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北京誠軒2023年秋拍古錢、 金銀錠精品成交情況一覽

2023-12-10收藏

北京誠軒2023年秋拍-古錢、金銀錠、紙鈔專場,本場共575件拍品,亮點包括北宋淳化元寶佛像金錢、清代光緒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清代湖北官錢局五十兩、一版幣壹萬圓牧馬、二版幣大黑拾等。成交率87%,成交金額1498萬元。其中古錢23項,金銀錠162項,現就精品古錢、金銀錠成交情況回顧如下:

乾隆時期元記十兩金錠 GBCA MS 63

清乾隆時期「元記」十兩金錠一枚,重量:369克;金錠中部砸完整的「元記」葫蘆形印,上下各打「寶」字戳,背面左右對稱各打一枚「鼎元」鋪印,1984年由荷蘭Geldemalsen號沈船打撈出水;金錠呈長條型,兩端微翹,色澤純正,縫隙間尚有少量泥土附著,沈睡海底二百三十二年,仍保存完好,彌足珍貴,附1986年佳士得公司拍賣會特制木盒,GBCA MS63紀錄:1986年4月28日至5月2日,佳士得公司The Nanking Cargo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And Gold「南京貨物」專場拍賣會拍賣品

成交價格: RMB 701500

北宋淳化元寶佛像金錢 華夏 古 XF85

北宋「淳化元寶」背雙佛像金質供養錢一枚,直徑:24.3毫米,重量:11.5克,成色90%以上,淳化年間太宗趙炅為供奉五台山寺廟而專門鑄造,幣面行書「淳化元寶」四字,為太宗禦筆親書,是目前所見唯一鑄有佛造像的北宋皇家金質供養錢,大部份入藏各級公立博物館,民間所見甚少,經評級入盒者尤罕,極其珍貴,華夏評級 極美85

成交價格: RMB 483000

「民國年造 甘肅省 管保來回 天保爐 匠人王佐 五十兩零 十足色」方寶/GBCA MS60

民國時期甘肅「民國年造 甘肅省 管保來回 天保爐 匠人王佐 五十兩零 十足色」方寶一枚,重量:1866.6克,錠面另打花碼數碼「」(六十七□);甘肅方寶形制近似於江西方寶,但寶面略為寬大,鑄行時間已近中國銀兩流通尾聲,因此數量極少,迄今僅發現十余枚,真品一物難求;拍品鑄造精整,通體無傷,七枚戳記均清晰滿打,銘文全字口,周身包裹均勻的淺咖色包漿,溫潤原光躍出表面,品相出眾,GBCA MS60<br>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宣布白銀國有,禁止白銀作為貨幣再行使用,杜絕白銀外流。然而,甘肅省經濟落後,清代以來,濫發不能兌換之紙幣無數,民眾苦不堪言,甘肅民間也因此習慣貯藏金銀,藏區甚至只接受金銀交易。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盡管大力推行法幣券,但銀兩在甘肅仍可繼續流通。此種五十兩方寶,即為當時蘭州地區以通用足紋銀鑄造,銀鋪將「管保來回」戳記直接打於錠面,意為確保信用,擔保成色。—參閱戴建兵著【中國近代銀兩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頁326-328。

成交價格: RMB 460000

湖北「光緒二十九年 九月 湖北鹽餉 官錢局」五十兩銀錠/GBCA MS62

清代湖北「光緒二十九年 九月 湖北鹽餉 官錢局」五十兩銀錠一枚,重量:1781.6克;鹽稅系湖北稅政重要稅項,因此,鹽稅折銀是湖北稅錠集藏不可或缺之重要品種,夙為藏家竭力追捧;此枚由官錢局銷鑄的五十兩鹽餉,銀質潔白,鑄造規整,戳記整飭端莊,寶面充盈白潤原光,存世較少且品相出眾,極為珍貴,GBCA MS62<br>鹽餉,顧名思義是以鹽稅充作軍餉。晚清國庫極度空虛,各地方督撫只能借助厘金制度自行籌餉,提供軍需,湖北、湖南二省軍餉,就有六成以上來自厘金。鹹豐四年(1854),清廷還曾下令撥鹽引抵充江北、江南大營軍餉。同治年間曾國藩整頓鹽務,奏折中也曾提及以鹽厘接濟軍餉。光緒二十二年(1896)湖北官錢局成立之前,該省各縣上解包括鹽餉在內的稅銀,均委托「公濟益」「恒記」等幾家大銀號銷鑄,官錢局成立後,改由其鑄造成形制統一的五十兩大寶。

成交價格: RMB 402500

清代光緒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 華夏 XF82

清代「光緒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一枚,直徑:47.1毫米,工部寶源局以精黃銅鑄造,工藝精美,錢文端莊大氣,雕刻深峻,筆劃峻拔分明,地章平整,穿口精雕,包漿溫潤熟美,盡顯宮錢風範,收藏級佳品,華夏評級 完美92<br>宮錢始於漢代,興盛於宋遼金,清代發展至鼎盛,是為皇家特定用途而制作的錢幣,由官方鑄錢局鑄造,其用途包括祭祀、慶典、賞賜、祝壽、玩賞、壓勝、供養等等。<br>清代宮錢制式多樣,品種豐富,包含了內廷制錢、祭天、裝飾、賞賜、上梁、墜帳、包袱錢等諸多用途。錢文內容多為吉語類,如「長命富貴」「萬壽無疆」「吉祥如意」「富壽康寧」等。其中,以正面鑄年號,背鑄「天下太平」的四字吉語錢最為典型,尺寸較大,黃銅精鑄,乾隆至宣統朝均有鑄造,多用於宮中三大節(元旦、萬壽、冬至)等重大慶典的裝飾。清代宮錢制作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材考究,鑄造規範,書體嚴謹,圖文精美。書體一般選用法度嚴謹、體現皇家尊貴與威嚴的楷、隸、篆三書。材質則不拘一格,純金、純銀、鎏金、精銅皆有,甚至還有琺瑯彩和玉質錢。單就精銅宮錢而言,所用銅料就需經至少六次熔煉後方可開鑄,因此制成的錢幣銅色金黃,拂之細潤,代表著皇家至高無上的地位與卓越審美,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收藏價值。

成交價格: RMB 391000

明代「銀作局 花銀伍拾兩」銀錠/GBCA MS63

明代「銀作局 花銀伍拾兩」銀錠一枚,重量:1859.7克,明代宮廷內府銀作局銷鑄皇室用銀,造型弧首束腰,耳翅略高,寶面開闊平坦,銘文鐫刻深峻如斬,內容簡明扼要,系明中後期銀作局鑄錠之典型器;拍品通體完整無失真,保存狀態難能可貴,雖原始皮殼頗為厚重,仍有大片銀光躍出寶面,可見成色卓越;此類五十兩大錠迄今發現數量不多,且大部份入藏各級公立博物館,民間流傳者少之又少,具有寶貴的明代金融史實物史料價值及歷史貨幣文物價值,GBCA MS63<br>銀作局是明代內府最重要的金銀器制作機構。【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三十年(1397)秋七月庚戌......置銀作局,掌造內府金銀器用。」由於明代皇權集中,內府宦官機構十分龐大,囊括內宮一切事務及部份非宦官機構、外朝官員所轄諸多事務。皇室所需各種手工業品,亦基本由內府打造,久之形成頗具規模的內廷手工業生產作坊。掌管內府手工業者,主要有四司八局十二監,共二十四個衙門,銀作局即其中之一。【明史·職官三】記載:「銀作局,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寫字、監工無定員,掌打造金銀器飾。洪武三十年置,設大使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從五品。」<br>銀作局位於紫禁城旁西華門大街,除制作金銀錢、金銀鐸針、金銀豆葉等器飾外,還因祖宗舊制,兼造金銀錠,主要供內廷自用或欽賞。銀作局工匠人數一般在二百至三百之間,不僅職業專一,且分工細致。由【大明會典】可知,嘉靖年間銀作局就有工種十三項,包括花匠、大器匠、鑲嵌匠、抹金匠、金箔匠、磨光匠、鍍金匠、銀匠、拔絲匠、累絲匠、釘帶匠、畫匠、裱褙匠。<br>銀作局所鑄金銀錠形制規範,成色一等,銘文均為刻字,早期年份、用項、匠名等一應俱全,文字冗長,後期則將內容簡化,僅鏨刻「銀作局 花銀XX兩」,實物留存至今均不多見。

成交價:287500

——原創 正德收藏 正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