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通脹回歸,是後續重大的宏觀經濟事件

2024-10-22財經

當存款利率已經低到令人發指的地步

近期這麽多重磅刺激政策,其實,最有分量的就是下面這句話:

進一步健全貨幣政策框架,目標體系方面將 把物價合理回升作為重要考量。

不管你什麽貨幣刺激、地產刺激和財政刺激,你總得有個目標吧?!

雖然樓市說的是止跌起穩,依舊抽象。至於大A,從來沒有說清楚目標是什麽。

也就是說,從9月24日開始的一攬子舉措,都是聚焦於「術」。

市場的預期改變,是認定這個「術」最終是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偏通縮的環境。

然而,10月18日有形之手 如此公開的說法,那就是第一次將目標說清楚了。

長期關註我們的老鐵都知道,我們這些年在基礎貨幣的投放方面一點都不少。可是,由於 貨幣乘數 極低,大家都選擇把銀子牢牢的捏住,不肯去做投資和消費,貨幣乘數越來越低,最終就是近乎蕭條的格局了。

網上不少人喜歡說「放水」,可是,這裏面門道可多了。

現在有形之手如此宣布,也就意味著,他們認定, 現在基礎貨幣投放是足夠的,主要是貨幣流動性環節出問題了。

因此,只要促進大家開始將手裏的貨幣流動起來,貨幣乘數起來,那麽,整個經濟自然就是可以起來的。而要完成這個目的,最好的指標就是通脹。

現在5年期的存款利率差不多是1.55%,大多數新增房貸利率徘徊在3%附近,那麽,如果我們真的可以把通脹率拉升到2~2.5%附近,這意味著什麽?請大家細品。

這裏面是兩個維度:

  1. 漲價本身,就是貨幣流動性放大的過程;

  2. 漲價預期,會刺進貨幣流動性快速放大,有很多人怕通脹吞噬貨幣購買力,會選擇「搶跑」,也就是搶先買買買。

如果央媽以物價回升為本輪救市政策是否有效果的錨之一,那就是系統性的要出牌,最終是為了促使上述兩個維度達成,形成良性迴圈。

這也有意味著,後面不僅是央媽發動了,還有很多大型國企央企也要發動。

一會兒跟你說漲價了,一會兒說企業上遊進貨壓力太大,那麽,央媽要刺激物價合理回升,自然也會事半功倍。

當然, 最關鍵的是,通脹回歸,是後續重大的宏觀經濟事件。

已經公布三季度的GDP是4.6%,上半年是5%,全年目標5%,那麽不考慮權重粗線條計算一下,四季度起碼要做到5.4%,是不是?

與此同時,近期村裏不斷說,要努力達成全年目標。

這也意味著,四季度全面發功拉行情,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不少人忘記了這句話,其實,這是目前村裏為何如此積極出政策的關鍵因素之一,算是金融戰結束後的「災後重建」了。

好了,關鍵點來了~

次貸危機 後,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是「債務驅動經濟增長」。然而,在口罩風波後,其它大部份主要經濟體都是「通脹驅動名義GDP增長」。

大家回憶一下,我上半年一直跟大家強調,目前在所有國家的面前,就兩條路。

  1. 大蕭條,物價和薪金一起跌;

  2. 大滯脹,物價漲幅超過收入漲幅。

兩個模式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扣除物價後的實際薪資增速是負數,或者是0。

這是 康波周期 尾部決定的,沒有一個大國可以避免!

現在,村裏的救市意味著,最終要跟國際接軌,選擇上述第2條路了。

因此,光靠債務驅動實際經濟增長,都已經很難了。

本質上,就是大家都沒有多少賺錢的新產業做了,你救市所用的成本越多,能夠產生的邊際效益極差,甚至很多行業就是邊際效用為0。可是,你又不得不救,不救就是馬上大規模通縮,然後就是各種事件。救市效果越來越差,最終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通脹率騰飛是可以把名義GDP頂起來;然而,一旦扣除通脹率,實際GDP極為低迷。

顯而易見,當全球都是這個趨勢的時候,我們能夠避免嗎?

當確定要救市時,那也就是跟國際接軌了。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是全產業鏈體系,通脹率相對可控一些。

但是,最終我們也無法避免像已開發國家那樣步入 「通脹驅動名義GDP增長」。

而現在,恰恰是整個救市行情的初期,意味著現在是介入獲得更加廉價優質資產的關鍵視窗期,真的整個都頂起來了,那也就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了。畢竟,最終,通脹帶動名義GDP增長,實質不過是國內財富再分配罷了。

不少人對於100萬套的棚改規模,頗有失望。

其實,他們都忘記了關鍵性的資訊:

2021~2022年土拍見頂後,整個土拍基礎上的新房供給在2025年開始進入斷崖式的走勢。

這意味著,後面幾年新房供給會越來越少了,絕對不能去跟2015~2017年對比。

所以,2015~2017年的時候,三年搞1800萬套棚改,對應的是當時的新房供給規模。可是,現在早就土地市場變天好幾年了。

因此,所謂的100萬套棚改規模太少,根本就是沒有考慮到新房從明年斷崖供給量的客觀事實。

之所以要強調這些,就是 不要去低估本輪救市的決心。

刺激力度不少的,況且後面還會追加。

我們一直強調, 救到救起來為止,否則後面國際形勢一變,你要救也未必有機會了。

接下去要關註一個數據指標,M1。

如果這東西明顯陡增,那麽,不久就會見證行情也跟著陡增。至於節奏,也會是 先股後房。

經過本次救市舉措的邏輯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透過居民家庭加杠桿,來實作整個經濟的化債成功。

要實作這個,就要強化房股金融內容。

特別是房子,這東西本來就是消費內容和金融內容並舉,缺一不可。

只要地產的金融內容重新回歸,那麽,整個行情就會加速啟動。

當然,這也意味著,居民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困境和現金流量表問題都會大幅修復。接踵而至的,自然是全社會的通脹大踏步前進了。

到最後,我們必須認清楚:

樓市 = 財政現象 = 中國內需之母

先拉大A,改善大家的現金流量表,讓大家兜裏有幾個鋼镚。

這樣後續就可以為更多人獲得首付資金進入樓市,提供可能。

這個迴圈成功啟動,通脹也就不遠了。

要有一個 心理 準備:

2023~2024年的偏通縮,將一去不復返了!擁抱全球大滯脹時代,是未來10多年所有人的宿命。

由於央媽的基礎貨幣根本沒有少放,這也提示我們,只要貨幣乘數強勢拉升,整個社會流動性會一下子陡增。

考慮到全世界沒有一家央媽是可以控制貨幣乘數的, 這就產生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通脹要麽不來,來了一定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