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山東這個縣花15億幹這事,讓人擔憂……

2024-07-19三農

最近,知名媒體人秦楓在微博上爆料:山東省東阿縣斥資15億建設算力中心。秦楓質疑:「幹啥都是一哄而上,不是特明白,花15億在一個縣城建算力中心有必要麽?產學商政滿滿的利益鏈條感」。

資料顯示,秦楓爆料的這個算力中心全稱為「東阿縣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專案(一期70Pflops)」。專案占地8.5畝,包括新建東阿縣人工智能算力核心機房,輔助配套用房,搭建人工智能計算集群系統及配套系統工程三個方面,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專案建成後將重點服務於本市(目測應該是東阿所屬的聊城市),提供高效能、高質素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服務設施。

一個縣城建設算力中心,為什麽會受到知名媒體人的質疑?秦楓口中的「一哄而上」又意指哪裏?在大數據、雲端運算發展蒸蒸日上的背景下,我們究竟需要多少算力中心?

所謂算力,即計算能力,是指電腦系統處理數據和執行計算任務的速度與效率。資訊時代,算力的重要性體現在從日常生活到科學研究、經濟活動乃至國家戰略的方方面面。特別是隨著數碼經濟和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算力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碼化轉型的重要「底座」受到廣泛關註,也迎來了發展的高潮期。

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算力總規模已達到230EFlpos(艾每秒浮點運算次數)。在全球算力規模中,中國已與美國並駕齊驅,分別占據了33%和34%的市場份額。

而據IDC和浪潮公司聯合釋出的【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到2026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進入每秒十萬億億次浮點計算(ZFlops)級別,達到1271.4EFlops。也就是說,2021-2026年期間,預計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52.3%。

為此,2022年國家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布局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但由於建設算力中心,能給地方帶來諸如推動數碼經濟發展、促進科技創新、最佳化公共服務、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質素、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影響力等一系列好處,所以各地不顧國家關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的總體布局,紛紛開建算力中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至哈爾濱,南到珠三角、廣西南寧,從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到三四線城市如甘肅慶陽、河南許昌,全國範圍內至少有超過30座城市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智算中心。這還不包括企業自主建設的智算中心。

就拿東阿縣所在的山東省來說,雖然不在國家布局的8大算力樞紐、10個數據中心集群中間,但山東各地建設算力中心的積極性卻很高。

其中,青島早在2023年就啟動營運了山東省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而濟南的智能算力規模目前已位居全國第7,今年當地還將投資57.31億元,新建14個算力專案。另外,棗莊、德州、東營等城市也都上馬了自己的算力專案。

甚至就連濟寧市‌嘉祥縣,今年初也啟動了山東省首個縣級算力中心的建設。該專案由北京鵬博士公司與嘉祥縣政府合作開展,總投資額53億元人民幣,將建設專網、數據節點和區域數據處理中心,以及IDC大數據中心和行業雲中心,是2024年山東省重大專案之一。

這麽來看,東阿縣只能算是這波算力中心建設熱潮中的一個追隨者,其算力中心無論投資金額,還是建設規模,即便在山東省內也排不上號。但正如秦楓在微博上質疑的,「幹啥都是一哄而上……有必要麽?」

其實,上馬算力中心的縣城並非只有嘉祥和東阿。

2023年6月,湖南省內首家建成並投入營運的縣域算力中心——茶陵縣天翼雲算力中心揭牌成立,並與茶陵縣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為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雲端運算服務和技術支持,助力茶陵數碼化轉型和智慧城市建設。同年成立的還有昆山智算中心。

而比它們更早的還有浙江麗水的青田縣,2022年11月17日,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開建,它也是中國首個元宇宙智算中心。

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了前幾年新能源汽車剛興起時的場景。

當時,為了在新能源汽車這條全新的產業賽道上分一杯羹,甚至借此實作城運逆襲,避免「鶴崗化」,很多原本壓根沒有汽車相關產業基礎的三四線城市也一哄而上。據不完全統計,最高峰時全國各地有二三十座三四線城市,先後上馬過新能源汽車專案,其中不乏山東壽光、昌樂及河北清河、江蘇如臯、浙江諸暨等多個縣城。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夢想中的透過押寶高新產業實作城市經濟彎道超車並沒有出現,相反迎來的卻是雷丁、天際、愛馳等汽車品牌的相繼爆雷,不僅企業陷入至暗時刻,還累及地方,甚至鬧出過雷丁汽車創始人實名舉報昌樂縣委書記的新聞,最終引得省裏都派來了聯合調查組,進駐昌樂,核實情況,調查處理。

現在各地大幹快上批次興建算力中心,會不會重蹈當初新能源汽車的覆轍,還真不好說。

畢竟算力中心不是農貿市場,也不是購物中心,雖然每個地方都需要,卻不是每個地方都必須建,都能自己建的。無論是所需的核心技術還是關鍵裝備,絕大多數縣城都不具備,都需要依賴外部供應商,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縣城的算力中心都是跟企業合作的。而且即便建成了,算力中心的運維也需要大批專業技術人才,但縣城又很難吸引和留住人才。

另外,算力中心是高能耗設施,其冷卻系統則對水資源有較高要求,所以在能源消耗、碳排放及水資源等方面,對建設地也有較高要求。這些都是上馬算力中心前必須考慮清楚的。

更重要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城市新建或擴建算力中心,不久的將來可能就會出現市場需求飽和。屆時,高額的初始投資和持續的營運成本將成為很多地方不能承受之重,而第一個受沖擊的必然是縣級算力中心。這恐怕也是秦楓在微博中吐槽「花15億在一個縣城建算力中心」的原因,那麽東阿真的有能力扛住這些風險嗎?

事實上,就像國家推出「東數西算」工程,主要是為了透過最佳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來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扶持廣大中西部地區發展,山東布局的很多算力中心,如嘉祥縣所在的濟寧,東阿縣所在的聊城,以及棗莊、德州等,都處於山東發展相對較為落後的魯西南地區。

這些地方由於產業結構傳統陳舊,所以面臨人口持續外流、「鶴崗化」日益加劇的壓力。以東阿縣所在的聊城市為例,從2019年至今,全市常住人口從609.8萬一路下降至585.9萬,短短5年間凈減少了近24萬。如果能透過布局建設算力中心,來實作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城市發展後勁,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正如此前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地方在基建、文旅、產業園規劃等方面一通大幹快上後,產業經濟並沒有起色,卻背負上了巨大的政府債務。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貴州省獨山縣——一個年財政收入不到8個億的偏遠小縣,卻斥資400億建了一堆爛尾樓,導致政府負債一度高達數百億,經過多年的化解,到2023年底還有140億。

東阿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

2023年,東阿縣GDP僅184.52億元,即便在聊城各縣市區中也敬陪末座。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更是只有可憐的15.88億元,與算力中心的投資總額幾乎相當。雖說該專案是由東阿縣東科數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但我查了下,這是一家國有獨資企業,歸屬於山東東財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而後者為東阿縣財政局百分之百所有。

也就是說,算力中心的建設雖然是企業行為,但萬一爛尾,最終還是將轉變為地方債務。類似的情況此前在各地曾一再上演,以至於去年年底,要求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等12個「化債大省」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現新開工專案,同時還需應盡一切努力將「債務風險降至中低水平」。

山東雖不在名單中,但2023年底山東省政府債務余額高達26964.09億元,排名全國第二,比GDP全國第二的江蘇省高出了4500億。而且在積極的財政政策下,去年山東各市地方政府債務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其中濰坊增速最高,達到23.53%;東營和棗莊也均超過20%。另外,泰安、濱州、日照、菏澤、德州的城投有息債務較2022年末也增長了20%。

以東阿縣為例,2023年底當地的地方債務余額為56.97億,廣益債務率高達365%,狹義債務率也有193.18%。即便是以國內相對寬松的債務率安全線(100%以下),東阿縣也面臨著較高的債務風險,需要透過加強債務管理,而不是一哄而上,參與新產業的競爭。

在這個意義上,秦楓的質疑有必要的,只是不知道已經「投資驅動政績」上癮的地方政府有幾個聽得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