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臘月農家喜事兒多

2024-01-17三農

□許誌傑

進了臘月,農家的喜事兒就多了起來,村裏不時傳著誰家兒子要娶媳婦了、哪家閨女要出嫁的喜訊。

老家人把娶媳婦叫「絳媳婦」。絳是大紅的意思,是不是這個「絳」字拿不準,音是這個音,意思與「娶」應該一致。

閨女出嫁叫「奏媳婦」,我理解這個「奏」是「做」的土話讀音,做媳婦之意。

母親那一代老人還把閨女出嫁說成映托(或應托)閨女,毫無疑問這也是土話。聽口氣推解其意,似是盡最大努力讓閨女光鮮亮麗地「奏媳婦」,多陪送點嫁妝什麽的。

舊時,父母給兒子娶媳婦傾盡家底兒乃天經地義,嫁閨女則是量力而行,家裏富裕就多陪送點兒;實在拿不出,娘心酸,閨女難過。映托閨女,是母親那種五味雜陳心情的委婉表述。

此理之下,兒子絳媳婦隆重熱烈,閨女奏媳婦會顯得簡單許多。

農家人把喜事兒定在臘月來辦,至少有三重設想。

首先是為順應天勢,遵從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人與四時融洽相處。

其次又是一種經濟實惠、精打細算過日子的生活方式。進了臘月就是年,辦喜事兒和過年湊到一起,很多禮儀性的迎來送往就可以統一籌劃,能合二為一、一並辦理,能省則省,把喜事兒辦得興高采烈,兼顧過年應有的禮節,可謂一舉兩得。

再者就是喜事兒連著過年,新人新年新氣象,這叫喜事連連、喜上加喜。當然,老人們的打算更是如意,那就是來年秋天收獲的季節能抱上大孫子,添丁納福,這又叫喜事不斷線。

再說,冬天對於農家人來說,相對清閑,有更多的時間操持喜事兒。

如此序列縝密的設計理念,基於農家人對於孩子喜事的高度重視,每一個環節嚴絲合縫,來不得半點馬虎。

以絳媳婦為例,什麽時候相親,哪天提親,什麽時間定親,儀式選吉日良辰,細節盡在掌握中。節拍如同跨欄運動員,每一個動作都在點兒上,不可稍有疏漏。

為此,家族的長輩們聚在一起,多次磋商,綜合家裏的具體條件,量入為出,制定既要顧及面子還要考慮裏子的操辦方案。推舉一位本家族精明能幹、具備相應管理水平、能夠公正處事、善於協調、年富力強的人為本次喜事兒的總管。

在總管的麾下,根據需要,分派若幹跑腿的,處理相關事務。

大政既出,各路人馬分頭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中。購置喜事用品的,給姥爺舅舅大姨小姑報喜的,當差的小步快跑,決不懈怠。

總管一日一匯總、三天一排程,氣氛歡快,有條不紊,漸次推進。

我在農村生活時歲數還小,家族是個人丁興旺的大戶,曾祖父的好幾個兄弟還在,每遇大事必出場,爺爺輩的都插不上嘴,我等毛孩子打醬油也輪不著。

但有幾件事是我自己經歷過的,很有時代感,說來情深話長。

1975年臘月哥嫂成婚,這是我們家族時隔二十多年長子長孫的又一次婚慶大典,上一次是父親作為長子長孫迎娶我母親。

訊息傳開,村裏左鄰右舍紛紛前來看喜,送到家裏或兩三塊錢或印著大紅喜字的洗臉盆、鐵皮暖水瓶、床單、枕巾等。哥嫂的新房裏不幾天就堆滿了各種禮品,甚是壯觀。

看喜,如同現在婚禮上的隨份子,予以表達祝賀、祝福之意。但老家的看喜與城裏人現行的隨份子有很大不同。

城裏人是看著通訊錄把認為有些交際、足以達到隨份子這樣情誼的親朋好友通知一遍,進行預熱,臨近辦喜事的日子再予以確認,誰來誰不來,據此安排座次。

老家的看喜程式與此相反,誰家辦喜事,街坊鄰裏聞訊而來,把禮金、禮品送到家,才能確定人家是要來看喜,絳媳婦那天留出坐席的位子,提前一天把請帖送到府上。也有的在人家到家裏送禮時一並把請帖呈上。

這種形式一直延續至今,保持了一種貴族式的矜持,也不至於給本無看喜之意的人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和經濟上的負擔,充滿了應有的尊重。

當然,這跟農村的生活方式和狹窄的活動空間分不開,雞犬之聲相聞,東家長西家短,哪家有點事不出一天婦孺皆知。

稍有區別的是,本家族不出五服的長輩和血緣近的親戚,那是需要一家之主上門親自匯報並當面邀請的,否則會因禮節不到而受到數落,脾氣大的甚至在喜事當天故意缺席,擺個譜兒,給晚輩點臉色瞧瞧。

鄰居們到我家看喜送禮金、禮品的那幾天,正好父親單位有任務,一個星期未能回家。

那幾年趕上政府提出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父親完成工作回來,知道看喜的事,提出哥哥的喜事要響應政府號召,不收禮金、禮品。

父親是共產黨員,在鐵路上工作多年,在家族中享有一定威望。此提議一出,得到母親、哥哥以及家族長輩的贊同,決定不再收受禮金、禮品,已經收了的禮品留下,禮金全部退回。

父親說,大家的日子過得都很緊巴,一年掙不了幾塊錢,養家糊口,實在不易,這份情意我們全家領了,禮品、禮金就不收了。

我對這件事印象很深,還被父親指派去給幾家鄰居退送禮金。人家都是推來擋去、堅決不收,一個勁兒地說他們家絳媳婦時我家看喜了之類的話。

母親教我一招,不管他們怎麽推辭,找個地方把錢塞下轉身就跑,終於完成了父母大人交給的光榮任務。

第二件事是上小學三年級時,班主任許老師奏媳婦,嫁到不遠的鄰村。

當地習俗,閨女出嫁時,要有一對金童玉女隨拉媳婦的車一起送到婆家,雅稱「壓車」。什麽意思?以此留住閨女家的念想,因為出嫁當天,除了這對金童玉女,不再有其他人跟著去婆家,兩個「壓車」的孩子就是娘家人的全權代表。還是期盼未來兒女雙全的意思?或許兩者兼有,可見「壓車」的孩子肩負的責任有多重。

能為班主任老師出嫁「壓車」,真是莫大的榮幸,說明許老師喜歡自己的學生。

許老師是村小學的民辦老師,按規定結婚之後要把戶口落到婆家,戶口不在村裏,就不能繼續當民辦教師了。

三年級結束,許老師離任。過年她回娘家,我專門去跟她告別,又一直送她到村邊的路口。

那會兒可沒有小汽車拉新媳婦,用的是生產隊的馬車,把鋪炕的席子拿來在馬車上裝個棚子,前後掛上紅色的大包袱布做擋布,很像以前達官貴人出行坐的馬車轎子。

新媳婦和「壓車」的金童玉女坐在車裏,其他人跟在車後邊做護衛,很是威風。

下午還是這輛馬車把「壓車」的孩子送回家,每人得到兩個糖火燒、兩塊糖、兩個棗、一把熟花生。

經年累月,老家人辦喜事的一些習俗發生了很大變化,馬車換成了小轎車,「壓車」的金童玉女大概也換成了伴郎伴娘。

唯有鄉裏鄉親看喜的形式依然保留著過去的樣子,以發自內心的祝福,願一對又一對新人在簡單純粹的生活中尋得真愛。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