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新春走基層|重慶下莊:「天路」變成幸福路

2024-02-11三農

大年三十下午3點,在四面環山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一群返鄉人正聚在下莊黨校的階梯教室裏觀看電影【開山人】。

電影講述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的父輩從1997年到2004年,用鋤頭、鋼釬、鐵錘等簡易工具,在懸崖峭壁上開鑿8公裏出山路的故事。

這次活動的組織者袁孝鑫是一名「90後」,她不僅是「下莊紮染」專案代表性傳承人,還是去年10月村裏剛選出來的村委會主任。袁孝鑫高興地介紹著下莊去年的成績:2023年,村裏發展鄉村旅遊、柑橘等產業,村民人均收入達1.8萬元,是修路前的數十倍。

下莊村被四面千米高山絕壁合圍,猶如坐在一口井中,這裏的村民世世代代過著貧困日子。「天路」修通後的20年間,下莊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幽幽山谷裏的幸福回音越來越響亮。「現在的情況是,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踏上歸鄉路,修路人安享晚年福,帶頭人步履不停下。」袁孝鑫說。

除了袁孝鑫,「90後」彭淦也於2021年回村成為一名小學老師。最近,他欣喜地看到,自己經常散步的「天路」,迎來了許多返鄉人。彭淦表示,他們年輕一代以前其實並不知道修路的危險,因為父輩們都很少叫苦。現在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才知道這條路的分量。

今年62歲的楊元鼎是當年108位元修路人之一。如今,他坐在用作農家樂牌的自家3層房屋裏,一邊烤火,一邊感嘆:「我都沒想到我們這一代人還能受益。」

2004年「天路」修通後,楊元鼎順著公路走出大山,輾轉各地打工,生活有了基本保障。2015年,他又搞起了新產業:建成2層小樓,辦起農家樂牌。由於村裏旅遊業發展紅火,他又加蓋了一層樓,兩個女兒去年也回來開起了農家樂牌。

此外,村民們即使不在下莊,也能透過出租民房、流轉土地等方式獲取收入。當年的修路帶頭人毛相林坐在自家小院裏,指著前面正在動工的小樓說:「你看,這家人平時不在下莊住,把房子租給公司發展民宿,每年能有幾萬元收入。」

今年65歲的毛相林,雖然已經帶領村民們走上一條脫貧致富之路,但他一刻沒有停歇。他習慣早上起來在村裏轉一圈,一邊走,一邊尋思哪塊地適合做文化廣場、哪裏又可以開發建設老年食堂。「歲數越大,想法越多,越停不下來。我還有很多夢想沒實作,下莊還可以發展得更好。」

電影結束後,袁孝鑫又四處動員大家報名參加大年初一下午的拔河比賽。在村委會工作小半年,袁孝鑫也曾因為缺乏工作經驗、工作壓力大而郁悶過,但如今她逐漸適應了自己的角色。

「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到當年父輩修路時做出的犧牲和奉獻。」袁孝鑫表示,下莊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她希望她能為村裏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記者陳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