轉受到影響。當時欠了一位客戶二十萬元左右的料,大概900克鉑金,到了約定時間無法給貨,告知客戶「緩幾天」,但對方不願意,在門店鬧起來,引來路人圍觀,後來就出現了「跑路」傳聞。
「水貝市場體量很大,一家中小規樣版料店的牽連範圍比較有限。」在水貝壹號經營金店的吳月松說,反而是在水貝市場之外,「金店跑路」的烏龍事件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他的微信群裏很多外地客戶打探「跑路」傳聞真假,擔心被牽連。吳月松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能耐心解釋,自家品牌沒有從這家板料店拿貨,並自證板料來源穩定,不會「跑路」。他對此也有些無奈,「類似於消費者想買一件衣服,卻在擔心品牌上遊布料商有沒有倒閉」。
作為國內黃金珠寶產業規模最大的制造加工中心,深圳水貝出產了全國70%左右的珠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水貝一直是下遊珠寶零售商的批發市場,很多展廳和櫃台不對散客開放,只供大品牌和加盟商挑貨。「可以理解為,直播帶貨火起來之前,水貝是個只走批發、不走零售的黃金市場。」吳月松說。
2023年春節前,水貝金展廣場負一層突然變成網紅代購的主場,很多「一米展櫃」的零售生意規模偶爾還會超過樓上只做批發的大展廳。吳月松介紹,隨著購金熱度不斷高漲,很多小展櫃、檔口改為「批發+零售」的模式。然而,少了中間零售商賺差價,也少了一道風險緩沖,不僅消費者要直面上遊企業跑路的潛在危機,板料商和珠寶供應商也要面臨更高的經營風險。
「很多料商不願意跟陌生人交易,甚至看到那些剛成立不久的公司個體戶都不願意銷售,生怕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在水貝做了八年多黃金生意的林凱坦言,有人利用黃金洗錢,不只是購買金飾,板料這種單次交易額大、基本沒有工費的原材料產品,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商家線上上與陌生消費者交易,很難判斷對方的資金來源和交易用途是否合法。
有時風險也來自中間商。林凱舉例說,有騙子偽裝成新手代購,一邊在網上盜用知名博主的頭像、營業執照、出貨圖,另一邊向消費者宣稱「只賺人氣不賺錢、免費代購」,以博取流量。一旦有消費者上鉤,要找某款飾品,騙子就把商家的門店資訊、收款資訊發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打錢給商家。商家收到錢後,把貨給到「假代購」,不料「假代購」跑路,消費者發現被騙後報警,商家的收款方式被封,唯一的解凍渠道就是退錢給消費者。
「結果就是商家既賠了貨,又賠了錢。今年騙子尤其多,且沒有底線。」林凱說,為避免「被打劫」,水貝市場裏不少櫃台至今還擺著「拒絕散客」或「謝絕代購」的牌子。
金價暴漲使得黃金市場更為敏感,進一步引發了市場各類參與者的貪婪和恐慌情緒,「坑同行」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今年1月春節前,有水貝商家借了60多家珠寶商的近千萬元貨品,把其中黃金飾品融化成金條,留下一句「對不起了,兄弟」,然後跑路。
「金店跑路案例並不少見,但借彩寶(有色寶石)跑路的前所未聞,很多商家至今心有余悸。」林凱說,這之後商家「刷臉借貨」越來越難,有門店開始要求同行借貨必須押身份證、押全款,貨款延時交割等基於信譽建立起來的行規不得不開始改變。
「延時交割」從何而來?
今年3月29日當天,黃金基礎價就上漲了11~12元,整個3月黃金漲價最猛,國內金價每克上漲了近50元。「從咨詢到下單的短短幾小時,金價可能已經跳漲了幾次,增加的成本誰來承擔?」線上品牌「珠谷谷黃金手鏈」負責人周祺易說,「延時交割」模式的出現,原本是為了保護商家和消費者的權益。
周祺易舉例說,如果消費者預訂了一只50克的黃金手鐲,等到交款時,黃金基礎價上漲20元,意味著商品總價增加了1000元,客戶很可能在猶豫一番後「逃單」。擺在商家面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消費者預交的定金要不要還?
退還定金,意味著已經買到的板料壓在商家手中,成本無法變現,資金周轉效率降低,帶來變相虧損。如果不退,消費者承擔損失還沒買到商品,必然給出差評,商家聲譽受損,同樣難以經營。「大多情況下,商家會自己認虧,把定金退還給消費者,這也是做零售比做批發所要多承擔的風險。」周祺易說。
「商家難道不能低買高賣嗎?」周祺易時常被問到類似的問題,在消費者眼中,「金價瘋漲,珠寶供應商肯定賺翻了」。前段時間,甚至有消費者提出,「希望以520元/g的價格購買550元/g的黃金現貨」。周祺易感到匪夷所思,相當於有人想用90塊錢買100元面值的紙幣,理由是消費者猜測商家肯定提前囤貨了。
事實上,「黃金作為原材料,一直在流轉。黃金首飾產業鏈上真正做生意的企業主體,基本不可能囤貨」。周祺易舉例說,每賣出1公斤黃金飾品,他就要買入1公斤板料,保持貨量動態平衡,「低價囤貨,高價賣出,那是一錘子買賣」。
在金價瘋漲的背景下,「水貝模式」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很大程度源於其「基礎金價+手工費」的批發價優勢。手工費由商家自定,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區別於品牌黃金的高溢價,水貝商家不賺金價,利潤空間被壓縮在手工費中,換句話說,在水貝做生意,主要靠薄利多銷。
就單筆訂單而言,當金價漲幅超過克工費時,商家實際上在賠錢進購板料。消費者選擇「水貝模式」,理應預設這筆動態增加的成本,接受了水貝「先付款、後拿貨」的交易模式。但為保護雙方利益,逐漸形成了消費者「先交一部份定金,再根據出貨時金價補差價」的交款方式。
為了降低金價上漲、消費者逃單造成的損失,很多珠寶供應商在和上遊板料商交易時也順延了延期交割的模式,即先交一筆定金,確定拿板料時再按現貨價補款。「都在一個市場裏,偶爾周轉不開,先拿貨後付款,或是先付款再給貨,都是很常見的情況,基於信任,偶爾還能刷臉借貨。」吳月松說,如果不考慮商業信譽,在沒有及時銀貨兩訖的每個環節,理論上都存在上遊跑路的風險,「但那樣就沒法做生意了」。
為什麽一定要「私下付款」,難道不能透過平台交易?平台保留7到10天賬期,預留出收貨時間和消費者去正規機構做貴金屬檢測的時間,只要消費者不主動確認收款,就不會承擔風險。
「支持平台交易還能提高下單率。但很多商家只在平台宣傳引流、不在平台交易,還是因為錢——平台壓價。」林凱說。另一方面,假如每天賣出5只單價1萬元的手鐲,10天賬期就壓了50萬元,這筆錢每個月只能滾三次,明顯不符合水貝商家的野心,大家恨不得一筆錢每個月滾30次。「走平台交易的商家,要麽生意不好、開不出單,要麽實力雄厚,不差這點錢。」
今年金價漲勢不減,很多商家提出「用板料交易」,鼓勵消費者自己去買板料,來料加工,這樣雙方都不必承擔價格漲跌帶來的損失。「相當於把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如果不了解行情,很可能買到盜版板料。」林凱說。
「板料」是對上海黃金交易所澆鑄的標準金錠的俗稱,既是生產黃金首飾的原料,也可以在黃金珠寶交易過程中替代貨款,基本是國內能買到的最便宜的黃金。林凱介紹,一般情況下,水貝板料不針對普通人銷售,金交所也關閉了個人開戶的渠道,在水貝市場,必須簽約開戶、送出營業執照和法人身份證後才能購買。
「做板料生意的頭部大佬沒空理散戶訂單,連一些小商家臨時購買幾百克的單都不屑於接。」林凱說,這時,很多中小規模的板料商倒一手,既能賺差價,又能滿足小商家和個人的購料需求。但正規板料緊俏,動不動就沒貨,或是訂貨後隔天才能提到。這時,盜版料便找到了流通空間。
所謂「盜版料」,其實也是黃金,只不過純度達不到99.99%,通常只有99%至99.7%,未來變現時會打折扣,投資價值低。「別說外行人,很多商家自己也沒有辨別能力,看似更輕易地買到了板料,等拿到展廳交易時,儀器檢測通不過,就砸手裏了。」林凱不無憂慮地說,「段位不夠,就別想著買板料。」
最近數月的黃金價格走勢吸引了國內外的關註。
為何金價上漲,跑路金店越多?
板料商宣告「破產」跑路時,吳月松沒在店裏。
他的展櫃開在水貝壹號的二樓。那是2022年春節休市前,吳月松剛交完十幾萬元的板料定金,想著年後開市馬上就能取料加工做生意。這家料商已經與他合作一年多,突然宣布跑路,群裏炸開了鍋。吳月松還記得,當時已經休市回家準備過年,清早被一陣訊息提醒聲驚醒,那條「破產」通知是當天淩晨4點釋出的。
「可見跑路早有預謀。」吳月松不是最慘的,群裏有商家前天晚上才打完尾款,板料商第二天淩晨「跑路」。第二年開市,很多門店可能永遠不會再開張。「後來私下統計,那家跑路料商的欠款總額大概有三四千萬元。」吳月松說。
為什麽金價上漲,反而有很多金店跑路?
「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要麽虧太多,要麽欠不起。」吳月松說,水貝跑路最多的商家就是中小規模料商,他們主要收入不靠賣料,而是「炒黃金」。最簡單的操作就是在黃金上漲時「做空」金價,高價收取下遊珠寶商定金後,沒有及時進板料,「賭」金價下跌,屆時以更低價格從交易所買入,兩頭賺差價。「說白了就是在賭運氣,一朝玩脫,入不敷出,就只剩跑路了。」
最初為規避金價漲跌帶來的風險,水貝市場內商家交易時可按「不定價」的方式拿貨。商家買料時,不必馬上付全款,而是在當時金價基礎上加一定比例費用預訂金料,相當於給料商一筆「保管費」,以便隨時取用,而後在約定時間內按取貨時金價「多退少補」。
「聰明人」把「不定價」模式玩成了「借雞生蛋」。林凱舉例說,假如有商家在金價400元/克時找料商買1公斤板料,要求不定價,多付10%托管費,也就是用44萬元買下40萬元的黃金,「賭」結款時金價下跌。只要跌幅超過10%,就能拿回至少4萬元退款,多退回的錢都是白賺。相對應地,如果金價上漲,商家也要認賠。
「說白了,靠不定價賺錢就是在賭博。」林凱說,黃金買賣,動輒千百萬元訂單過手,實際收入只有單價的零頭,扣除房租、水電和人力成本,「正經做黃金生意沒有大家想的那麽賺錢」,這時很多金店便會推出「其他服務」,比如「黃金托管」業務,個人將黃金存到店裏,定期返利,等到用黃金時再取出來。「黃金只有漲跌,利息從何而來?無非是打著寄存名義做集資。」
「中國黃金北京富力廣場店跑路事件」轟動一時,多家媒體報道,至少70位消費者在該店「托管」的約70千克黃金去向不明,價值超3500萬元。盡管黃金加盟店的實際控制人現已被公安機關刑事羈押,進入司法程式,消費者仍在苦苦維權。
案發三個多月後,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拿出解決方案,決定對北京富力廣場店權益受損消費者進行先行墊付。
「能妥善解決實屬幸運。」吳月松說,坑他貨款的料商在跑路前已經轉移資產,就算勝訴,料商能做的也只有給每個被坑商家打張欠條,不了了之,有的門店被坑得傾家蕩產,幾年生意白幹,金價暴漲,現在連東山再起的本錢都未必拿得出。
水貝的黃金盛世已經過去?
自4月初足金飾品市場價突破700元/克之後,王聘宇發現,到店消費者觀望的越來越多,「不敢買,也不敢賣」。克重大、價格高的飾品更是無人過問,盡管他的黃金首飾零售價比大品牌低了一兩百元。
王聘宇的黃金加工店開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年後打金生意火爆,他也會定期到深圳水貝進購黃金飾品,在店裏鋪貨。近兩個月,他進貨愈發謹慎,倒不是擔心供應商拿款跑路,而是客戶訂單減少。消費者既希望手上黃金增值,又盼著金價降低再買入,找他咨詢的客戶不少,但沒人下單,他也怕貿然進貨,最後都砸在手裏。
「年後批發業務量直線下降,和去年同期相比,批發占總銷售額比重減少了約50%。」水貝一位受訪金店老板表示,很多合作的下遊零售商經營慘淡,一整天都開不出一單,「最近來水貝的批發商、代購、散客都變少了」。
為擴大經營,周祺易今年3月正式開始做線上零售,他還專門另起了一個更有網感的品牌名「珠谷谷」。有水貝實體店背書,線上銷售很快增長到總額的近六成,「線上零售的利潤率稍高一些,但量少,3、4月營收還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由於訂單量減少,很多黃金加工工廠不得不提前收工。」在成都做板料生意的錢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所在公司總部在深圳設立了黃金加工工廠,和同行交流得知,一些中小型加工廠甚至處於半停工、半放假的狀態。
在水貝奮鬥多年,林凱第一次感到「有些迷茫」。走進水貝市場,仍有商家在瘋狂擴張黃金業務,熱門櫃台轉讓費甚至炒到每米七八十萬元,新店門口花籃上留的落款是深圳市某某通訊科技有限公司。「業內傳聞有外來資本炒櫃台,價格已經超出合理範圍,這麽玩下去,老老實實賣貨很難賺錢,只能從其他途徑把錢賺回來。」
此前,水貝市場已經出現商家降低工費吸引顧客、以次充好等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今年3月中旬,深圳水貝珠寶園區各大廈聯合發起了「統一金價、工費」的倡議書,制定了一套最低基礎工費的參考標準,價格範圍從10元至75元不等。「可高於此基礎工費,但不得低於此基礎工費。」
「倡議並非強制。水貝商家如果繼續內卷,最後只能是把自己卷死。」五一假期前,林凱路過京基水貝廣場,出於職業本能考察了一圈,一層靠近水貝二路的很多櫃台都空著,位置稍好的櫃台也不再專屬黃金,而是被利潤更高的玉石、翡翠、珍珠、寶石等珠寶商拿下。
林凱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金價穩定。黃金行情看漲,外界看黃金商「手持一本萬利」,賣黃金首飾能賺手工費,不做生意,貨品也能升值。「但如果金價開始下跌呢?難保不會有商家跑路,到時離水貝行業洗牌就不遠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吳月松、林凱、錢成為化名)
發於2024.5.13總第1139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金價「過山車」,困擾深圳水貝
記者:李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