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國農業唯一出路是學習美國的農場制,條件是把大量農民遷入城市

2024-03-16三農

在全球農業格局中,農場制作為一種高效、集約的農業生產模式被眾多已開發國家廣泛套用,其中美國作為典型代表,其農場制的成功實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參考。然而,中國要想成功借鑒並實施農場制,首要前提是進行農民人口的結構性調整,引導部份農民有序遷移到城市,從而釋放農村土地資源,實作農業規模化經營。

美國農場制的特點表現在大規模的土地營運、高度的機械化作業、科學的管理體系以及與市場的緊密銜接。農場主通常擁有較大面積的土地所有權,使用現代化農機器材,實行精細化管理,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增強了農業整體競爭力。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透過一系列政策支持,如【農場法案】等,保障農場主的利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除美國外,歐洲諸國如荷蘭、法國等也是農場制成功的典範。荷蘭的現代農業以其高效的溫室技術和精準農業享譽世界,法國則憑借大型家族農場實作了葡萄種植、奶制品加工等領域的全球領先。澳洲和加拿大等國亦是依托廣袤的土地資源,建立了大規模、現代化的農場體系,既保證了國內食品供應,又提升了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針對中國現狀,借鑒國際農場制經驗,需要在保持中國特色的前提下,審慎設計和推進改革。中國的農業基礎是數億小農戶,要實作農場制的轉變,必須先解決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透過土地確權、流轉等方式,鼓勵土地適度集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

同時,農民進城則是實作這一轉變的關鍵一步。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在現代化行程中,同樣經歷了農民向城市轉移的過程,透過教育、培訓和勞動力市場整合,成功將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化為工業和服務業從業者,進而促進了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同步發展。

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應當在推動農民進城的同時,完善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包括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供給,確保農民進城後的生存和發展需求得到保障。此外,還要建立健全農業產業鏈條,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引導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市場,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以此來吸引和留住願意投身農業現代化的新型職業農民。

中國農業借鑒全球農場制經驗,並不意味著全盤照搬,而是要在立足國情、兼顧農民權益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融合現代農場制理念與中國農業特色,透過農民有序進城與農業經營方式革新相結合的戰略布局,開辟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現代化新道路。只有這樣,中國農業才能真正突破瓶頸,實作由數量增長向質素提升的根本性轉變,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