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變味的「愛情心理學」走進大學課堂:如此教書育人是毀人不倦 | 快評

2024-03-20教育

近日,多張PPT截圖在網上流傳並引發關註。爆料人稱,這是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堂愛情心理學課的課件內容,主講老師是龔某。

PPT截圖提及:「從基因潛意識層面需求出發,女性對男性最大的吸重力是可以生孩子,所以,不管女性是否願意真的生孩子,只要口頭聲稱自己未來想多生幾個孩子,都會大大增加對男性的吸重力」「女性在戀愛中明示特別是暗示讓男方感覺觀念保守可以大大增強對男性的吸重力」「(首次性活動)在輕度推卻後,高度配合完成性活動,在性活動完成後,又表示輕度內疚,後悔,罪錯感,自我批評做得不對,最好能適度流眼淚(事先手上塗好牙膏)」……

一份華東師範大學教務處網站的截圖顯示,在【2023年度大夏學堂優質示範課程建設專案公示】一文公示了【愛情心理學】,課程負責人是龔某,所在單位為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

PPT截圖上了社交媒體平台之後,遭受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批評與輿論暴擊。一種指控主講老師所講內容「性別歧視」「物化女性」「媚男」;另一種指控主講老師是在「教女性怎麽欺騙男性」「這種PUA、精神控制的撈女課程為什麽能堂而皇之出現在大學的課堂上」。

這裏不討論學生因不滿老師的授課內容而將其放到網上去的做法是否妥當(程式問題),也不具體討論男女的身心差異及不同的擇偶策略(科學問題),只討論這類課程內容的實質及其所展現的價值觀是否合乎公共道德(實體問題)。

首先,必須明確,如果課程只是討論男女的生理與心理差異,這些差異的進化論根據,及基於這些差異的男女擇偶策略有哪些、有何不同等,那所述內容只是生物學與前進演化心理學的範疇,就是一些科學知識,大學課堂當然可以講授此類內容,對此也不必有多少爭議。

聽了課的男女,或只是當一門普通的課程,拿了學分就慢慢把相關內容淡忘了,或者覺得有助於自己的戀愛婚姻或基於學術興趣,看了這方面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自己理論總結歸納與實操探索出具體的針對異性的交往與擇偶操作方法甚至是「套路」,自己親自用或教授給別人用,都是該學生個人的事兒,道德評價與法律責任歸於本人,與授課老師無關。

授課老師在課堂上講授女性的擇偶策略,分析其成因與效果,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將女性的擇偶策略套路化,甚至欺詐性地加以使用,口頭說未來多生孩子、向男性展示觀念保守、首次性行為後裝後悔之類,透過拿捏、操弄男性的心,姑不論有效無效、效果多大,本身無疑是不道德的,絕非正派價值觀,也不怪男女聽了都反感。

女性生孩子,首先是為自己生孩子,讓自己的基因綿延。她是否生孩子,生孩子選擇跟哪位男性合作(或使用精子銀行),是否與該男性組成家庭共同撫養孩子,她本人有全部的決定權。在這個認知基礎上,發出真實資訊,換取真心回應,才是最好的策略。

男女擇偶,尤其是準備長擇、走入婚姻、組建家庭的,當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最好是兩個人價值觀一致、生活目標契合。不想生孩子的,自可以不結婚,或者找一個同樣不想生孩子的異性締結婚姻或共同生活;想生孩子的,當然應該找同樣想生孩子的異性締結婚姻,甚至在婚前就生幾個孩子也達成共識。

這樣,兩類男女的價值觀與生活目標就是匹配的,交往從一開始就建立在誠實的基礎上,是牢固的,避免了後期踩各種雷。若是第一類偽裝成第二類,以獲取第二類異性的經濟與感情投資,短期可能看不出什麽,但長期沒法偽裝,終究要攤牌,因為兩性交往涉及巨大的時間、精力、感情與經濟投入,此類欺騙一旦暴露,會釀成激烈的沖突,甚至血案,不值當。

在現代社會,性觀念是開放還是保守被認為是個人自由選擇。對方性觀念保守與對婚姻忠誠,需要找價值觀一致的配偶,自己偽裝成為有這樣價值觀的人,騙取對方的信任與各種投入,本質上就是欺詐。

坦率地講,上述任課老師講的套路與詐術,是比較「初級」與「粗陋」的。市面上有更「高階」與」精細」的所謂「課程」,收費高昂。如不久前被多個平台封禁的「曲曲大女人」,講授如何「向上社交」、維護「金貴的關系」,導師包月咨詢售價7980元,金貴的關系3580元。最貴的課程加入「曲曲的閨蜜圈」,獲得線上線下親自指導,售價為98800元。有人統計,根據網店顯示相關課程銷量,光靠賣課收益已經輕松過億。可見此類需求市場有多大。

無論男對女,還是女對男,兩性交往,以真實與誠實為本,是長期最優策略,既減少了試錯與甄別成本,彼此不浪費對方的感情、時間與金錢,也有利於建立自己的聲譽與榮譽,及免於個人良心不安。欺詐可能會有短期的不正當收益,但透支人品與信用所得,難免終有被清償的一刻。教導此類不良價值觀的老師,枉為人師。

陳斌

責編 辛省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