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4個孩子都不會說話,語言治療學博士卻開出4張不同的藥方!

2024-07-28教育

「語言這件事,不是治好的,而是學會的。」

「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三位一體’幹預——家庭、學校、機構相互配合。」

「要生活化、場景化幹預,學習詞匯,要拓展詞匯的廣度和深度;學習句子,要練習回合,從模仿固定句式開始。」

......

7月6日下午,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語言障礙門診楊峰博士在大米和小米茂名中心做了一場名為【兒童言語語言&社交能力發展問題及幹預】的講座,梳理了兒童語言發展的階段和需要具備的認知,用專業知識給家長帶去了方向和啟發。

講座後,有當地不少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家長趕來向楊博士求助。我有幸觀摩了楊博士對孩子們的觀察義診過程。

以下這四個1歲半到6歲的孩子,同為父母焦慮於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但楊博士卻給了四張完全不同的藥方——

專家介紹

楊峰

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碩士,香港大學言語聽覺科學系博士,香港大學溝通障礙研究中心博士後,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語言障礙專科副主任醫師。

擅長兒童及成人語言障礙的臨床診療,包括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語音障礙(口齒不清),口吃(結巴),腭裂術後語音障礙,聽力損傷語言障礙,讀寫障礙和學習困難,孤獨癥、智力障礙及腦癱所致語言障礙,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礙。

文丨我是大米

案例一

悠悠

2歲4個月 無語言

媽媽求助:孩子怎麽才能說話?

可愛的悠悠被媽媽抱進來,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註意,但面對逗弄和喚名,她偶爾看一下,更多的是一個人去玩玩具架上各種各樣的玩具。媽媽說,悠悠聽到喜歡的音樂會精力集中,進行動作模仿,遇到別的小朋友,也會過去互動一下。

悠悠2歲左右被開出了疑似自閉癥譜系的診斷,楊博士說:「對這麽小的小朋友,我們一般不會明確診斷她是否是自閉癥譜系,但是今天的情況,提示我們她確實處於一個譜系狀態,因為她對別人和環境變化的關註是不夠的,交流也都是單向的。眼神交流有,但是很少。你看,剛才我拿著她正在玩的玩具,她只會來拿卻不會看我,而正常的孩子,一定會看我一眼,然後發出合適的眼神、表情交流來要求得到玩具。」

楊博士說,對於這個年齡又相對安靜型的悠悠,最重要是兩點: 一是開始密集地以人際關系為核心進行規範化幹預,可以求助機構。二是孩子現在需要的不是桌面認知學習,而是需要一個活潑、帶動型的康復師,進行類似地板時光的遊戲、活動。

在這些活動裏,家長也一定要以合適的方式旁觀、學習甚至加入,在家庭裏,能否和孩子建立雙向的互動型親子關系是最關鍵的一環。媽媽要學習如何制造有趣、驚喜、為難等,把和孩子互動的回合擴充套件和拉長,可能剛開始這樣做的成功率比較低,但努力去做,一定可以見到成效。

媽媽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體能早教班可以嗎?」楊博士說,各種活動都只是介質,讓孩子提高互動和溝通社交能力才是我們做這些活動的核心目的。 在這個年齡,大人主導的生活化、場景化和主題化的社互動動幹預最有效。

至於悠悠什麽時候能說話,楊博士說,家長一定不要著急,現在悠悠處於語言前階段,發聲比較少,也很少註意別人的面部表情,能聽懂和回應的內容也不多,而語言是交流到達一定階段自然的產物,只有把她核心的溝通能力和認知解決,媽媽想要的變化才會發生。

「看今天的情況,她懂得玩具的功能性玩耍方式,應該有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很好的地方。雖然她可能永遠成不了社牛,但溝通提高了,她的語言應該不是問題。」

案例二

浩浩

5歲4個月 跟大人仿說階段

媽媽求助:一刻停不下來的小陀螺怎麽辦?

5歲的浩浩沖進評估室,把玩具從架子上拿下來,玩一下又丟到一邊,不一會滿地都是玩具碎片。面對媽媽的呼喚和指令,浩浩也很少理會。

媽媽的問題是:浩浩只有簡單的語言,而且這麽好動,很難進行有效的幹預,怎麽辦?

楊博士說:「這是和剛才的悠悠完全不同的類別, 規矩是現在浩浩最大的問題。結構化(TEACHH)和ABA教學是核心 。」

人的學習分為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在比較自由的環境裏,浩浩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一刻都動不停,這時候對他進行時間、空間、事件流程的結構化成為重點,包括教學環境、家庭的布置都要相對固定,康復師和大人都要對他有控制力,甚至得有些威嚴,才能讓浩浩進入一個良性迴圈的狀態。

楊博士說,臨床上,自閉癥伴隨註意力缺陷的孩子比例很大,幹預這樣的孩子很累,需要千百次簡單的重復才能把內容輸入給孩子,但是如果到了學齡期,是可以借助一些藥物的,會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有比較大幫助。

案例三

果果

四歲四個月 自閉癥

媽媽求助:訓練兩年了沒起色怎麽辦?

果果接近三歲的時候確診自閉癥,媽媽一直帶他在各醫院理療,還在某天使醫院住過相當長一段時間,連鼠神經因子都給孩子打過,一直到最近大米和小米來到茂名,媽媽才開始帶果果進行規範的幹預。

楊博士認為果果對人表現出比較強的關註,和媽媽的互動也很親昵,也可以跟著老師仿說一些詞匯或者執行一些簡單的命令,可是媽媽憂慮的是,孩子為啥還不主動說很多話呢?以及,孩子這個情況訓練口腔肌肉會有幫助嗎?

他說不說話不重要,懂不懂才重要。 」楊博士說,比起我們憂慮孩子不會發音,我們更應該先關註孩子懂什麽。果果懂得簡單的生活指令,可是再復雜的就不懂了,「他的問題是認知不夠。他知道常見的物品,可是他不知道這些物品的功用和規律。」楊博支招,進行大量的生活場景練習是現在果果的重點。

要教有意思、有意義、生活中能用到的東西。 比如拿著卡片教顏色還不如遇到紅綠燈讓他明白紅燈停、綠燈行。讓他理解蘋果是好吃的,小鴨子是水裏遊的,鳥兒是天上飛的。」

楊博士鼓勵媽媽, 要把果果當成小寶寶一樣,在大量的生活認知的刺激下,他一定會進步的。

案例四

成成

5歲半 自閉癥

媽媽求助:孩子想說話說不出來怎麽辦?

這是唯一一個楊博士認為需要進行專業發音氣息練習的孩子。

成成已經努力想跟著大人進行仿說,也會自主說出玩具的名稱,只是口齒不清楚,發音很費力。為了他能開口說出流利的句子,媽媽帶他試過各種感統訓練、早教班,楊博士認為他已經有很好的溝通意識,但 存在神經運動性發音障礙,需要專業的發音和氣息的練習。

楊博士解釋,神經運動性語言障礙,指的是由於神經系統的損傷,幹擾了個體與生俱來的說話能力。這些神經運動功能障礙,使得患有運動言語障礙的人難以去計劃、控制、協調和執行言語產出的動作。這類缺損可能與神經系統裏動作計劃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統或周邊神經系統有關,從而影響說話時的呼吸、發聲、語韻、共鳴等次系統。

針對成成的情況,楊博士願意提供專業的遠端指導給成成媽媽和康復師,幫助他進行後續治療。

當天來求助的孩子多達8位元,楊博士卻很少直接回答怎麽可以讓孩子話說得更好的問題,為什麽?

語言能力一頭連線著認知能力,一頭則是溝通社交在具體場景的運用。這些孩子雖然都存在語言障礙,可是他們形成的原因還有核心問題卻各不相同,有的缺乏溝通動機,有的缺乏認知能力,有的孩子是神經運動障礙,所以對這些孩子具體的訓練方法也有所不同。 孩子語言發遲緩的比例多達8%,但卻沒有一種語言治療方法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

因此,楊博士告訴家長,我們解決這些孩子問題的時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出來什麽原因是最主要的、對孩子影響最大,把這個最重要的問題、主要的矛盾解決掉。這個就是孩子幹預的側重點。

點選閱讀楊峰博士更多文章:醫學博士楊峰:6歲前孩子的語言問題,看6個指標就夠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