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大網捕年魚,共享豐收喜悅

2024-02-11三農

潮新聞 記者 暴妮妮 通訊員 周素羽 縣委報道組 陳雅雯

這些天,雲和縣雲和湖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季「年魚」大捕撈,隨著漁網收縮,魚兒交相翻騰著躍出水面,好一派熱鬧的景象。

雲和湖是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全域斷面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Ⅰ類標準,雲和湖的魚兒在水中自然生長,以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不必專門投餵飼料——這種有機魚很受市場歡迎。每年這個時候,雲和湖庫區33個自然村的漁民就會組成數支捕魚隊,到湖中捕魚。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異常開心的時刻,因為可以把「年魚」賣個好價錢,收到分紅後紅紅火火過大年。

這些「年魚」是如何捕撈的?又將銷往哪裏?吃起來味道如何?近日,我們跟著緊水灘鎮的一支捕魚隊,體驗了一場「年魚」豐收戰。

穿上背帶褲,向捕撈區域前進

捕魚隊收網。 共享聯盟·雲和 王金洪 攝

7時半,太陽光還未照進雲和湖梓坊碼頭的山坳,歐雲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顏元成帶領的緊水灘鎮捕魚隊已全員到齊,大家身穿連體背帶下水褲,有說有笑,等待上船。

「我們把捕魚船上的漁網、水桶、網兜等工具準備就緒後,就可以出發了。」顏元成介紹,隊員由各個自然村的20多名村民組成,年齡在35歲至74歲之間,他們都是當地有經驗的「魚把式」。

早晨的雲和湖,氣溫只有1℃,我們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依然難抵寒氣,在碼頭瑟瑟發抖。我們環顧四周,發現有位捕魚隊成員,頭頂竟然冒著熱氣。他是來自大源自然村的陳衡鄒,今年70歲。陳衡鄒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我是自己撐船從湖的另一邊趕來的。」這位在雲和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漁民精幹有力、目光炯炯,一點都不像是70歲的老者。「別看我年紀大了,但一天的工錢仍然有兩三百塊。」陳衡鄒開心地說,一年中捕魚最少有上萬元收入。在雲和湖庫區,像他這樣每年靠捕魚賺錢的村民不下百位。

「準備出發啦!」隨著顏元成一聲吼,大家開始排隊上船。我們也趕緊套上下水褲,跟在隊伍後面。

這艘捕魚船不似一般的漁船,它的中心船艙占據了整條船的五分之四,沒於水下,用於裝魚。遠遠望去,好像只有船頭和船尾在水面上移動。我們和捕魚隊的隊員就站在船艙中,半個身子浸泡在水裏。水下的溫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低,相反,下半身要比暴露在寒風中的上半身暖和不少。

此時的雲和湖已灑滿了晨光。「雲和湖美吧,可在以前,是另一番光景。」顏元成跟我們講起了雲和湖以前的故事。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雲和湖緊水灘水庫沿庫村民大多以網箱養魚,由於管理不規範,2000年左右,庫區水質漸漸出現了汙染,藍綠藻急劇增加,湖中的魚也逐漸變少。因此,雲和緊急出台了網箱清理政策。

「我們還是得一起幹,才能護好這一湖清水!」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2011年,33個移民村共同在湖裏投放了以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的鰱魚魚苗。後來,大家發現這裏的鰱魚魚頭大、肉質鮮嫩,很受市場歡迎。2017年,大家便聯合組建了雲和縣魚夫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承包了雲和湖2.5萬畝水域的鰱魚養殖經營權,專門售賣鰱魚。為此,他們還引入了專業的漁業養殖公司——甌雲漁業有限公司,幫助「雲和魚夫」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益。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如今的雲和湖上白鷺飛、野鴨遊,重新煥發生機。

捕一半留一半,一網撈魚兩萬斤

本報記者(中)捉到一條大鰱魚。 共享聯盟·雲和 王金洪 攝

在湖面上航行半個多小時後,我們到達「年魚」捕撈區域。這是一處三面環山的湖灣,平均水深只有1米多,湖面上有10個浸於水下的漁網,長15米,寬8米,水面上只露出了漁網的四角。

「每個漁網裏都有將近兩萬斤鰱魚,一共大概有20萬斤。」顏元成介紹,他們在開捕前一個月,就已經開始組織捕魚隊在雲和湖上趕魚了。

35歲的龍門村村民馬國平就參與了此次趕魚。「我們今年只包圍了一萬多畝水域,用了近2萬米攔網,花了30天,把魚一點點趕到這片300余畝的湖灣裏。」馬國平介紹,每次趕魚,他們都只趕一半水域的鰱魚,將另一半水域的魚繼續留在湖裏,讓它們繼續凈化水質、生息繁衍。

「我們把魚趕到這裏就可以直接捕,魚已經在漁網裏了。」顏元成介紹。

在顏元成的指揮下,大家紛紛下船入水,圍在漁網周圍,我們也在下水後用力拉起了漁網一角,準備跟大夥一起收網。

「這漁網的手感有些不同呀!」剛觸碰到漁網時,我們不禁脫口而出,漁網材質柔軟、有彈性,網孔也不小,大約在12厘米左右。

「在拉魚時,魚會掙紮,一般的漁網很容易把魚劃傷,這款是我們專門客製的,既可以過濾掉小魚,又不會傷害到大魚。」

「現在開始收網,聽我口令,開拉!」在顏元成的指揮下,我們水下的20多人分別從漁網的四周一起往船艙方向用力拉網,隨著漁網越收越緊,一條條鰱魚翻騰跳躍著,水面沸騰起來。不到10分鐘,漁網便被縮至四五平方米左右。「接下來,就是把這一網兜的魚移到船艙裏了。」說著,顏元成便讓幾個力氣較大、身手敏捷的成員跳到船上,用力拉拽,我們這些水下的成員,則順勢一點點向上擡起。

「一二三,拉喲!一二三,拉喲!」在大家整齊有力的口號聲中,一網兜的鰱魚慢慢離開水面,挪進了船艙。我們站在盛滿鰱魚的船艙內,一邊休整,一邊開心地「炫耀」自己隨手抓到的大魚。

「快看!我這條是不是這一網裏最大的!」陳衡鄒一臉興奮。「你那個不算,我這個才大!」我一回頭,看見梓芳村村民張插儉一臉自豪地舉起一條30多斤的鰱魚。

「看這魚的品質,今年的分紅又能增加了,我要給家裏添置一台筆記電腦,給孫子回來玩!」「那我準備換個大的熱水器,冬天洗澡就不怕熱水不夠了!」回程的路上,大家歡聲笑語,暢聊著豐收後的喜悅。

有機魚要預訂,20萬斤一搶而光

沒過多久,漁船平穩靠岸,早已等候多時的客商滿懷期待地圍了上來。「不錯,個頭很大,還很鮮活,運輸途中成活率會很高。」來自溫州的客商華幫瑤很滿意。

「今天過來接貨的客商有3家,一共訂購了4萬斤,下午我們還要再去捕一網!」顏元成開心地說。每年在春、冬季捕魚期間,都會有很多客商排隊預訂。今年也一樣,這10網鰱魚早就被全部預訂,銷往福建、杭州、上海等地。「我要提前一個月預訂,不然就被搶完了。」華幫瑤說,這次他訂購了兩萬斤,當天的這一網魚他幾乎全包了。

得益於雲和湖優良的水質,近年來有機鰱魚身價倍增,相較於以前網箱養的魚,自然生長的鰱魚身價增加了3倍,最好的時候,一斤可賣到15元左右。

截至上個月底,「雲和魚夫」近5年賣鰱魚的收入逾2000萬元。村集體和自願入股「雲和魚夫」的3000多位庫區村民,都拿到了不少分紅。

「幫客商裝完車,大家就來吃‘年魚’啊!」龍門村黨總支書記林宗平,作為「雲和魚夫」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趁著大家裝車之際,已經挑好十幾條大鰱魚,準備回去為捕魚隊和各路客商做「慶功宴」。

我們也趕忙跟在後面,準備幫廚。「每年賣完魚,大家都會邀請客商和遊客一起吃‘年魚’,既是慶祝豐收,也是為來年祈福。」林宗平介紹,隨著雲和湖生態魚和生態景聲名遠播,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這裏休閑度假,村民們也順勢開起了民宿和漁家樂牌,每年光靠旅遊,村民就有300多萬元的營收。為了讓遊客能全方位品嘗雲和湖有機魚,大家還一起創新了吃法——「一魚三吃」,魚頭煲湯、魚肉鮮蒸、魚骨煎炸,三道菜三種美味。

「林書記我們趕緊做起來吧!我們先幫您把魚處理下!」說著,我們自信滿滿地系上圍裙忙碌起來。結果,一條重20多斤的鰱魚,僅是剁魚頭,我們就耗費了半個多鐘頭。

隨後,經林宗平糊幾位廚師烹飪,不到一個小時,鮮香四溢的魚湯、嬌嫩可口的粉蒸魚肉、酥脆噴香的金黃魚骨便出鍋了。

熱氣騰騰的飯桌上,我們大口吃著魚肉,氛圍熱情而喜悅。大家都說:來年,一定也是一個豐收年。

2月9日,浙江日報5版刊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