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平陸土特產俏銷大市場

2024-01-17三農

吉力桃脯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虞國古城牌糕點、麻花等系列食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平陸縣供銷社供圖

從土特產變成商品,從商品走進市場,又以俏銷市場帶動增收,這一鏈條的延伸都有個關鍵詞——「幫扶」。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開展以來,平陸縣始終把消費幫扶作為重要抓手,建立多部門協同配合、各方積極參與的消費幫扶工作機制;推廣農副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嚴格把控產品質素;利用「832」平台、鄉村e鎮建設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占有率……近一年時間,全縣透過消費幫扶累計銷售農產品達1.7億元,帶動5018戶脫貧戶增收。

標準化生產提品質,做強供應鏈

玉露香梨、紅心獼猴桃、水化柿、黑小米……中條聳於北,黃河淌於南,好山好水孕育了平陸的土特產。然而這些土特產卻一度邁不出大山,賣不上好價錢。

要讓平陸土特產變成市場俏手貨,關鍵在於生產端的質素把控,做強供應鏈。平陸縣自推進消費幫扶工作以來,嚴格規範農產品生產、加工流程,嚴把產品質素關;推廣農副產品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認證、消費幫扶重點產品追溯和質素檢測;聯結農業產業各環節,不斷提升產品質素,特別是支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或登記保護,持續擦亮平陸農副產品品牌。

1月8日,張村鎮澗北村獼猴桃種植基地,56歲的脫貧戶李永紅正在修剪自己承包的5畝獼猴桃樹。

「如果不是金童果業的幫助,我們的獼猴桃也賣不上好價錢。」李永紅說,在沒有規範生產流程前,農戶們種植的獼猴桃雖然產量大,但市場認可度不高。記者了解到,2019年,平陸縣金童果業專業合作社開始指導當地果園的管理,生產流程得以規範,嚴格限制化肥、農藥的用量,特別是杜絕了膨大劑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獼猴桃的品質。

「果子雖然變小了,產量下降了,但收購價格卻由原來的3.5元漲到了6元,每畝果園輕松收入1萬多元。」看著眼前的5畝果園,李永紅眼裏溢滿了幸福。

規範獼猴桃種植,提升農產品效益,金童果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了400多戶脫貧戶,戶均增收2萬余元。

「想讓消費者‘三分鐘熱度’變成永久熱情,必須用質素說話。」平陸縣古虞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吉林介紹說,以前都是從農戶手裏收取雜糧制成品,產品質素沒辦法把控。近年來,公司加強了對農戶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的培訓力度,並建立自己的糧食加工廠,產品質素得到了有效保障,品牌效益也不斷提升。六年來,古虞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帶動8000多戶農戶走上致富路,其中包括1300余戶脫貧戶。

「國機集團每年都會從古虞王購買1000多萬元的蘋果、蟠桃等水果或其他雜糧。」國機集團派駐平陸縣掛職副縣長孟凡雨說,得益於古虞王對產品質素的嚴格把控,集團員工對「平陸生產」的認可度很高,購買當地農產品已經形成了一種消費習慣。

從向產量要效益到向品質要效益,消費者從「頭回客」變成「回頭客」,這是平陸土特產華麗轉身的完美蛻變,也是平陸縣各部門合力幫扶的真實寫照。

市場化營運搭平台,擴充套件銷售網

元旦剛過,張店鎮嶺橋村田野間的積雪還未消融,旭陽果業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內卻熱火朝天,智能化分揀器材全力執行,一顆顆玉露香梨搭乘著傳送帶,經過分揀、打包、裝箱等工序,被整齊地碼放在車間一角。

「前年這個時候可把我愁壞了。」平陸縣旭陽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馬西永說,由於受凍害和幹旱影響,當地果農們對玉露香梨的銷路非常擔憂。在了解到果農的困境後,雲時代駐村工作隊和縣供銷社透過「832」平台采購、網絡銷售等幫扶方式,僅用20多天,14萬斤香梨便銷售一空,果農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832」平台是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的埠,對入駐商家及所售產品有較高「門檻」。平陸縣供銷社搶抓機遇,從平台推廣、產品把關、人員培訓等方面開展全流程服務,目前已幫助38家企業、522種產品登上平台,4年間全縣累計銷售額達8306萬元,位居全省脫貧縣的第一名。

馬西永就是搭上了這趟「順風車」,開始利用該平台銷售玉露香梨、蘋果等農產品,去年在「832」平台的銷售量已占到總量的40%,「賣果子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

搭上「832」平台就是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吉力桃脯加工有限公司位於張店鎮張店村,生產的糕點、麻花、蜂蜜,以及用自家祖傳手藝加工的桃脯憑借價格實惠、質素過硬受到了省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迅速在「832」平台「走紅」,每年能穩定銷售2000余萬元。

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鄉村e鎮建設也拓寬了消費幫扶的渠道。平陸縣不斷完善鄉村地區物流、冷庫等基礎設施,打通農產品產銷卡點,利用資訊和資源共享、市場產品互通,蹚出一條消費幫扶新路。2023年,全縣20余家電商企業助力農產品銷售已突破3530余萬元。

渠道多、銷路廣,土特產才有好市場。近年來,平陸縣供銷社一方面推動農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另一方面還以節促銷、以會促銷,先後組織40余家農業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參加了2023年電商年貨節、2023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第33屆東歐(白俄羅斯)國際農業及食品工業博覽會等活動,累計銷售農副產品200余萬元,並與省內外7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協定,形成了供需對接規範、有序、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

精準化對接促增收,拓寬致富路

「三年時間,三間土坯房成了七間大瓦房,還給孩子在城裏買了車,買了房。」嶺橋村的藺玉玲在聊起消費幫扶帶給自家的變化時,臉上洋溢著笑容。

種了10年梨的藺玉玲,以前最擔心的就是如何賣梨,如今她只需把梨園管理好,每到收獲的季節,企業便會主動上門。「23畝梨園,每年能收入20余萬元,這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和藺玉玲一樣,張村鎮關家窩村從事粉條加工近30年的關康全,依托消費幫扶,這兩年每到冬季,粉條經常賣斷貨。

「這不,剛上凍,駐村工作隊就打電話說要預定30多斤,咱再也不用走街串巷賣粉條了。」關康全說,去年,國機集團駐村工作隊利用定向采購,一次性購買了他家300斤粉條。粉條銷量有了保障,關康全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購買脫貧地區的產品與服務、引導各類組織積極參與、產供銷精準對接,消費幫扶已成為帶動脫貧地區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在晴嵐面粉廠,記者碰到了送糧農戶郭文章,「晴嵐面粉廠的小麥收購價格要比其他地方高5分到1毛錢,我們都喜歡把小麥送到這裏。」

粉色正、筋力強、麥香濃……晴嵐面粉的訂單數量每年都在穩步增長,對小麥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幾年下來,晴嵐面粉廠帶動了160余脫貧戶、460多脫貧人口增收,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戶的種糧積極性。

「平陸不平溝三千,以前村民賣油菜籽要翻嶺過溝,十分不便。縣供銷社協助我們在各個村裏設了收購點,村民就不用發愁賣的事情了。」平陸嘉百惠商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靳超告訴記者,油菜籽銷售的便利,激發了群眾種植油菜花的熱情,促進了農文旅的融合。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平陸縣調動一切資源,透過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主體和社會參與的「多點開花」消費幫扶銷售渠道,讓產銷對接成為助力村民增收的長效機制,讓平陸土特產真正成了村民增收的「香餑餑」。

李寧波 郭正 陳偉東

(責編:溫文、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