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市場對各行各業的生意人,都很不友好。
尤其是 傳統重資產營運的茶企,熬到今天,越來越看不到希望。
-01-
別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猛庫部份地區的春茶,已經有少量采摘了。
晚上,張老板坐在廠裏,一邊喝茶,一邊盤算著今年要收些什麽茶。
他把山頭和數量列出來,老楊看了一眼,簡直被嚇了一跳。不僅好賣的茶葉收得多, 就連什麽懂過,豆腐寨之類的一大堆寨子,每個山頭他都想幹幾百公斤。
原料,做茶重資產
看到這一幕,老楊趕緊問:你今天跟茶農去看茶園,是不是幹了假酒。
張老板楞著說:沒有嘛!
老楊好奇地問:冰島壩歪,梅子箐之類, 已經有穩定的銷路,多收一些沒問題。 但有些山頭,根本賣不掉,沒必要收啊。
不料,張老板卻覺得:你不知道普洱茶生意是怎麽做的, 做普洱茶的,怎麽能沒有庫存呢?17年的時候,茶葉收進來,轉手賣掉,就是大賺。
時代,早變了
老楊也是無語,只能說:前些年,賣茶 能賺大錢,完全是趕上經濟發展的紅利,那種成就是時代助推的結果,是偶然的。 現在,紅利已經沒有了,茶難賣才是正常的,
茶葉原料太貴,理性點,能賣多少,就收多少茶葉。茶葉收進來,就成你欠茶農錢了,下半年是要還的,不能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張老板想起往年被茶農催債的日子,突然就清醒多了,嘀咕一句,還真如你說的: 春茶收茶時腦子進的水,就是年底被催款時留下的淚。
除了好賣的茶葉,其它山頭,都是客製。有客戶要,就做一點,沒有客戶要,就不做。
時代,終究還是變了。以前做生意那一套,不管用了。
-02-
時代之中,大浪淘沙
過去的40年,經濟上半場,只有時代的輝煌,沒有個人的成功。
那些在茶行業白手起家,幹出一番事業的人,無一例外都是膽子大,趕上時代紅利的人。
莫貪天功為己有
看過很多茶老板,在山頭茶的紅利期賺了大筆財富。
就飄飄然起來,徹底暈了頭, 把時代賦予山頭茶的紅利當成自己的本事,覺得自己有能力,以後也能天天踩紅利。
走到哪裏都是吹捧,這感覺,可真好。一片贊許中,感覺自己真行啊!至於賺錢,想著春茶一到,輕輕松松又掙幾百萬。
然後,野心也大了,立誌要打破行業魔咒,做茶行業的百年老字號。 做茶的路上,開始盲目擴張,廠子越建越大,茶園越包越多,員工年年增長。
把自己從輕裝上陣的原料商,變成了重資產營運的品牌商,原料越漲越貴,用人和營運成本越來越高,開支也變大了。
如今,經濟歸為平穩,風口隨風而逝後,潮水退去,才知自己在裸泳。
家中余糧(山頭茶紅利期積累的財富)越來越少,春茶也不能像前幾年一樣好做。這時,膽子大的特質,變了時代土壤,又會把當年時代的弄潮兒,徹底葬送。
膽大的茶老板,把手裏僅有的現金流投進去,一個泡都沒冒,這時才發現: 茶企,光活著就已經用盡全力了。
當年,在風口上指點江山的弄潮兒,也從天上狠狠摔下,被盲目擴張的後果,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時代的紅利中,飄到天上去。最終,又被時代的變遷,打回原形。
被擠壓的生存空間
這幾年,真正做山頭茶品牌的茶企,才是最難的。
一邊是原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營運成本快速增加, 營運和原料兩項大開支,是所有山頭茶品牌企業繞不開的坎。
一邊是直播電商的出現,打破山頭資訊壁壘,讓茶山變得透明化,拉低了價格。 讓做山頭茶的品牌茶企利潤越來越低,兩邊都在積壓企業的生存空間,讓茶企步履維艱。
這是所有重資產營運的企業的現狀,茶行業如此,其它行業也如此。
這不是電商的錯,而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正如【國富論】裏面說的:「商業越繁榮,利潤越趨近於零」。
寫在最後:
上天關了一扇門,一定會開啟一扇窗。
因為, 茶葉市場,不會消失。只會從一個渠道轉換到另一個渠道。
宏觀時代中微觀產業
了解西方工業化歷程後,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的宏觀規律。
經濟發展初期,都是透過大基建,城市化,讓人富裕起來。
城市化讓人賺到錢,有消費能力,進一步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比如,要穿衣,要出行,要生活用品,這些產業都會迎來蓬勃發展,老百姓有錢了,子女上大學,培養出大量高素質人才,為產業升級做準備。
此時,各行各業一片藍海,膽大的人成為時代弄潮兒。 普洱茶行業,也享受到了時代的紅利,造就了3輪財富。
一片藍海中,各行各業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都會無序擴大產能。普洱茶,也從當年的萬噸產量,變成16.2萬噸的大茶類。
然後,產能盲目擴張與大基建完成時,二者到達相交點,經濟發展就放緩了。 從此,經濟從野蠻生長變成了精耕細作的緩慢增長。
當年創造財富膽大的特質,可能稍有不慎,就把憑運氣賺來的錢,憑本事虧掉了。
就像茶行業,有人覺得,當年包茶園能賺錢,繼續大量包茶園,可是,茶園包進來,價格高,難變現,老本都虧了。
到了經濟下半場,各行各業產能過剩的現狀中,經濟增長的方式是:盤活有效資產。
放在普洱茶行業,就是:茶葉已經產能過剩,把茶葉裏有用的茶,挑出來賣給有需求的人。
比如,新茶裏的古樹茶,庫存茶裏品質不錯,性價比高的茶。都是盤活有效資產。
所以,都2024年了,別吹自己有幾噸茶葉了,真的會很尷尬。
個體IP時代
盤活茶葉裏的有效資產,靠的就是: 輕裝上陣,內容為王,打造自己的IP。
所謂輕裝上陣很容易理解,包茶園、做品牌,開門店這類重資產做茶方式,交給當年趕上這些紅利的人去做。
要做的,就是從眾多茶葉裏,挑出有價值的好茶。然後,做好內容,透過輸出優質內容,打造自己的IP。 而所謂的內容,落到實處,就是一篇篇文章,一條條短影片。
透過內容吸引茶友,茶友覺得你人品靠譜,想買點你的茶試試。如果品質好,價格也合適,如此,茶葉就賣出去了。
這種賣茶方式,最大的特點是:獲客成本低。
比如,同樣的茶,開實體店賣300一餅,才能維持門店正常運轉。但線上IP獲客,賣180一餅,還有10%的利潤。
守住品質,做好內容,這是時代又給普通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