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解讀論語464——大德很難「被看到」,老師也是「大德不德」!

2024-07-08教育

解讀論語464

——大德很難「被看到」,老師也是「大德不德」!

作者:紅嶺浸道

引言

關於【論語】,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從「古文字」訓詁的角度解讀【論語】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樣的理解。

*******

今天我們來繼續解讀【論語】內容:子曰:「有教無類。」

轉譯為:孔子說:「教育他人不能歸為一類去教。」

********

來看一下「類」字:

********

這一節,放在了「儒家以行論德」的【衛靈公篇】中,說的是「教育學生要根據每一個人的情況施用不同的方法,絕不可以為省心省事而歸類去教,這是教育者的大德行」。

「有教無類」,應當是「有教勿類」。

不要「一類一類」地開展教育,要註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依其「個性」進行「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

這一節,孔子評述的是「教育者的大德行」。

孔子自己是一位「老師」,他專門提到了教育者的大德,就是「有教無類」。

可是人都是有惰性的,「老師」也不例外。

作為教育者的「老師」,當他的惰性發作時,通常最簡便的方法是「學生歸類」,對這一類的學生用通用的手法「一下子」就可以教育「多個學生」。

但「人」都是有個性的,都是不完全一樣的,用這樣「同樣」的方法教育,老師「省心省事」了,可學生們的有效成長卻「被犧牲」了!

只是這種「犧牲」是暗暗進行的,老師的這種行為就是「缺德」,但很少被發現!

所以,老師的大德是「有教無類」!

孔子所言,直擊核心。大德真的很難「被看到」,大德都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與【道德經】中「大德不德」,不謀而合!

********

【論語】原文:

子曰:「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