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與夫人一起到公司上班。午休過後,1點半開始投入工作,如授課準備、企業輔導,或是寫書法、聽新聞。為保持身體健康,在上午和晚上分別站樁1小時。
這是84歲的方太集團名譽董事長茅理翔的一天。9年前,他的眼睛開始漸漸看不清,病根是早年間膝蓋病痛,長期服用止痛藥引發病變。他寫作的方式,也漸漸從用鋼筆、毛筆,轉向自己口述秘書記錄。
「我的人生軌跡就是一個又一個十年。」茅理翔說。他最初在人民公社做了十年的會計、十年的銷售。1985年,他創辦慈溪無線電九廠,又開始首次創業的十年。1996年,他與兒子茅忠群在創業中傳承,方太集團在第四個十年裏誕生,進軍高端廚電領域。如今,他陸續出版了【百年傳承】【家業長青】【傳承十六論】等著作,致力於傳播中國式傳承理論。
作為中國首家民企接班人專修學校——寧波家業長青學院的創辦者,茅理翔自2006年起致力於家族企業傳承問題的研究與實踐,堅持「淡化家族制」的他,打造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家族企業管理模式。
「我想為正在創業的年輕企業家們,樹立一個終生奮鬥的榜樣。」茅理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也指出,當下,中國式傳承的理論研究滯後於實踐;中國企業距離「百年老店」,除了時間,還存在企業治理、文化制度建設方面的差距。
2008年,茅理翔(左)和茅忠群父子。圖/受訪者提供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麽這麽重視和堅持企業的「傳承教育」?
茅理翔: 從2000年起,我在全國各地講課,跑了三十幾個大學、二十幾個省市,接觸到的一代企業家對我說「你太幸福了,有這麽優秀的子女。我的子女不要接班,我很痛苦」。也有很多「二代」對我說「你的子女很幸福,有這麽開明的董事長。我們做總經理已經3年、5年甚至8年,爸爸什麽權都不肯交,我們很痛苦」。
世界傳承規律顯示,「一代」至「二代」成功傳承的比例僅有30%,意味著70%的企業會在過程中淘汰。這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民族工業的振興,企業家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礎,將受到何等沖擊。作為第一代企業家,我感到有責任幫助其他企業傳承,便創辦了學校。
18年來,除了教育培訓領域,我們還想成為研究領域的先行者。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中國式傳承的理論研究滯後於實踐:面臨傳承問題的企業越來越多,而中國本土理論研究起步較晚,理論成果較少,缺乏系統性理論。
未來,我希望能把自己的【傳承十六論】繼續說清說透,說深說細。透過拋磚引玉,喚醒更多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們一起豐富中國式傳承理論。
中國新聞周刊:你曾總結了家族企業傳承的「十大難題」,這些年是否有變化?當前最主要的矛盾是什麽?
茅理翔: 最開始,我們主要幫助解決部份「二代」不願接班的問題。後來,企業的創新與轉型成為主要問題。當下,隨著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傳承難題更加深入,其中四大難題更加突顯。
第一個難題是家族矛盾。家族企業創業初期,任人唯親的現象較為普遍;但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制度難行,人才難贏,家族成員不和、爭權奪利等矛盾重重。
第二個難題是父不交權。因為太珍視企業,閑不下來,或不信任子女,父親遲遲不願放權。
第三個難題是兩代分歧。因年齡、性格、文化、教育、經歷的不同,兩代人會在企業的發展、用人、激勵、管理等方面存在矛盾。如果無法在溝通中達成共識,會對企業傳承與兩代情感造成負面沖擊,例如「見面不說話,說話就吵架,吵架就離家」的情況。
第四個難題是子不願接。由於怕苦怕累、另有愛好、在外留學等原因,「二代」不願接班。
當前,還面臨較為嚴峻的三個危機。一是信心的危機。由於國際環境的動蕩變化,民企發展承壓,加之過去幾年的社會負面言論,部份年輕企業家對民企前景的信心有所動搖。
二是轉型的危機。在高質素發展階段,許多企業原有的產業內容、產品管理、品牌行銷已不能適應新要求,科技進步、行銷模式和市場競爭的快速變化增加了轉型難度。怎麽轉?轉什麽?部份企業家感到焦慮、迷茫,甚至痛苦。
三是價值觀的危機。懷有艱苦奮鬥、家國情懷想法的人慢慢減少,貪圖享受、坐享其成的人慢慢在增加。以上情況雖然出現不多,但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新聞周刊:怎樣理解傳承的本質?
茅理翔: 傳承,關乎國家命運、企業命運、家族命運。這意味著,「一代」要更開明開放,「二代」要更主動擔當。
我講課最多的主題是「企業家精神與傳承」。我一直在思考,傳承到底是傳什麽?傳財富還是傳企業?傳使命還是傳精神?我認為,企業家精神是第一位。有了企業家精神,小財富可以變成大財富,小企業可以變成大企業;沒有企業家精神,億萬家當也會化零。
所以,既要喚醒兩代人共同的使命,也要喚醒「企業家精神」。
中國新聞周刊:企業傳承問題如何影響一個城市民營經濟的發展?
茅理翔: 企業的傳承如果傳不好,會對城市經濟、社會安定、勞動就業、財政收入、人民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是一種不可設想的未知。
越是把民營經濟作為支柱的城市,這一問題越為緊迫。以寧波為例,據最新數據,近65%的GDP都來自民營經濟。如果「二代」接不好,65%這一數值在未來會大幅下降。當這部份貢獻減少,就缺少城市未來經濟的希望——這一點,已經引發了全社會、黨委政府、企業界的高度重視。
中國新聞周刊:參照世界其他國家百年老店的發展,中國企業目前的差距在哪兒?
茅理翔: 現在,有「創百年老店」想法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一件好事,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的百年老店存有的差距。
一方面是時間的差距。即使從改革開放算起,最「高壽」的企業只有45年,絕大多數企業只走過了10年、20年、30年的歷程,沒有經受時間的考驗,對於實作百年老店沒有本土標桿與經驗。
另一方面,許多企業在家族企業治理、文化制度建設方面存有差距。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或已著手建設,但追求百年老店始終是一個長期奮鬥過程。要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必須有一整套關乎家族治理、企業治理的文化體系、制度體系。
中國要真正強大,必須造就一批世界級的、具有家國情懷的百年老店。國內很多的企業家已經意識到這樣的差距,並為之奮鬥努力。所以我堅信,50年、60年以後,世界級的百年老店一定會在中國成長起來。
發於2024.6.10總第1143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民企後浪的時代來了嗎?
記者:王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