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河南人高考困難,就怨自己吧!

2024-01-22教育

近 期, 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 省大慶市 區,迎來了一 群特殊 而充滿活力的學子 ,他們來自 中國中部河南 省。 作為這些初四 畢業生 的家長, 他們選擇 抓住時 機,將自己孩子的學籍遷移到大慶市 內的各個 知名中學, 全力以赴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中考。然而,這一現象引發了 許多當地家長 們的憂 慮,甚至出現了一些質疑 之聲。這 並非孤立的個案, 早在去年 ,同樣的現象就在中國陜西 省上演過。他們這麽做的原因就是因為河南省考生高考太難了,2023年高考河南 131萬考生,40多萬復讀生,錄取率全國墊底,境內沒有一所985院校,只有一所211大學,河南高考真的太難了。針對這種現象,河南人訴苦,天天說不公平,就沒有反思一下有沒有自己的原因?

對於河南中考移民 現象, 我個人雖表示同情,內心卻並不 予以支持。作為中華文明的 起源地之一, 河南省深具歷史底蘊,其獨有的文化傳統 孕育出的人民,勤 勉樸 素,堅韌不拔 。在這片土地上, 人們保持了真誠待人、尊崇祖先的良善風俗。河南人中高考艱難,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自己造成的。這裏沒有任何「地域黑」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本人就是河南戶籍,生活在美麗的河南。

我認為河南高考困難主要有四個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一,看不清大勢。 比如河大本來在解放前是全國前五的著名學府,是河南省最著名的大學。河南大學的沒落始於拆分,1949年河大一部份去了武漢,一部份去了台灣省。 河大被拆 解之前內部 早已分 化, 抗戰時期眾多大學跟隨國民黨政府西遷,是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而此時大局已定,國民黨反動派節節敗退,讓全國所有著名的大學南遷,這個讓大學南遷的命令,幾乎不被響應,除了河南大學。

河大姚從吾校長帶領河南大學師生3千多人整體南遷,僅有部份進步師生留了下來。自此,河南大學分裂成兩部份,大部份右翼南遷,小部份左翼留下。校長 率領 其余院系 移駐蘇州辦學 長達一年 有余,按照原 先的規劃 ,是 進一步遷往廣州 ,最後 再轉移至台灣 。因解放軍前進速度太快,河大最終沒有來得及去台灣。在1949年南京解放 後,河大全力克服困難 重新回 歸河南。但已經元氣大傷。實力不在,既然已經不行了,就只能犧牲弱小保護強大了。 1952年的院系大調整,這次拆分可以說徹底傷了河南大學的元氣。

在與此形成鮮明對 照的是 ,1948年11月24日,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督學來北平,與清華、北大校長商談有關「遷校」事宜。北大、清華地下黨組織得知後,即透過各種學生社團在壁報、傳單上進行揭露斥責。教授們乃至絕大多數校領導也都反對「遷校」。這一陰謀破產後,國民黨政府又緊急制定了「挽救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計劃,於12月 14、15日派專機接人南下。但是最終,清華大學除了3位教授和2位講師乘飛機南去外,全校近270位教師全部留校等待著解放的曙光。同樣國民黨「遷校」 被北大的教授們拒絕,只有北大校長胡適孤身南下。清華北大 的大學生 以及絕大 部份教授 堅決抵制國民政府的「遷校」決 策,除了胡適、梅貽琦 等少數幾人外,所有 人員都 選擇原地等待解放。這種強烈的對比顯示了當時河南省教育界的目光短淺與無知。

本來河南省還有一次機會可以擁有985大學,那就是中科大在文革時期教育部和高層有意將中科大遷來河南。 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後,中蘇關系惡化。9月至12月,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資,是當時全國各地普遍開展的重要戰備活動之一。最終,中科大被時任安徽省革委會主任的李德生(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要去了安徽。由於搬遷高校費用巨大,當時國家補助也不多,河南省裏怕無力承擔而且不太重視,省領導也沒有遠見,所以就擱置了機會溜走。

關於「文化大革命」期間中科大遷移選址問題,包括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在內的諸多學者曾主張,希望將其轉移至位於河南南陽的城市。然而,依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歷年校史記錄以及相關歷史檔顯示,由於多種因素影響,所申請的河南南陽最終變更為安徽安慶作為學校的新址。

至於河南為何未能成功保留中科大,坊間流傳兩種觀點。首先一種觀點認為,相關部門擔心大學師生的湧入會占據河南當地副食品供應渠道,另一種觀點則指出,當時的領導層對於未來發展的眼光存在局限性。反觀安徽省為爭取中科大地帶來了積極的改變,首當其沖的便是安徽領導層決定終止合肥師範學院及銀行幹部學校的正常運作,為中科大的搬遷提供空間。安徽還承諾為中科大提供最優質的校園設施,如首批引入的空調系統和暖氣器材(合肥市區範圍內唯此獨家擁有)等。

二,河南超生嚴重,控制人口不力。關於河南人口眾多以及生育控制問題。眾所周知,80年代初,河南省與山東省人口數量幾乎持平,河南省領導當年提出,要和山東省打擂台,看看哪個省控制人口控制的好。決心不可謂不大,措施不可謂不嚴。但是河南人就是要生孩子!就是要多生孩子,多子多福。這裏不討論對錯問題,只說結果,現在河南省考生總數居高不下,這個不能只怪別人吧?

看著這些殺氣騰騰的標語、告示,為之害怕,為之可惜,但是作用不大。河南省2022年戶籍人口11144萬人。山東10096萬人。河南比山東多生了一千萬人!相比山東這個計劃生育中等生,河南只能算計劃生育差等生了,東三省是優等生,北京,上海,天津都是計劃生育優等生。他們透過嚴格的計劃生育,結果就是這些地方本科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這對於當地的孩子是好事啊!

三,教育投入太少,舍不得花錢。關於河南教育投入水平問題。河南省教育生均經費向來處於較低水平,2020年度的具體數據如下:學前教育生均經費為人民幣4473元,相比之下,全國水平高達9411元,位列全國倒數第二名;小學教育生均經費為人民幣7666元,僅相當於全國12331元平均水平的六成左右;初中教育生均經費全國墊底,僅為人民幣11576元;高中教育生均經費亦未能超過全國平均線,達到12360元,而全國平均水平為18672元;在高等教育領域,河南省的生均資源投入也未達到前列,排在倒數第二檔,為人民幣15018元。上述數據均援引自網絡論壇知乎平台。

咱們來看看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2022年,廣東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包括教育事業費,基建經費和教育費附加)超過3800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20%以上,經費數額為全國最高。大力支持教育的不止廣東,福建和山東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占比也超過20%。此外,福建、山西的教育經費在增速上也頗為可觀,均比上年增長10%以上。而河南呢?一邊抱怨河南省沒有好大學,一邊又沒有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在絕對數和相對數方面,都處於全國中下遊。

河南省經常抱怨自身的大學數量不足,有待增加。然而,在投入資金方面卻頗為吝嗇。河南省的生均教育投入已然落後於全國平均值,反觀同一時間段,許多其他省市早已提前多年大規模投入建設高校,而到推廣大學星級評定及提升等級的時候才能看到他們真實的努力程度。當然,我們不能忘記2020年參加高考的河南學子總數為115.8萬名,占全國高考報名總人數(1071萬名)的10.8%。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是,河南省內的大學生生均財政供養金額在全國範圍內處於倒數第二位,反而應該按當地政府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的人均大學教育投資計算更為合理。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算,河南省的生均投入連全國平均值的10%都趕不上。

試問面對這種現狀,平心靜氣的談論又該如何開展呢?對於普通院校,如果你們已經投入了足夠的資源,那麽是否需要211這樣的名牌稱號其實並不重要。2012年,河南全省的新生兒數量達到125萬,這些孩子中有92%都選擇參加高考,這樣的比例又有哪一個省份能夠比肩呢?不過我還是想提醒大家,河南的學子大多數為本屆畢業生,而其他省份在此基礎上還有初升高階段的分流教育。河南為什麽不去做呢?難道真的要有所有的學生都上大學才是河南人應有之意嗎?

四,雖然河南的就業崗位較為有限,薪資待遇也普遍偏低,但河南的族群具備深厚的鄉村文化底蘊,民眾大多抱持小富則安的心理狀態。這也導致大多數人傾向於留在本地工作生活,缺乏勇於冒險的開拓精神。例如,盡管新疆、西藏、東北三省的高考錄取比例較高,且考試難度相對較低,為什麽沒有河南的家庭願意選擇出售住房,搬遷至這些地方置業並在當地落戶,從而提高孩子參加高考的機會呢?這主要源於人們不敢實行破釜沈舟式的大膽抉擇。

總有人抱怨清華北大沒有設在河南,所以河南沒有頂尖名校。為什麽我們河南不能換一種思路?讓我們看看世界名校史丹佛是如何創立的。

某一天,一對老夫婦沒有事先預約,就直接去拜訪哈佛大學的校長。女的穿著一套退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穿著布制的便宜西裝。校長的秘書 在頃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老土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往來。老先生輕聲地:「我們要見校長。」秘書很禮貌地回答:「他整天都很忙。」女士回答,說:「沒關系,我們可以等。」過了幾個小時,秘書一直忙自己的事,把他們冷落在一邊,希望他們知難而退,知趣地離開。他們卻固執地等在那裏。秘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校長不耐煩地同意了。他接待了這對夫婦。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書,他喜歡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愉快。但是去年,他因車禍而身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園裏為他留一紀念物。」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後死亡的人建立遺像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不和墓園一樣了嗎?」女士說:「不是,我們不是要樹立一座遺像,我們是想捐一棟大樓給哈佛。」校長再次審視了一下鄉巴佬身上的條紋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裝,然後吐了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我們學校的建築物價值超過750萬美元。」這時,那位女士沈默了。校長終於如願以償,可以把他們打發走了。這位女士轉向她的丈夫說:「只要750萬就可以建座大學?那我們為什麽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就這樣,史丹佛夫婦(Mr Standford and Mrs.)離開了哈佛,來到加洲,成立了史丹福大學(Standford Uniwersity)以紀念他們的兒子。

現在史丹福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經超過了哈佛大學,如果河南突破常規,持續性的由政府、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讓更多的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中國的史丹佛也可能在河南省誕生!

河南人,不要抱怨,拿出愚公移山的勁頭,創立屬於河南人的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