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找準新農科建設的著力點

2024-03-22三農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不同,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和核心要素,因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其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在農業強國建設背景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系統性重構農業產業體系、築牢高質素發展基礎的關鍵舉措。立足高等教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使命,新農科建設要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為著力點。

面向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深入最佳化調整農科專業。伴隨新一輪技術與產業革命,現代農業向基因化、數碼化、工程化、綠色化加速轉型。農業發展方式的重大變化推動著「農」的概念轉型,也導致現代農業所依賴的學科知識日益綜合化。同時,在產業高度分化同時又高度融合的趨勢下,現代農業已突破第一產業的概念,更多體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征。農業不僅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之業,更是「三產」融合之業、綠色發展之業,同時未來將進一步向生活、生態、文化等方面延伸和拓展。這就決定了專業最佳化調整始終是新農科建設的重中之重。

深入最佳化調整農科專業,首先要加大傳統農科專業改造力度。進一步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以現代生物技術、資訊科技、工程技術等先進技術,改造升級傳統農科專業,適時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其次,面向新興農業產業,加快新興、新型農科專業建設。一方面,鼓勵高校加快布局適應現代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農科專業;另一方面,從組織與課程機制兩方面著手,進一步推動新興專業建設,破除新專業建設中「寬而不深」「跨而不融」的問題,真正實作交叉融合。再次,立足未來農業產業布局,聚焦農業新興前沿專業領域,以科技創新與重大產業問題為牽引,培育新興專業。適時釋出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設定指南,強化產業導向,打造新興產業源頭。

面向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革新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創新驅動的生產力,關鍵在於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產業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與互動。因此,新農科建設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的深化拓展應進一步聚焦「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培養模式創新。

應進一步強化高校與行業、企業、政府等主體的合作關系,以重大科學或產業問題解決為導向,推動深度融合發展,實作人才培養流程與模式的根本性變革。透過開展各類新農科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特區建設專案,如「新農科頭部企業夥伴計劃」「新農科前沿科技夥伴計劃」等,遴選引領和代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頭部企業;聯合面向前沿科技的國內外研究實體實驗室,打破學科專業界限,改變過於強調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的育人觀念;面向農業和技術變革的未來,加強頂層設計與資源統籌,試點探索以問題為導向、以專案為導向的知識課程體系,引導學生跨學科尋求產業前沿問題解決方案。透過科學和實踐專案制模式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透過跨學科和真實情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涉農高校人才培養與農業產業、技術發展相匹配協調的問題。

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治理體系建設。推動新農科建設,既是高等教育服務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新時代高等農林教育系統性變革和實作高質素發展的重要抓手。當下,依托新農科建設推動高等農林教育系統性創新,還存在學科專業布局與農業產業需求結構性失衡、人才培養一定程度上滯後於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等發展難題。因此,亟須完善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戰略相適應的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

首先,在宏觀層面,完善部部共建體制機制。加強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部等國家部委工作聯動,進一步統籌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完善農業領域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頂層設計,構建聚焦行業需求、整合多領域科技與教育資源的農業教育治理體系。其次,在中觀層面,以「一省一校一院」「新農科頭部企業夥伴計劃」等政策或專案落地實施為抓手,推動農林院校與中科院、農林科院、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國際級科研平台,以及與行業企業融合發展、協同育人機制的建設。最後,在學校層面,完善將優質科研創新資源充分轉化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資源的管理與協調機制。建立國家級科研平台、重大研究專案向本科生開放的機制與舉措,整合校內教育、科技、人才資源,以科研專案為牽引,瞄準未來農業的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突破,推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4年03月22日第2版

作者:金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