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濱城區第六小學:喚醒「沈睡」的好書 汲取「整本書」的智慧

2024-03-20教育

【來源:濱州網】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2023年10月,濱城區第六小學的閱讀實踐案例被刊登在【中國教育報】上。該報道以【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第六小學:多措並舉 讓閱讀走心更走實】為題,細致詳實,以2500余字的篇幅解讀了該校經驗。

那麽,它為何能受到央媒的聚焦關註?該校的書香校園之路是如何探索的?有何特點?對其他學校有何啟發?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濱城六小,在「小小紅領巾」中尋找書香答案!

讓好書走出圖書館,將「開放性書吧」建在走廊,讓「圖書角」成為園地

建設一個內容豐富、門類齊全的校園圖書館,是孩子們打好閱讀底子的基礎。但在濱城六小看來,僅有圖書館是不夠的。

該校調查發現:即便有老師們的動員、鼓勵,仍出現了一排排好書在圖書館裏「睡大覺」的現象。這是因為,學生們未必有整塊時間進館選書、借書;同時,很多家庭缺少書香氛圍,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習慣;再者,在很多孩子眼裏,圖書館「高大上」,在裏面閱讀、借書「規矩多」,有些望而生畏。

在征求過學生、老師、家長意見後,該校提出——要讓好書走出圖書館,在走廊上建「書吧」,讓所有學生一眼看得見、隨手摸得到,讓借閱更自由、更方便。

這些書吧,建在教室門口,借閱不用履行任何手續,隨借隨還、隨時可讀。為了提升趣味性,學校還將書吧命名為「稻草人」「小蜜蜂」「書蟲」等。

那麽,您可能要問了:沒有手續、規矩,學生借書不還咋辦?

該校認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證明他特別喜歡這本書。

當然,在書吧使用中,該校同時推行「誠信借閱」行動——鼓勵學生們自覺自律,在盡情享受閱讀的同時及時還書、愛惜書本。

經過一段時間的執行,濱城六小發現:校園書吧沒丟過一本書!

除了書吧,每個班級還建起了自己的圖書角。那的圖書,都是學生從家裏帶來的,也是他們最喜歡的圖書,由他們自主管理、交換閱讀、互通有無。

如此,圖書館+書吧+圖書角的「革命」,這讓同學們的閱讀量陡然大增,同時增進了孩子們的誠信意識,取得了「閱讀」與「育人」的雙豐收。

親子閱讀+師生共讀+立體課堂,建立「閱讀共同體」

閱讀量上去了,還要提質素、求品質。

濱城六小介紹,該校特別倡導「整本書閱讀」。因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註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培養整本書閱讀的習慣。」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該校以「整本書閱讀」為主線,引導孩子們建立更科學、更高效的閱讀鏈條:個人化選書+制定閱讀計劃+多方法多角度閱讀+多方式分享交流。

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學生自身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書,認真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一起研討閱讀中的問題,從而提高整體認知能力、深入思考習慣。

同時,濱城六小透過開展家長親子共讀、學校師生同讀、讀書交流會、校級閱讀小名士評選等活動,讓「讀整本書」活動繽紛多彩。

該校實踐證明:親子共讀是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的高效方法。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並進行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閱讀狀態,從而讓閱讀更認真、思考更細致、記憶更準確、表達能力更強。

而在學校師生共讀環節,則需要開設專門而連續的閱讀課。在該校,兩節閱讀課連上,善於分享學生好經驗。課前,師生一同選書;讀後,必須進行閱讀交流,談情節、談人物、談感悟、談思想、談語言運用等,在各抒己見中激發學生興趣。如此,學生閱讀就不再是若有似無得翻看,而變成有目的的閱讀、有深度的思考。

在該校,師生孩特別重視讀書交流會。它主要采用朗誦會、故事會、讀書節等形式展開,逐漸建立了「閱讀共同體」。此外,學校還透過師生評價評選出了班級、校級「閱讀小名士」「故事大王」「詩詞大王」等閱讀榜樣。

跟著課本去遊學,回到震撼心靈的「歷史現場」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書本上的知識很重要,生活裏的學問也珍貴。尤其身臨其境,才能讓閱讀更有切身感受。

在節假日,學生們喜歡隨家長利用節假日外出遊學,參觀當地非遺專案,關註不同地方的傳統節日、民俗民風、傳統工藝、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知識。這既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又增長了見識、愉悅了身心。

比如,在學習「趵突泉」一課後,學生們來到濟南趵突泉公園研學。有同學如此寫了「讀後感」:「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麽翻滾。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遠那麽純潔,永遠那麽活潑,永遠那麽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透過遊學,孩子們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對課本裏的詩句有了震撼之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感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報國之誌……

這種體驗,讓閱讀回到「歷史現場」,孩子們「爭相表達」,都讓這「立體課堂」跳出了教師的單一講解,延伸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透過以上組合拳,濱城六小孩子們讀中寫、讀後寫、研後寫,對所讀內容咀嚼、消化、吸收,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文學素養就有了很大提高,作文水平也就直線上升。此時,寫作文就不再是被動應付,而是如泉水般自然的噴湧,從而「一發而不可收」,充滿著幸福與溫馨。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