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新江蘇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王丹蕾)近日,徐州市產業鏈黨建示範專案培訓班開班,透過產業鏈黨建聯盟黨務對接人理論聯學、陣地觀摩、機制研討等方式,進一步啟用黨建動能,全力推動黨建工作與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合。
黨建聯盟關鍵在「聯」。近年來,徐州緊扣「343」創新產業集群產業特點和區域分布,由產業牽頭部門、開發園區、頭部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等聯合成立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等56個產業鏈黨建聯盟,推動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人才育在產業鏈,將黨建引領的「紅色力量」轉化為高質素發展的強大引擎。
產業聚鏈成群
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的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是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創新的焦點賽道。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醫療資源豐富,三級醫院實作縣域全覆蓋,數量居全國地級市前列,醫療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相關產業成為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的重要板塊。徐州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鏈黨建聯盟積極發揮聯盟牽頭作用,構建「政產學研用」聯合體,推出一系列實質性舉措,助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發展。今年5月,鏈主企業萬邦醫藥黨委積極透過產業鏈交流平台與徐州醫科大學開展聯學共建,在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達成了合作共識,有效推動了業務合作的深入發展。
徐工機械入選國家級「數碼領航」企業、徐工漢雲1位居全國雙跨工業互聯網平台第二位……作為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中的「一號產業」,徐州工程機械產業規模占全國市場超五分之一,良好的發展勢頭離不開市工程機械產業鏈黨建聯盟的有力保障。牽頭部門市工信局制造業推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聯盟促進了工程機械上下遊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透過謀劃一批重要事項、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建設一批重大專案、打造一批創新平台、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展一批高端活動等,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激發創新動能,推動工程機械集群高質素發展。
去年8月,徐州市綠色低碳能源產業鏈黨建聯盟成立,覆蓋單位黨組織49個、黨員11240名,涵蓋新能源、煤電能源、綠色環保、雙碳產業等領域,透過黨建引領整合最佳化產業資源,全面提升區域內綠色低碳能源產業合作與技術套用水平。鏈上企業代表,徐州交控能源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王波介紹,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黨建工作為綠色能源專案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透過思想引領、融合創效、品牌塑造等多方面的努力,確保了綠色能源專案的高效推進和可持續發展,為綠色能源事業註入更加澎湃的動力。
「做好產業鏈黨建工作,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全市高質素發展大局。」徐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三處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推動組織建在鏈上、資源聚在鏈上、服務沈在鏈上、作用融在鏈上,切實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以黨建賦能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聯盟聯出實效
今年以來,徐州在全市範圍內確定「工程機械與智能制造」「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17個年度產業鏈黨建攻堅專案,全力提升產業集群規模總量、創新研發、高端發展、數實融合、綠色發展、開放融通、支撐保障水平。
產業園是鏈上的重要組成部門,「特色+集聚」是「鏈園結合」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徐州充分發揮園區優勢,以空間集聚推動專案集聚、產業集聚和要素集聚,增進聯盟單位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從「個人作戰」到「抱團提升」,進一步打通產學研合作的制度壁壘、政策壁壘和資訊壁壘,實作黨建互學、發展互促。
「行政審批局、檢察院經常來園區進行政策宣講和業務辦理,讓我們政策掌握更精準,辦事更高效!」徐州經開區轄區企業代表、江蘇中科智芯整合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朱曉感慨地說。作為徐州產業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經開區集聚各類企業5000余家,基層組織由「分散執行」向「融合共進」轉變,企業服務由「坐等上門」向「主動靠前」轉變。
走訪企業1705家,召開座談會185場,訪談3500余人次……300余名黨員幹部透過深入全市56個產業鏈黨建聯盟蹲點調研共梳理收集企業需求訴求1296條,涉及用工、技術、訂單、資金等方面困難。
企業有所需,聯盟有所應。為此,市縣兩級產業鏈黨建工作專班構建了訴求受理、高效辦結、答復反饋的全過程閉環管理機制,梳理工信、發改、科技、農業農村等部門工作職能、政策資源、服務標準、扶持專案,推出部門資源並組譯成冊。在睢寧縣,專班整合21家職能部門32項優勢資源,明確產業鏈4大行動專案80類服務事項,讓「部門有什麽」成為明白賬。
此次產業鏈黨建示範專案培訓特別邀請徐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偉對徐州建設產業強市路徑進行分享,介紹地方產業發展現狀,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透過對我市產業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解讀,存在的薄弱環節、產業比較優勢的分析以及對產業強市路徑選擇的思考,拓寬企業「資訊鏈」,促使企業融通創新更好的與地方發展相結合。
實作需求有效對接、資源有效統籌、專案有效落地還需多方參與。徐州充分發揮產業鏈黨建聯盟牽線搭橋作用,推動鏈上企業與高職院校、金融機構、培訓機構等深度合作。去年以來,各地積極組織開展「聯盟牽線供需對接」活動,對接專家團隊561個,簽訂技術攻關、產銷對接、人才引育等協定427個。開展政銀企黨建對接活動,建立「徐數貸」「徐智貸」等專項金融產品平台,向「343」創新產業集群專案累計授信70億元,促成研發合作、人才培養、資金授信等專案8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