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麻柳刺繡傳承人:38年堅守 繡出燦爛文化

2024-03-13三農

近日,根據【鄉村工匠「雙百雙千」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由農業農村部、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婦聯共同研究確定的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擬認定名單出爐,廣元市朝天區麻柳刺繡傳承人張菊花上榜。

張菊花,廣元市朝天區麻柳鄉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麻柳刺繡傳承人、廣元市首批「蜀道英才工程」入選者,學習刺繡至今已有38年時間。代表作品【菊花圖】【蘭花圖】等出口新加坡;【花卉枕頭】【蜻蜓荷花手巾】被四川省民間美術館珍藏。

麻柳刺繡傳承人張菊花。劉旭 攝

熱愛刺繡 成為當地有名「繡娘」

麻柳刺繡發源於朝天區,其特色鮮明,僅用黑、白、紅、藍等土布和彩色棉線,就能繡出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塊;不用底稿,透過「數底布的絲線」來確定圖案的大小和位置。因此,所繡成的圍腰、鞋墊、襪溜跟等樣式精美,做工精細,色彩運用對比強烈,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今年46歲的張菊花,8歲時就拿起了繡花針,11歲便可以獨立繡完一雙鞋墊。至此,優秀的藝術天分便逐漸嶄露頭角。38年時間,她經歷了從繡工到大師、從學徒到國家級傳承人的轉變。

在張菊花的記憶裏,她的祖輩們,白天到地裏出工,晚上回到家才能忙裏偷得一時閑,在一盞昏黃的煤油燈下,開始刺繡。她的母親嚴金秀曾是刺繡藝人中的佼佼者,十裏八鄉的人常常慕名而來,只為求一幅繡品。其作品【老鼠嫁女】等繡品已被中國民間藝術博物館珍藏。

在母親的熏陶下,麻柳刺繡藝術在張菊花的心裏紮了根。然而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並不容易。「很多次手指都被針紮得鮮血直流,一個小小的香包繡下來,滿指頭都是針眼。」張菊花並沒有放棄,而是愈加熱愛。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很快便掌握了麻柳刺繡的各種針法技巧,成為當地有名「繡娘」。

張菊花教授學生刺繡技藝。劉旭 是攝

肩挑重任 堅守傳承刺繡技藝

麻柳刺繡不僅僅是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定情信物和嫁妝。女孩要是相中哪家男孩了,就會送他紮花鞋墊做「信物」;男方家有多少人,女孩在出閣前就得繡多少雙鞋墊、多少雙鞋,叫「繡嫁妝」。

自古以來,麻柳刺繡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當地很多人開始外出務工,這一傳統技藝也逐漸走向衰落。「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刺繡,出去打工掙錢。」身為麻柳刺繡傳承人的張菊花,深知肩上擔子的分量。

為了將麻柳刺繡傳承下去,張菊花免費在區、鄉舉辦麻柳刺繡培訓班講課,傳授技藝,目前培訓學員1000余人,其中善於刺繡的已達300多人;積極推進非遺文化進校園,在朝天職業中學、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教授刺繡知識;積極開展非遺文化進單位、進社區活動,利用曾家山麻柳刺繡館向遊客介紹刺繡文化和技藝。

與刺繡結緣38年的張菊花,憑著對刺繡的深厚感情和不懈追求,使麻柳刺繡得以傳承、得以創新、得以發展。2008年6月,麻柳刺繡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麻柳刺繡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8年5月,麻柳刺繡被列為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張菊花利用曾家山麻柳刺繡館給遊客講解刺繡文化和技藝。劉旭 攝

不斷創新 讓刺繡大放光彩

張菊花不僅在當地傳承麻柳刺繡,她還帶著麻柳刺繡走向大舞台。

2019年,張菊花參加四川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組織的泰國四川文化周活動,在活動現場展陳各類麻柳刺繡產品並展示刺繡技藝。2013年,第四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她的作品榮獲「太陽神鳥」最佳參展獎。2021年,麻柳刺繡參加首屆川渝繡活大賽,分別獲得金獎、銅獎、優秀獎……而這些,僅僅是她發揚傳承麻柳刺繡的縮影。

此外,她還不斷探究和創新,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刺繡技藝。如今的作品,既保留了傳統特色,又加入了現代氣息,使畫面更加和諧,立體感更強。「藝術的道路雖然艱辛,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希望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從張菊花恬靜的面容和溫軟的話語裏,分明感受到這位農村婦女身上有一種植根於骨血的堅守。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麻柳刺繡傳承人,張菊花的夢想是將麻柳刺繡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世代傳承和延續下去。「20多歲的大女兒如今也是刺繡能手,二女兒也喜歡繪畫藝術,麻柳刺繡手藝後繼有人。」張菊花高興地說,她將不斷探索與創新,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刺繡技藝,讓麻柳刺繡大放光彩。(郭自慧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