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拼多多,再超阿裏!

2024-05-23財經
拼多多又交出了一份堪稱「炸裂」的財報!
5月22日,拼多多集團釋出截至3月31日的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拼多多集團今年第一季度實作營收868億元,市場預估768.6億元,同比增長131%;調整後凈利潤306.0億元,市場預估155.3億元,同比增202%。調整後每ADS收益20.72元,市場預估10.54元。
在這份財報數據釋出後,拼多多美股盤前巨震:先是直線跳水轉跌,一度跌近10%;隨後又快速拉升,一度漲超9%。
截至收盤,漲幅為1.13%,市值為2042.74億美元。而另一只互聯網電商巨頭阿裏巴巴已連跌三日,收盤下跌3.98%,市值為2106.19億美元,盤中阿裏巴巴在市值上一度被拼多多超過。
自去年11月以來,拼多多首次市值超過阿裏巴巴,股價回呼後差距仍不斷縮小。自2021年三季報首次盈利以來,拼多多凈利潤持續高增長,增幅不低於50%,而阿裏巴巴盈利增長振幅較小,影響股價。
拼多多:公司仍在成長期
國家統計局日前釋出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市場銷售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部份升級類商品需求持續釋放,服務消費較快增長。其中,一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2個百分點。
在這一背景下,拼多多業績出現增長並不奇怪,但目前的增幅過於「驚人」。不僅營收超預期大增,單季度調整後凈利潤更是超過300億元,當下的拼多多已毫無疑問成為電商巨無霸。
此前阿裏巴巴釋出的財報顯示,阿裏巴巴2024財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4年一季度)收入2218.74億元,同比增長7%,超市場預期;經調整息稅前利潤(EBITA)為239.69億元,同比下滑5%。
京東集團釋出的一季報則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共實作營收2600億元,同比增長7.0%,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為89億元,同比增長17.2%。
對於拼多多第一季度的業績,第一上海研究部此前在拼多多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前瞻中表示:「從三項業務來看,一季度國內線上實物零售及其他電商同行均取得不錯的增速,部份原因為去年一季度基數較低所致,我們認為拼多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站仍保持領先同行的增速。此外,一季度為傳統電商淡季,平台電商的行銷活動主要集中於下半年,因此,一季度電商的利潤率有望保持在較高的水準。」
不過,在拼多多方面看來,這或許仍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公司仍在成長期,今年將繼續為深化高質素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大投入。」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行政總裁趙佳臻表示,「我們的高質素發展是一項長期、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將匯聚各方力量,紮實推進、狠抓落實,加快實作這個發展新階段的目標和任務。」
「高質素發展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會立竿見影。」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行政總裁陳磊表示,自決定轉型起,平台就做好了長期投入、持續努力的準備,「我們會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提升團隊執行力和平台能力,不斷為平台生態參與者創造更大價值」。
連續兩年研發投入破百億元
多多跨境(TEMU)則是拼多多的另一個亮點。據了解,全球化業務方面,為應對快速變化的國際市場,一季度,多多跨境一方面推出更加靈活的半托管模式,在目標國家擁有倉庫物流合作商的賣家可以自行決定倉儲物流方案,從而在直面海外消費者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更好融入全球大市場;另一方面,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膠東地區開展了數十場產業帶對接活動,透過線下交流、資源傾斜等方式,扶持更多產業帶企業緊抓出海機遇,拓寬訂單渠道。
「我們會持續挖掘優質商家、商品,因地制宜,提供合適的履約鏈路,提高供應鏈效率,為全世界不同的消費者提供品類豐富的優價好物。」陳磊表示,供應鏈能力、合規能力、服務能力將是多多跨境重點修煉的三項「內功」。
科技創新則是實作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引擎。據介紹,自拼多多成立以來,公司就不遺余力投入技術研發,透過技術創新打磨供應鏈能力,推動供應鏈降本增效。
過去兩年,拼多多集團研發投入均突破百億元大關。今年一季度,拼多多投入29億元支持研發,同比增長16%。陳磊表示,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沈澱易用的工具和服務,進一步賦能商家,推動產業數碼化升級。
除了技術驅動,可持續發展的平台還需要健康、有序、合規的生態。尤其在數碼技術與現代商業高度融合的當下,消費者和監管部門都對電商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
拼多多方面表示,作為平台型企業,集團積極承擔責任,堅守合規底線,認真對各個市場的法律法規做前瞻性研究,投入資源力爭建設業內一流的合規能力。一季度,公司繼續推進「百億生態」專項,落地了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例如,為防範不當宣傳展示資訊,治理小組透過最佳化圖片辨識精準度和覆蓋範圍,提升問題圖片辨識能力和效率,實作增量內容的布控攔截。
陳磊也強調,電商行業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競爭和機會都在加速湧現。「公司業務的發展不是線性的,而是有波動的。但我們相信,只要持續專註長期的價值創造,所有業績波動最終都會回歸我們不斷積累、增長的內生價值。」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