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模式研究

2024-02-07三農

摘要: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生產力的推動及助力實作農業現代化方面的作用愈發明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完成了對農業上、中、下遊組織形式的覆蓋,並在全面銜接與整合農業產業鏈方面起到重大作用。該文透過對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其發展的不足之處與薄弱環節,進而提出最佳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模式的有效策略,以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帶動農村產業鏈全面升級,推動農村農業現代化的全面實作。

關鍵詞: 鄉村振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模式

伴隨城鎮化發展行程加快與地緣經濟發展的差異化,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溢現象嚴重,農村大學生回流率也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這給鄉村振興戰略帶來一定阻力,基於此,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與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出「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鼓勵透過多種形式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政策驅動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快速發展通道,以農村為發展主體,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多種經營模式協同發展,給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同時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推進了農業現代化行程[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沒有可供借鑒的發展前例,地緣、資金、民情等多方面的差異使其具備不可復制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厘清現階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有效改進策略,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2]。

0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分析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與發展是農村振興發展的必然路徑,其與農業科技發展、社會經濟發展重心轉移、政策支持等均息息相關。農業科技不斷更新發展,小型、大型農用機械的普及套用極大地降低了單位土地面積對勞動力的需求,農業現代化對勞動力的要求促使更多人從事農業生產衍生產業鏈的工作,為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提供了更大發展空間。傳統農業經營模式的分散化、無序化、碎片化等方式限制了農村生產力發展,土地利用率較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多元化經營手段互補,在建立農業產業鏈、推廣農業現代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個體農戶、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幾種表現形式,在農村自身發展需求需政策扶持共同驅動下,新型農業主體發展速度極為迅速,覆蓋的農戶數量與農村產業數量均呈增長態勢,且不斷發展出與農業產業鏈相關的衍生產業,為農村產業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更多思路與出路。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04萬個農業經營單位和20743萬個農業經營戶,在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已經達174.9萬家,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3.5%[4]。

0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模式研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要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為核心,以科技興農為中心,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中新產品、新模式研發的投入比例,提高新技術、新產品的成果轉化周期,加快打造農業經營產業鏈,提升對高附加值延伸產業的開發力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要以綠色發展為理念,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建立有效的農業經營防汙染措施,防範經營開發帶來的對農村人文環境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將農業經營與環境保護關聯起來,實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綠色發展[5]。

2.1 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技含量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技含量的提升,要從外部推動與內部升級同時進行。外部推動首先要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在落實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各級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結合區域產業結構特點與地域優勢,出台針對性扶持政策,重點幫扶發展科技型農業經營主體。其次,協同高校、農業科研機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產品相關領域的立項與研發進度,以農業經營主體為紐帶,加速研發成果的實際轉化;最後,拓寬融資渠道,確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資金需求,充分發揮財稅積極作用,給予農業經營主體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在水、電、地等方面給予相應補貼,地方財政以貼息等方式,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融資對接,金融機構應降低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門檻,加大對其的信貸支持力度,形成財政、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多元支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體系,徹底解決其融資難問題。內部升級要確保以農為主的經營體系,農村、農業、農民是新型農業主體培育的核心,產業升級與產業延伸發展均要保證以農為主的發展思路;要改變農民的傳統經營思維,使之逐漸接受並參與進新型農業主體中,透過深入宣傳、實地考察、示範帶頭、產業培育等多種方式,讓農民與新型經營主體共同發展,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多種形式,將農民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中;最後要改善農村整體環境,加快道路、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建設,在吸引農村外流人口、大學生回流的基礎上,吸引更多人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人才與資金缺口,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中心,努力把農村經濟發展打造成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發展極。

2.2 建立綠色長效發展機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應遵循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提高農產品質素的同時,避免因經營開發對農村人文自然環境的破壞,兼顧農業效益與環境保護,推廣鄉村旅遊、有機農業、傳統手工業等輕資產、高效益、低能耗、低汙染的綠色環保產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要摒棄傳統的以農業種植、養殖為主要經營模式的發展思路,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基礎上,不斷拓寬農業產業鏈與生態鏈,發展農產品的半成品與成品的粗加工與深加工產業,以農業經營主體為核心,充分利用現代農業機械與生產技術,控制農藥、化肥等用量,從源頭上進行食品安全控制,以優質農產品進行差異化競爭,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積極謀求外向型發展,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業生產力的提升,為農產品走出去打下基礎。

2.3 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不應局限於農業經營主體的培養,要引導與加強農業技術服務、產品銷售、農村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經營主體培育。首先,農業技術服務方面,其中包含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農機技術、資訊科技等。農業服務經營主體的培育,可以有效降低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壓力,分工協作有助於農業產業結構最佳化,也有利於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化發展。其次,銷售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現階段主要表現為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運輸的便捷化促進了農村電商的繁榮,新型農業電商的發展,讓農村電商開始以購為主向對外銷售轉變,農業電商的規範化發展,可以讓農產品以更快的速度與更少的銷售環節到達消費者手中,在平抑農產品物價的同時大幅增加農民收入。最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還應註重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03

結語

綜上所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推動農村生產力進步,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近幾年在政策驅動下,新型農業主體實作了數量與質素的大幅增長,其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要突破傳統經營發展思維限制,在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解決農產品有效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還應發展農業服務類經營主體,將資訊化技術、數碼經濟、農業電商等因地制宜的進行本地化發展,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人文自然環境、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聯點,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農村人文、自然環境發展,在農民收入增加的同時,兼顧農民精神文明建設,從根本上實作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為優質農產品產業打造與走出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