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上海這些市民園藝中心「倒貼錢」營運,政府、企業圖什麽?

2024-03-28三農

「在上海街頭遇見了春日花園」「全上海的花都搬到這來了吧」「馬路上的莫奈花園」……春天了,申城花事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熱點,「哪裏花開了」「街頭有什麽新品種花卉」從來逃不過網友的眼睛。

3月27日,在新天地追夢園綠地(黃浦市民園藝中心),前來賞花拍照的市民絡繹不絕。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攝

這次,人們說的是上海黃浦區新天地追夢園綠地(黃浦市民園藝中心)的「春天開放日」活動。早在布展階段,這裏就吸引了不少路過的市民拍照。

3月27日,「春天開放日」活動正式開幕,為期5天。地處復興中路與馬當路交叉口,滿園春色吸引了不少路人觀賞拍照。

小朋友現場寫生

穿過白紫相間的蝴蝶蘭拱門,經過繽紛花境和鮮花鋪滿的拍照點,在銷售區域可以了解各種盆栽植物和鮮切花,聽工作人員講解花卉知識、養護技巧,還有一群小朋友圍著「花卉噴泉」寫生。大麗花、重瓣百合、原生郁金香、紫精靈康乃馨……200多個品種的花卉精心布置,供觀賞、拍照和消費,銷售價格在10元到幾十元不等。

近年來,市民園藝中心在上海各區落地生根,除了向市民提供平價優質好花,還提供家庭養花咨詢、園藝科普、花藝講座等服務。目前,上海已建成106座市民園藝中心,組建了一支由341名綠化專家和誌願者組成的社區園藝師隊伍,實作了街鎮全覆蓋,並以一年增加20個以上為目標繼續推廣。

設立市民園藝中心的初衷是把綠化服務送到市民身邊,但市民對於植物的需求究竟是怎樣的,市民園藝中心可以為社區帶來什麽,其公益性質對參與企業來說可持續嗎?政府部門、企業和人大代表坐到一起聊了聊。

「春天開放日」花卉布景

公園城市建設也需要市民參與

「人是需要跟大自然有連線的,需要看樹、看花、看園林,人們喜歡去公園就是形成和土地、自然的連線。而且我是個性子急、容易焦慮的人,但看到花就覺得可以慢下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金源方程式律師事務所主任金纓坦言,自己不擅長養花但愛花。

作為人大代表,她曾圍繞「如何賦能社區園藝」提過建議,針對小區存在的樹木修剪難、園藝欠缺等問題,她表示相關部門能否提供指導,調動社區自治力量來提升社區綠化。

在調研中,她發現不少小區有綠化但參差不齊,常常碰到資金問題,建議在社區裏組織一些植物達人,在專家指導下承擔社區植物養護任務,或者開辟一些地方供達人們種植花卉、供居民觀賞,邀請園藝師進社區開講座,從而在社區形成景觀和園藝氛圍。

「我們不缺花、不缺綠,缺的是怎麽養花、怎麽維護綠色,怎麽把綠色帶到家裏。」上海市綠委辦秘書處處長張浩表示,在公園城市的建設中,除了打造公園、提升綠地品質等硬件措施,還要有服務市民的軟性措施,打造家庭園藝服務體系恰恰是把園藝工作落實到服務老百姓。推廣市民園藝中心,就是希望老百姓能夠了解園藝,參與園藝,愛上園藝,融入公園城市的建設。

在曹家渡街道市民園藝中心,園藝師發現,許多居民到季節不會為花卉翻盆,而園藝中心可以提供這項服務。這裏設立了「綠植診所」和「托養中心」,市民可以將自家植物帶來,園藝師觀察植物的狀況後可提供個人化的養護方案,包括澆水、施肥、修剪等。當市民暫時無法照顧植物時,也可以將其寄養在園藝中心。「植物養活了,對他(養花人)來講也有成就感,他就有更大的動力去養下一盆。」張浩說。

「公園城市建設不應該只是政府主導的事情,還需要市民參與。」 黃浦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顧芳持有類似觀點,也在積極踐行。在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社區居民們共議共建,挖掘小片戶外區域打造了「一方花田」;淡水路沿線也在考慮試點窗陽台的綠化,美化城市展示視窗。

企業借力塑造品牌、掌握消費者需求

在討論中,顧芳坦言,黃浦區的幾處市民園藝中心其實是倒貼錢在做,花卉銷售價格不高於市場價,但人力、培訓、免費講座等都需要錢。那麽,參與建設的上海花卉園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花集團」)圖什麽?

上花集團副總裁楊娟說,作為花卉行業的種源企業,上花長期聚焦花卉產業鏈的上遊,對於下遊需求的掌握不足,也難以塑造品牌,而市民園藝中心是很好的連結。

「產業鏈裏最難的事情不是科研,而是研發的品種如何去做市場推廣。目前沒有人去做,批發商只做已經被認知的品種,因為能賺錢。而新品種研發要錢,推廣要錢,甚至推廣要的錢比研發還要多。」楊娟直言。

銀蓮花

去年,上花借助園藝中心推廣朱頂紅種球,這種花因為方便懶人種花而銷售火爆,上花成為全國最大的供應商;去年的「春天開放日」推廣了紫精靈康乃馨,在網上形成熱度,帶動許多花店銷售這種康乃馨,於是上花的康乃馨苗也變得暢銷。新品推廣和品牌效應是楊娟看中的,她希望以此賦能上遊產業鏈,也便於將業務拓展到外地。

在市民園藝中心,消費者的需求也可以直接傳遞到生產企業,從而影響育種目標。「原來我們做育種的時候,一直會考慮中國人喜歡紅色,越南人喜歡黃色,西方人喜歡白色,這是一個大的概念,但是跟消費者接觸後,我們發現大家很喜歡低飽和度的顏色,淺紫、淡藍,甚至是白色的花,原來以為不行,其實非常好賣。」

從上遊拓展到下遊,楊娟對花卉產業積累了不少心得,思路漸漸開啟。她發現,有些花店僅靠賣花並不足以支撐門店,但有些企業活動需要花藝合作夥伴,有些高端住宅區的花園需要維護,這些都是小花店很好的營收來源,也是花卉產業可挖掘的空間,「賣原材料可能是在‘卷’價格,但進入終端研究服務,可以考慮提供不同等級的會員服務,提供園藝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