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通脹潮」還是來了?中央確定,提早準備:下一批可能輪到這3樣

2024-03-16三農

相信很多人在這兩天看到一則訊息,說是國家首批發行的300億國債被一搶而空,這麽大額度,半個小時不到就賣完了,用瘋搶來形容是最貼切不過了。

老實說,3年期2.38%的年利率,5年期2.5%的年利率,真的高嗎?相比此前動不動3-4個點的利率,這顯然不高,但與存款利率一個多點、2個點比,這已經是不錯的了。現在的問題是, 大家為什麽要瘋搶?我們看另一組數據就明白了

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4年2月,中國家庭的銀行存款增加了約59萬億,其中超過80%的都是定期存款。這是一個什麽概念?近4年新增的存款59萬億,基本與2009年-2019年共10年新增存款總額持平。存款增長有多猛,大家可以腦補一下。

難道是大家富有了,都使勁存錢? 答案顯然不是!都知道,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比如疫情、外貿受阻等因素,大家的工作和收入其實是受到明顯影響的。所以,不是錢包鼓了,而是來源於另一種危機感。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原央行行長周小川2019年在某論壇上說過的一句話,「十年後,要買一款年收益3%的理財產品,會像車子搖號一樣,完全憑運氣了」。現在才過去5年,3%的理財產品其實大都已經消失了。 為什麽會消失​?

這個道理筆者多次闡述過,一方面是由於基數越來越高,經濟增長的難度加大,比如,過去增長10%的GDP,是6萬億,但現在要增長10%,那就需要12萬億,所以,只能增長5%。另一方面,國際競爭加劇,因為都面臨著經濟發展壓力,都要生存,所以會想方設法打壓抑制別國對世界市場的占有率。內外因素決定了只能透過降低資金利率,以促進經濟發展。

最終的趨勢就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各國央行每年都會不斷地降息、降準,其目的就是讓大家把存款從銀行取出來,拿到市場上去消費、去投資,為GDP做貢獻,我們也不例外。這兩年利率都是處於下降通道,前段時間還來了一個猛降,利率甚至創造了歷史新低。

如此明顯的趨勢,按常理,大家都應該把錢拿出去來「買買買」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股市幾年都維持在3000點附近徘徊,房子銷售額連年縮水,從2021年的18萬億,降到了2023年的11萬億,2024年1-2月份百強開發商銷售額同比擴大至48.8%,繼續保持下滑趨勢。而物價呢?2023年一整年也不過增長0.2%,多數月份都還是負增長,也就是說各種商品、農產品幾乎都沒漲價, 人家幹嘛要著急買?

現在老百姓看明白了,錢本來就不好賺,買啥跌啥,老百姓常規的股市、房產兩個保值路徑被堵死, 憑啥讓我把錢拿出來買? 即便存款利率不斷下降,但起碼還有本金在。 所以就出現目前的現象:銀行存款不斷暴漲,巨額國債被瘋搶。

大家的舉動,國家自然是看得非常明白,降利率你不拿錢出來消費、投資,如果我漲價呢?這個邏輯很好理解,假如一件商品漲價,你自然會搶在漲價之前,或者在漲價過程中積極買入。如此,消費、投資不就起來了麽,經濟增長目標的實作也就有望了。

關於物價上漲問題,中央已經明確。

2024年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簡短的兩句話,釋放的訊號很確定。

1 .明確要讓物價上漲 。根據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物價環比1月份有1%的增幅,商品價格已有上漲的勢頭,但同比上漲才0.7%,與今年既定的3%增長目標,還有2.3%的差距,可以說,物價增長還有較大的空間,需要在剩下的10個月內完成。

2. 如何完成? 既然物價目標定到3%,遠高於去年的實際物價,那必然要在貨幣上形成強有力的支撐。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假如全社會商品總價1萬元,如何讓這些商品價格坐地上漲呢?在商品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只能增加貨幣供應,比如社會總貨幣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千元,那麽物價是不是就增加了10%呢?官方表達是比較含蓄的,讓流動性合理充裕,要求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相匹配, 主要透過兩個方面來實作

一個是財政擴張,主要依靠發債。今年已知新增的規模為4.06萬億赤字、3.9萬億地方專項債、1萬億超長期國債、1萬億去年四季度特別國債、0.5萬億PSL,合計是10.4萬億。

另一部份是新增貨幣供應M2,白話就是「印鈔」。2024年1月份貨幣供應M2的增速是8.7%,如果全年按這個速度的話,那麽新增的貨幣供應約為25.4萬億。所以,今年新增的資金大概是35.8萬億。考慮到季度末、年末等沖刺原因,實際應該還高於該數碼。所以,對比一下2022年和2023年平均每年26萬億的貨幣支持,2024年35.8萬億是不是高出一大截。 毫無疑問,這為今年物價增長3%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家想想,之所以這樣安排資金其實也不奇怪哈,那麽多專業人士和智囊,肯定是經過專業測算的,我等小民就不要操那麽多心了,看數碼目標就行。最終的結果是, 帶著近兩年累計的貨幣約56萬億,加上今年正在或將要釋放的天量貨幣來到2024年,實作3%的物價漲幅目標

有人說,現在突然說漲3%物價能實作嗎? 這其實並不突然哈,央行在最近3個月內,連續兩次吹風,說物價與實際價格有差距,要引導物價適度上漲,意味著,相應的鋪排準備工作也做了幾個月了,大量資金投入重點行業後,傳導的速度應該是非常快的,相信今年的物價增長目標一定能實作。

研究過世界通脹史和我們歷次物價快速上漲周期的都知道,雖然社會流通貨幣瞬間快速增加,但並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會明顯上漲,而且,即便有的價格東西漲了很多,但進入門檻高或者不具備準入條件。因此,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只能擁抱核心資產。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麽下一批很可能輪到的是這3樣東西?

第一,黃金。 由於金本位體系的存在 ,各國都是以黃金作為貨幣的對比價值。目前由於各國貨幣超發,黃金連續3周上漲,上周一周都上漲了4.28%,不斷創歷史新高,3月11日黃金已經收於2188.6美元/盎司,有業內分析師暫時已經看到了3000美元/盎司朝上。

此外,促使黃金長期看好的還有其自身因素,即黃金本身的稀缺性。根據數據顯示,全球可開采的黃金總和不足20萬噸,差不多22個立方體那麽大,但這其中探明具備開采條件的不過6萬噸,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8-10年就可開采完。

但我們知道,人們對黃金的需求卻在日益增長,有國家儲備黃金需求,也有高端科技需要黃金作為原材料,還有民間穿戴、收藏黃金需求,當然還有消耗。所以,從長期看,黃金將會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而貨幣超發、黃金礦山的環保管制,往往又是黃金價格快速上漲的導火索。所以,我們會看到一種現象,黃金每過兩年都會來一次大漲

第二,優質證券。俗話說, 通脹無牛市,但其實是一個誤解 ,因為通脹後,由於社會資金量增多,而儲蓄也不斷從銀行搬到股市,如此,股市上漲無疑。但有一個問題是,此前被套的很多垃圾票,由於資金推漲,他們遇到難得解套的機會,所以,當這些股票也漲上來的話,由於體制機制不健全,勢必會遭到莊家的拋售變現,給人的印象就是「通脹無牛市」。

所以, 正確的說法是,通脹不但有牛市,而且還可能是大牛市,但要註意辨別個股 。一般來說,分兩步:先是選對行業,處在國家重點支持的行業賽道,比如人工智能、硬科技、新能源、軍民融合、醫療康養等賽道。其次,避開雷區,無論是什麽賽道,一定要避開以套現為目的的票,因為每一次限售股解禁,都是他們套現的機會,對資本和人心都是重創。

第三,房產。對於房產,目前是有些爭議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樓市處於去庫存階段,價格上並沒有回漲的跡象,但房產價格上漲的概率其實是蠻大的, 邏輯其實是很清晰的

都知道,房價成本主要構成來源於地價和原材料價格,這兩年房價下跌較多,主要就是地價明顯下降了,大多數城市土拍成交價格都是底價,相比前些年高峰期50%以上的溢價率,現在要麽零溢價,要麽百分之幾的溢價,面粉價格降那麽多,開發商的售價豈有不降之理?當然,還有水泥、鋼鐵、板材等建築材料價格明顯下降也促使開發商不得不降低售價走量。

但是,這兩方面在今年已開始迎來根本性的扭轉 。土地供應方面,住建部已下放樓市調控自主權,並要求地方適應房地產供求關系新形勢,編制24和25年的供地計劃,意思就是控制土地供應,庫存多的地方就不能供地了。按照以往的邏輯,當供求關系發生反轉後,土地價格會上漲,帶來開發成本和購房者預期的上升,最終導致房價上升。而原材料就不說了,通脹後,往往首先上漲的就是鋼鐵、水泥等大宗商品價格,成本上升推動商品房的定價也是自然而然。數據也顯示,CPI從2023年12月的-0.3%,到2024年2月+0.7%,目前我們已經看到物價有啟動跡象。

更為重要的是 ,房地產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行情往往都是資金堆積而起。目前看來,無論是國家支持的上萬個地產專案融資(專案還在動態增加中),還是放開限購、限貸(江蘇、廣東已經或者在醞釀放開第三套購房資格)等支持政策,都是讓各路資金向這個行業聚集。只是我們很多人沒有察覺,目前各地售樓處又開始火熱起來,所謂量在價先,當庫存快速去化後,開發商逐步收回折扣,二手房業主逐步恢復報價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