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生產隊長,冰火兩重天,兒子們都結婚了嗎

2024-01-29三農

生產隊長是1948年出生的,中等身材,圓圓的臉,雖然個子不高,但五官端正,長相英俊,老犁頭是在1972年當上生產隊長的,當生產隊長的時候才24歲,因做農活風風火火,又好又快,管理起本生產隊的人來,鐵面無私,就像犁地的犁一樣,所以大家都叫他老犁頭。

農業合作社時期的生產隊長

每天清晨,還在家餵奶的年輕媳婦們就能聽到老犁頭的哨聲,崔大夥上工了,年輕媳婦們怕挨老犁頭的罵,更怕他扣工分,丟下哇哇大哭的孩子給老人,拿起鋤頭就去村口集中了。

老犁頭照樣在村口要吩咐幾聲:「好好幹活,不要偷懶,別老想著你家那點私事,多想想隊裏的活。」

年紀偏長的人就開老犁頭的玩笑:「你家沒有活,你家老婆不生孩子。」

「我家老婆跟村裏那頭牛差不多,生了孩子立刻下地幹活。」

老犁頭的老婆的確強壯,1米6的個子,腰圓臂壯的,生了三個兒子。

老犁頭說得沒錯,他就是把他的老婆當牛來看,幹活、生孩子、帶孩子都是老婆的事,他自己就只管隊裏的事,管大家的分工、管幹農活的質素、管每月給每家每戶分糧食、管過年的時候給大家發錢,有時還要去村裏開會。

老犁頭最討厭年輕的媳婦撒嬌,一會兒身體不舒服,一會兒說請假什麽的。

有一次,一個剛懷孕的新媳婦幹農活的時候暈倒在地裏,老犁頭二話不說,破口大罵,說她偷懶,磨洋工,搞得人家新媳婦哭哭啼啼的,不管別人怎麽解釋,老犁頭還是扣了新媳婦的工分。惹得大家對他意見很大,背後都罵老犁頭,不近人情,惡有惡報。

說歸說,最後隊裏大家家裏辦事還是要請他幫忙。

誰家辦好事了,邀請親戚朋友,怎麽發請柬、怎麽擺席、怎麽安席還是要老犁頭牽頭,誰叫他見多識廣、辦得事多、辦得事周全呢。他是生產隊長,接待客人、跑上跑下協調這些事統統辦得好。

再則按照農村習俗,頭胎生了兒子的人是「好命」,何況老犁頭前面生了三個兒子,鋪床、牽新娘這些辦好事的禮儀,大部份人家都是請他們夫妻兩人來做。

年年村裏評五好家庭之類的榮譽,哪一年都少不了老犁頭家。

老犁頭在這個生產隊裏就是領頭人,是大家的榜樣。而老犁頭也是毫不客氣,碰上誰態度很強硬,不服從管理,吵架的時候,老犁頭就會說:「我有三個兒子,看看誰怕誰。」

分了單幹後的生產隊長

1980年開始分單幹了,責任田承包到戶了,老犁頭自然就不是生產隊長了。不是生產隊長的老犁頭開始專心經營自家的責任田,老犁頭在農業生產上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無論是早稻還是晚稻,老犁頭家的稻子都比別人家長的好,稻穗都比別人家長,收的稻谷也比別人家的飽滿。

用老犁頭話來說,稻子是他的情人,每一年都會照顧他,給他更多的感情,更多的收入。

無論他怎麽說,總之他在農業生產上就是一把好手。

靠山吃山,老犁頭還有一個特長,就是做山裏的活也不差。每到農閑的時候,老犁頭就抽出時間去山裏扒東西,挖冬筍、采蘑菇、收草藥等等,樣樣都能幹。

每年挖冬筍老犁頭也能狠賺一把。挖冬筍是一個技術活,雖然大家都知道苗竹的竹尾向哪一邊冬筍就長在哪一邊,但是別人去挖就是挖不來,老犁頭挖冬筍,一鋤頭一個準,一挖就是一大片。

采蘑菇老驢頭也能比別人采得多,到了春季和秋季,老犁頭采紅蘑菇也有門路,知道哪裏會長,紅蘑菇的價格很高,老犁頭他每一年賣蘑菇也能夠賺很多的錢。大家都說只要老犁頭一進山,就沒有空手而歸。

雖然分單幹了,老犁頭不是生產隊長了,但是他家的日子過的還是比別人家的更殷實,更富裕。老犁頭在自家宅基地裏蓋了六間瓦房,這在村裏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老犁頭依然是生產隊的能人,大家見到他也忌憚他三分,農業生產上很多技術活也會請教他,老犁頭家的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生產隊長的三個兒子

90年代末,大部份農村的年輕人都到廣東打工去了,老李頭的三個兒子也已長大成人,也跟隨打工潮去了廣東。

二兒子

三個兒子就數二兒子最機靈最聰明,小時候學習成績也最好。老二在一個企業做技術工,每個月薪金比較高,老犁頭一直覺得老二最有出息。但是往往承載著父母希望的兒子總是不盡如人意。在2002年,突然傳來訊息,二兒子右手的食指在上班的時候不小心被機器切斷了,老板把他送到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那根手指沒了,被評定了殘疾,老板賠償了四萬塊錢。

身上有錢的二兒子也不跟父母商量,就直接買了一輛8000多塊錢的摩托車,還花了三四千塊錢買了一套音響、電視機。二兒子從此就在家裏,也不去上班,就靠著這點賠償金過日子。

每天一早開啟音響,放著流行歌曲,整個屋場都能聽見,村裏幾個遊手好閑的年輕人總會來他家,湊在一起唱唱歌,老黎犁頭也沒有及時勸阻兒子,也樂於享受家裏的熱鬧。

有很多熱心的七大姑八大姨來給二兒子做媒人,在當時。四萬塊錢是很多的,而且能買得起摩托車的人家也是屈指可數,二兒子人也長得不錯,雖然少個手指,事實上也不影響生活,但二兒子眼光很高,挑三揀四,就是沒有挑上中意的。

雖然手上有兩三萬塊錢,但是錢不經花,更不經不起坐吃山空的花,很快這兩三萬塊錢也差不多用完了。

錢越來越不值錢,姑娘的眼光越來越高,後來發展成要求在圩鎮上或城裏有房子,不務正業的二兒子手有殘疾,除了幾間瓦房,什麽也沒有,姑娘看不上他了,二兒子結婚的黃金期就這麽錯過了。

大兒子

大兒子沒有讀到什麽書,在廣東的一個企業做流水線,薪金一般,但是人長得英俊,嘴巴又甜,舍得花錢,很討女孩子喜歡,很快就領回一個四川姑娘,但兩人一直沒有領結婚證,在2006年生了一個女兒,2008年生了一個兒子。

大兒子把老婆留在家裏生孩子、帶孩子,自己在廣東上班,但人不實誠,在外面花天酒地的,還養女人,從來不寄錢回家。

大兒媳帶著孩子跟老驢頭夫妻住在一起, 上不了班。老犁頭的老婆也不是省油的燈,兒子不寄錢回來,要老犁頭夫妻賺錢養一家大小,老犁頭的老婆不幹了,整天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的,經常找各種理由罵大兒媳,什麽難聽說什麽,婆媳關系僵化到極點,有一次老犁頭的老婆還跟大兒媳打了一架。

大兒媳看到老公浪子不回頭,幾年都不寄錢回家,兩個孩子都養不起了,而且公公婆婆對自己又不待見,終於忍無可忍,在2009年春節前找了個理由,說是帶著兩個孩子回四川看外公外婆,就回娘家去了,從此就再也沒回來。

老犁頭夫妻不勸大兒子好好過日子。大兒子索性過起了沒人管的日子,老婆孩子不要了,自由自在地在外面花天酒地,幾年下來也沒有積蓄。

自身經濟條件差,又沒有什麽能力,人家正經家的姑娘也看不上他,外面騙他錢的女人看他沒有什麽錢了,也離開他了,所以大兒子到50多歲了還是單身一人。

生的兩個兒女,因為不盡父親的責任,也一直都在四川長大,到現在也斷了聯系。

三兒子

三兒子忠厚老實,做人本分,雖然沒有讀到什麽書,但是不怕吃苦,跟人學了木工技術。後來在臨縣找了一個姑娘,那姑娘的父母看到老三做人本分,有技術,人品靠得住,就把女兒嫁給了他,還在經濟上資助了他們。老犁頭因為老大和老二的事情也沒有心思去理老三,老三就依托嶽父嶽母的幫襯,在臨縣的縣城買了房子,生育了一兒一女,一家四口在臨縣謀生度日,很少回來。

生產隊長的兒子結婚了嗎

隨著城鎮化行程加快,村裏有能力的人都到城裏買房了,能力更差一點的人也到圩鎮上買房子了。整個屋場就只剩下五六個不願意跟隨兒孫住的七八十歲的老人,還有就是老犁頭一家四口(老犁頭夫妻和兩個未結婚的兒子)。

村裏的人要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回來祭祀祖先,吃個團圓飯。茶余飯後,大家都會問:「生產隊長老犁頭家的那兩個兒子結婚了嗎?」

頭幾年老一輩的人說:「沒有錢哪那麽容易啊!」

這幾年大家都說:「五十多歲的人了,有誰嫁呀?!」

「老婆是娶不上了,就等著滿六十歲吃低保了。」

大家都在議論:「早年這麽風光能幹的老犁頭,怎麽會讓自己的兒子娶不上老婆呢?」

有人說:「自己再強,兒女教育不好,也是白搭,一代人創造一代人的事業,一代人保不了代代強!」

也有人說:「子不教,父之過。男孩子沒有教育好,沒有出到好身,不踏實過日子,人品不靠譜,娶到老婆也會跑掉的。」

也有人迷信地說:「做人要地道,上輩的人作得孽太多,留下給後代了,所以才會三個兒子有兩人娶不上老婆。」

不管怎麽說,當年大家懼怕的生產隊長,大家羨慕的生產隊長,終於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沒有走出去,留在了村裏,同時留在村裏的還有他單身的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