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馬後炮式的看法:圈湖造田太激進團洲鄉第二次決堤早已註定

2024-07-10三農

團洲垸堤壩的建成其實也就不到半個世紀,整個的圍湖堤壩在47年前的1977年建成,因堤壩的落成,有了一道人工穩固防線,也算是有了屏障。

隨著堤壩劃分出的人工屏障,幾千畝良田得以開坑,因湖沈浸的泥土相當肥沃,且土地平坦,開坑相當的容易,從第一個發現此機遇的人再次開荒,並在此安家建起了房子,越來越多的人聞訊而來,一片片良田被劃分,慢慢的安居再此的人多了,村落在農田掩映下形成,這裏成為了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上世紀的80年帶,這裏因堤壩的落成,儼然成為了一處好地方,不缺水不缺地,往下隨便一挖就有用之不竭的水,而土地則是幾百上千年的湖泥積澱,幾乎把種子扔進去就能有不錯的收成,風調雨順的年,生活在這裏就不會愁吃。

堤壩圈起來的地方都成為了好地方,好幾個村落陸續建起,而一道道的防線則保護著不遠處了華容縣城,八百裏洞庭,富饒之地,居住在堤壩內的人們似乎選擇性的遺忘了那些自然的怒吼。

確實,過去的半個世紀,洞庭湖生氣的時間並不多,哪怕湖區面積越來越小,就算是原本六千平方公裏的洞庭湖變成了四千多平方公裏,又變成了如今2600多平方公裏,依然有著極好的涵養水源的蓄水功能。

一般的洪水被堤壩擋住,大的洪水很少出現,據居住在團州鄉大半輩子的中老年人回憶,有印象的洪水蠻多次了,但真正潰垸的時候很少,其中有人回憶團洲垸潰堤就一次,那還是28年前的1996年潰敗一次。

那一次很嚴重,距離堤壩幾公裏出的居民點都沖垮了,不少人的房子被淹沒倒塌,正因為潰堤淹房,因而記憶深刻,好在那會的房子更多的是那些土培房,家家戶戶的財產也不多,洪水退卻後,很多人都在原來的位置上建起了新房,繼續的享受洞庭湖平原的肥沃。

其實圍繞著洞庭湖附近的嶽陽,益陽,常德等地土生土長的人,或多或少都見過幾次洪水,他們沿著洞庭湖而居,享受著這片土地的肥美,也見證著多次的洪水泛濫,其中不少人還親眼見識過毀堤淹田的氣勢如,有些人甚至親眼目睹了房子被沖垮,但有韌性的人並不會被那麽一兩場洪水嚇怕。

但於團州鄉來說,發生在今年七月的特大洪水導致的團州垸決堤則是亙古未有,哪怕是在這裏活了大半輩子,古稀的老人都未見這麽大的洪水,這麽迅速的淹沒附近的一個個村莊,有些房子屋頂都蓋過了,緊急轉移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危急時刻。

於當地人來說,房屋被沖垮了,等洪水退卻後可以重建,但他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園卻再也找不回曾經的記憶,洪水過後,帶不走的是那片土地,但帶走的不僅是財富,也有數不盡的記憶吧。

那些外出務工的人,過完年就南下或者東去了,半年而已,家卻回不去了,他們焦急的等待著回家的日子,唯一聽到的好訊息是留在家裏的親人都安好,只是洪水還在環繞,幾天過去了,沒有了那麽兇悍的肆虐,缺口也在慢慢的封堵,水面也低了些,可何時找到自己的家,還需要時間吧。

湖區的人仰仗土地的富饒,在曠日持久的擠占湖面的過程中,開墾出了相當寬廣的土地,養活了一個個的家庭,人們依賴洞庭湖,卻又無形中改造洞庭湖,說他們多貪婪,多少強人所難,但說是他們的破壞導致今天的慘狀,也言過其實,人類的征程不就是改變嗎?

洪水過後,當地人是否會反思,哪怕是海納百川的洞庭湖,鄱陽湖,甚至任何一片自然的原野,都需要有限度的開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永遠不會過時呢?

房子被沖垮了,還可以重建,財富沒了可以再賺回,但一對55雖的中年夫婦究其一生,能建一兩次的房,提供一兩次家的遮風避雨,但到了這個年紀,多半再也沒有能力重建家園了吧,而那些七十歲的人則只剩感慨洪水之大,其他的他們將無能為力,望洋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