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一頭牛」拉動三萬多戶增收

2024-03-22三農

奧奈特肉牛種業公司實驗室技術人員在對華西牛胚胎進行鑒定。 李衛東 攝

在河北省隆化縣,31450戶農戶成為訂單收購、土地流轉、園區務工、資產收益分紅的直接受益者,年均可支配收入比3年前增長近40%。

隆化縣地域遼闊,草豐水沛,是歷史上北方遊牧部落的主要活動地區,養牛傳統綿延不絕。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隆化縣陸續推進了黃牛改良,形成了以西門塔爾、夏洛來為主,安格斯等高端肉牛為補充的優質肉牛族群,肉牛養殖逐漸成為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隆化縣透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聚焦肉牛主導產業,按照「生產高效+加工提質+科技引領」「抓兩頭(繁育、產品)、促中間(養殖、加工、交易、物流)」發展方向,強化「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兩大保障,建立健全品種改良、疫病防控、科技服務、飼草飼料四大服務體系,構建起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高度統一的肉牛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同時持續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探索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的聯農帶農新機制,讓「一頭牛」的帶動力得到充分釋放。

填補種業研發短板,肉牛良種覆蓋率達100%

肉牛體型健碩、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養殖戶的成本就能降下來,效益也能增上來。雖然透過開展黃牛改良,優質肉牛品種在全縣的覆蓋率有所提升,但在幾年前,由於部份農戶還保留有一定數量的傳統品種公牛,經過幾代雜交後會出現品種退化現象。

用當地養殖戶的話說,「前幾年一家養幾頭牛,也是一頭一個樣,有的牛吃得再多,體重也上不去,價格也總是差那麽點兒。」

「良種是產業園推動肉牛養殖業升級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全縣肉牛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根基。」在隆化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治民看來,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當務之急就是補上產業發展的短板,首要任務就是強化肉牛種業。

建立之初,產業園針對肉牛品種多、優良族群規模小、自主研發能力不足、育種技術體系薄弱等問題,透過實施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大力推動河北省肉牛科技創新及純種繁育中心建設。

在產業園推動下,由北京安伯胚胎生物技術公司與河北天和肉牛養殖公司於2022年合資成立河北奧奈特肉牛種業公司,在偏坡營鎮建成占地140畝的肉牛種質資源研發中心及基礎母牛繁育示範基地。

春日暖陽下,記者在示範基地看到,隨著標準化牛棚的空氣墻收起,佩戴著耳標、體色棕紅、頭部呈白色、體型外貌基本一致的華西牛在吃飽喝足後成群走到棚外的活動場所。

據基地負責人劉文忠介紹,目前公司保存的肉牛種質資源主要是華西牛和西門塔爾牛。其中華西牛是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肉牛新品種,具有體重大、生產速度快、肉量產出多的特征,成年公牛體重能有900公斤,凈肉率可達到近54%。

「我們設計存欄純種肉牛2000頭,計劃年生產優質高產肉牛體內外胚胎2萬枚(繁),為規模化肉牛場生產優良純種肉牛後代1萬頭。」劉文忠說。

隆化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利民說,繁育基地透過凍精冷配、胚胎移植等技術,實施母牛品種改良,大大提升了產業園肉牛良種繁育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們持續擴大肉牛良種覆蓋面,目前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從品種上為養殖效益提升和優質牛肉生產建立起支撐。」

推動產業全鏈發展,二三產業產值占比超八成

有了優良品種,產業園還透過大力示範推廣全程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養殖模式,研發出不同肉牛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飼料配方,讓肉牛養殖邁向了科技化。「但要擴大養殖規模,提高農業附加值就需要打造肉牛產業鏈條,完善薄弱環節。」李治民說。

隆化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韓艷春說,在幾年建立中,產業園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產業鏈延伸。一方面,持續開展肉牛屠宰分割與精深加工一體化建設,在原有產業鏈條基礎上,加大對河北冀康商貿、北戎牛業等深加工基地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力度新增高檔肉牛現代化分割生產線,將年加工能力提高到4萬噸。另一方面,重點實施牛肉冷鏈物流提升工程,逐步構建牛肉主產區和主銷區有效對接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立起「產地+冷鏈運輸+銷售」的快速運輸體系,既保證商品質素,也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

同時,加大品牌農產品行銷和宣傳力度,在透過建立專賣店、專櫃開啟直供直銷渠道的基礎上,創新品牌農產品行銷方式,透過「互聯網+肉牛」打造出肉牛電子商務套用平台,加強品牌宣傳和集中銷售,實作線上線下結合,生產、經營、消費無縫連結,讓優質肉牛產品的規模銷售與品牌效應形成良性互動。

而且,產業園還著力向肉牛養殖的上下遊拓展鏈條。立足全縣47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和48.7萬頭肉牛存欄量,扶持建成華商恒益肉牛飼料加工廠、信德生物科技有機肥加工廠、張三營大牲畜交易市場等。「透過產業鏈條打造,我們既要實作肉牛的產、供、銷一條龍發展,也要推動種養的生態迴圈發展。」隆化縣農業農村局生產科教管理辦公室主任馬立軍說,目前園區二三產業產值占到總產值的80.5%。

青貯窖、飼料加工車間、生物有機肥生產線、屠宰加工車間……在建有15000平方米標準化牛舍的承德北戎生態集團,肉牛養殖已然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在玉米種植、肉牛養殖、屠宰和牛肉精細分割,主推冰鮮牛肉的基礎上,這幾年我們又開發出牛肉罐頭,並透過直播帶貨開啟新的銷售新渠道。」承德北戎生態集團總經理閆嶺說,下一步公司還將加大力度研發牛肉預制菜等產品,將更多新品類牛肉消費品推向市場。

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實作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早上給牛餵過飼料後,湯頭溝鎮疙瘩營村肉牛養殖大戶劉亞軍稍事休息後,便開始為下午的餵食配料了。

「我是兩年前才從外地返鄉開始養牛的,從建牛舍到技術培訓,產業園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劉亞軍一邊忙著手裏的活兒,一邊對記者說,現在他一共養了300多頭牛,「有了現代化的機械器材,我一個人就能餵幾百頭牛,而且在全縣肉牛形成產業鏈條、養殖總體規模擴大的情況下,我們的養殖成本能保持相對穩定,養的牛也能賣出更好的價錢。」

在緊鄰奧奈特肉牛繁育基地的河北金桐牧業養殖公司,目前僅4個人就養殖了2000多頭牛。公司負責人劉鳳林說,他從5頭牛開始養起,經過二三十年發展到兩三千頭的規模,「僅這兩年在產業園扶持帶動下,存欄量就增加了一倍多。」

其實,劉亞軍和劉鳳林既是產業園聯農帶農機制的受益者,也成為聯結帶領更多農民分享產業增值的引領者。

許利民說,在金桐牧業近兩年擴大養殖規模所建牛舍中,產業園整合涉農資金投資1200萬元。從牛舍建成的次年起,金桐牧業每年要按涉農資金投資6%的比例向所在地鎮政府返還72萬元,由鎮政府統籌分配,用於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並在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向脫貧農戶傾斜。

數據顯示,目前產業園入駐企業16家,肉牛產業合作社達220家,家庭農場達148家。各經營主體除直接帶動農戶外,還帶動5.23萬農民實作家門口就業,75個行政村享受到資產收益分紅。

另外,產業園還建立「政銀企戶保」五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為所有肉牛規模養殖場提供金融信貸支撐,有效破解了養殖經營主體貸款難問題。在此基礎上,園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搭建起政府和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市場化運作、風險共擔的融資平台,有效解決了全縣肉牛產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由此,每個鄉鎮都培育了一批肉牛育肥和能繁母牛生產大戶,形成了一戶帶多戶、多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的「蝶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