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官場鏡鑒:如何將「退休潮」引流回鄉

2024-03-22三農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馬宇彤

將「退休潮」引流回鄉的時代組曲,一定要慎而又慎地調音定調,確保方向不跑偏、性質不變味,不辜負「60後」回報鄉梓時的滿腔熱忱和真情付出。

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最大「退休潮」。成千上萬的「60後」由此開啟人生的第二篇章。他們在設計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時,「少小離家老大回」是個溫暖而可行的選擇。去年7月,國家多部委聯合頒發的【「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鼓勵引導退休教師、退休醫生、退休技術人員、退役軍人等回鄉服務」,這既是對退休人員能力與價值的認可,也為「60後」們以鄉賢身份助力家鄉建設,以己之能為農村經濟增長註入新動力提供了政策層面的支持與保障。那麽,賦予「60後」濃濃鄉愁的快樂老家,需要做足哪些功課才能吸引遊子回家呢?

毫無疑問,葉落歸根的情結、好山好水的生態,是將「退休潮」引流回鄉最為深厚的情感基礎。現在的城裏人,往上數三代,大都來自農村,只要有機會,很多人都有回報家鄉的願望,「鄉情牌」「鄉愁牌」打好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渠道疏通了,對鄉村振興將會產生很大作用。

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以及鄉村振興實踐,越來越多的農民就地過上了現代文明生活。但是,相較於繁華都市,鄉村在村莊規劃、產業發展、公益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諸多短板弱項,這也正是「60後」回鄉獻計出力大有可為的地方。一方面,他們曾經擁有的人才、資金、技術、渠道等一系列優勢,有助於幫助家鄉用綠水青山引客進來,將天然好物推介出去。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退休人員告別職場回歸家庭,他們的當下安排和未來規劃,畢竟脫離了在職時的軌域,即使鄉情再濃,也難免受家事牽絆,受精力所限,無法長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因此,雙方充分的提前溝通尤為重要,務必深研具體專案的可行性與操作性,在情為紐帶、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利用「60後」的優長之處,補短板,強弱項,至於規劃確定以及專案落地之後的跟蹤推進,則需要鄉村自身的團隊跟上去,接過來,幹下去。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60後」退休後想回來、回得來、留得住、幹得好。

「60後」的余熱價值,在於雪中送炭和畫龍點睛,也就是在關鍵節點和關鍵專案上,讓他們推一把、促一下,而非陷入事務性甚至形式主義的工作之中。

需要特別註意的是,退休人員回鄉服務,一定要依托現有設施,基於現有條件,求真務實地做加法、見增量、提層次、上水平,萬萬不可借此機會一哄而上,大興土木,大講排場,未見專案立,先聞歌舞來。近百年前,毛澤東同誌就曾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現實也是如此,舉凡沈迷於花裏胡哨之舉的地區和領導,草就出來的肯定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表面文章,雖然熱熱鬧鬧剪了彩,敲鑼打鼓揭了牌,留下的卻是一堆進退兩難的爛尾工程,即使其中沒有利益交換,也是在好大喜功地揮霍民脂民膏,不僅廣被詬病教訓慘痛,有的案例還淪為國際笑話。所以,將「退休潮」引流回鄉的時代組曲,一定要慎而又慎地調音定調,確保方向不跑偏,性質不變味,不辜負「60後」回報鄉梓時的滿腔熱忱和真情付出。

小中大學真「證」畢業,

先坐機關,後做傳媒,

人間冷暖,入眼入心。

退休人員回鄉服務,一定要依托現有設施,基於現有條件,求真務實地做加法、見增量、提層次、上水平,萬萬不可借此機會一哄而上,大興土木,大講排場,未見專案立,先聞歌舞來。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4年2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