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為何要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多專家解讀

2024-07-19三農

新一輪財稅改革將至,而主要改革方向逐步清晰。

7月19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在會上介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中經濟和民生領域改革內容。

韓文秀在談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時稱,針對地方政府和基層財政困難,【決定】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不得違規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資金。要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深化財稅改革直面地方政府和基層財政困難問題,改革方案很有針對性,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問題的解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範子英告訴第一財經,增加地方自主財力的提法是新一輪財稅改革一大關鍵。目前部份地方財政比較困難,不少地方很依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近兩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超過10萬億元,很多基層政府一半以上的財力來自上級轉移支付,這就說明地方財政自給能力比較弱,因此需要增加地方自主財力,而這就必須要拓展地方稅源。未來增加地方自主財力勢必會推出相應的財稅改革。

此前財政部官員也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健全地方稅體系,培育地方稅源。完善地方稅稅制,合理配置地方稅權,理順稅費關系,按照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方案,後移消費稅征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結合消費稅立法統籌研究推進改革。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征權的前提下,透過立法授權,適當擴大省級稅收管理許可權。統籌推進非稅收入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執行所長呂冰洋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當前,地方政府和基層財政困難、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是突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開源、節流、調整財政體制上做文章。從開源上看,持續多年的大規模減稅政策的實施,以及土地出讓收入的下滑,造成地方財政收入的銳減,拓展地方稅源、提升地方自主財力水平是有必要的,當前國務院頒布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對各地方的稅收優惠和財政獎補的清理有減少無序競爭、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作用,除此之外,要考慮推動地方稅系建設,增加稅收對地方政府的財政保障能力,可行的思路是改革稅收分享辦法和建立健全地方稅種。

呂冰洋表示,就節流上看,近年來財政監督和績效管理的加強,財政支出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但要繼續如今年年初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所強調的那樣,嚴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就調整財政體制而言,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政府間事權、財政事權、支出責任、財權、轉移支付等一系列聯動改革。

「從當前緩解地方財政困難角度看,2023年地方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比重高達86.1%,大量的財政支出責任由地方承擔,且在省以下一般公共預算的支出體制中,支出責任向縣級傾斜。為此,可考慮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在省以下財政體制中,要減少基層政府的支出責任。」呂冰洋說。

近年來受經濟下行、樓市低迷等因素影響,地方稅收增長乏力,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前5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4134億元,同比增長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3930億元,同比增長2.4%。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14874億元,同比下降12.8%。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7100億元,同比下降19.9%

為了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今年中央繼續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2024年預計再次突破10萬億元,約102057億元。其中今年增強地方財力保障的均衡性轉移支付預算數同比增長8.8%,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預算數同比增長8.6%。

範子英表示,此次深化財稅改革提法中,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也是一大亮點。在數碼經濟時代,尤其是人工智能時代即將來臨,引發產業新變化,這會對稅收制度帶來一些挑戰,如何構建與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非常重要。

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副所長馬光榮教授告訴第一財經,增加地方財力,同時適當減少地方支出責任,有助於地方財力與事權更好匹配,有助於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有助於緩解地方收支矛盾、化解地方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