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清乾隆皇帝禦制的古硯硯銘有多少種呈現形式?

2023-12-30收藏

引言

清乾隆皇帝的硯銘可以圍繞銘文書體和銘文章法兩個方面進行探討。銘文書體有楷書,篆、隸書,行、草書三類,每類書體都體現著乾隆皇帝對秩序美的崇尚和追求。

銘文章法可分為常規形和非常規形兩種,常規形體現出的是端莊樸素的審美樣式,非常規形則體現出自然和諧的審美特點。「銘」特指在金石器物上刻鑄的文字,「硯銘」是指鐫刻在硯台上的文字。

這些硯銘內容豐富且書體多樣,有的是乾隆皇帝為了體現自己對漢族書法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展示自己的書法水平糊能力;有的是根據硯台的年制和形狀來調整銘文的書體和章法,以與硯台悠久的歷史相匹配,彰顯自己的藝術修養,凸顯藝術之美。

一、兼備多種書體:彰顯書法品位

清代帝王將書法看作是養身之道、勤學之誌、寓心之法的媒介,也是清代政治教育的一種手段。

乾隆皇帝從小接受書法藝術的熏陶,13歲便進入尚書房接受皇子教育,正式開始系統而規範的書法訓練,接觸並研讀大量內府藏古代法帖真跡。其書法學習取法範圍廣泛,並且以「二王」書法為主要的學習物件,體現出崇尚傳統的藝術思想和審美追求。

(一)楷書

楷書是正體書之一種,通常在正式場合被使用。明清時期,楷書作為科考中唯一使用的書體其審美標準極高,形成了明代的「台閣體」和清代的「館閣體」。

楷書是清代官方通行的字型,清代楷書端莊謹嚴,追求溫潤典雅,以「黑、大、光、圓」的館閣體為代表。硯台作為書寫的必備工具之一,在士人心中有著重要地位,所以在硯銘的書體選擇上,大多數選擇了楷書。

【欽定西清硯譜】所載的乾隆皇帝銘文共244篇,其中楷書就有200篇,比例高達82%。一方面是因為硯台作為日常使用工具,以楷書作銘體現題銘者態度的莊嚴謹慎,把硯台看成是端莊肅穆之物;另一方面楷書端莊典雅,與古硯相結合更顯其沈厚的氣韻。

(二)篆、隸書

清代楷書是通行字型,篆書和隸書是特殊的書法式樣。隸書在官方場合很少使用,縱觀乾隆一代隸書使用情況,以八分書為主。

因八分書能起到裝飾性作用,故在硯台、硯匣上的隸書為八分書。官方篆書書體為小篆,仍然在重大場合使用。

如碑額、印章,多以玉箸篆的風格出現。使用篆書為題銘的古硯有5方,分別是漢瓦石渠硯、宋澄泥虎伏硯第三硯、宋澄泥虎伏硯第四硯、宋文天祥玉帶生硯和仿宋宣和梁苑雕龍硯。

(三)行、草書

乾隆皇帝在行、草書方面也有自己的審美追求,對二王一脈的書法用工頗深,尤其喜愛趙孟頫圓潤秀美的風格,並以之為學習物件。他在取法時將勁健的筆法、欹側的體勢都化為溫婉平糊、端莊流麗之面貌。

乾隆皇帝雖然對行、草書下的功夫很多,但是用行、草書題寫的硯銘反而不多。究其原因有兩個。其一,大多數硯台為古物,行、草書是種流動性強且非官方正式的書體。其二,行、草書的流動瀟灑之感無法與古硯的渾厚沈重之感相匹配。

行、草書作為流動性最強的書體,具有上下貫通、左右呼應、字形大小、粗細、奇正變化豐富的特點。字組是行、草書最具有代表性的標誌,但是在乾隆行、草書硯銘中無一處字組。

二、設計因石造勢:凸顯藝術之美

【欽定西清硯譜】所收硯台不僅材質豐富,硯台的造型也包羅萬象,除了各個時期的主流硯形,還有許多外形獨特的硯台,如瓜果形、動物形、器物形等。銘文可以在硯面、硯側、硯背題寫,題寫者會根據硯台的具體情況進行設計。

對於硯面平整且空間寬綽的硯台來說,銘文易於設計,但對於奇形異狀的、表面凹凸不平且沒有相對完整空間的硯台來說,一般選擇於硯側和硯背,這就需要創作者具有深厚的審美修養和準確的空間意識與造型能力。

(一)常規形

【欽定西清硯譜】中所收長方形、正方形的硯台居多,也有八邊形硯台,統稱為多邊形;亦收錄圓形、橢圓形的,統稱為圓形。

一般這種硯台表面平整,為題寫硯銘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在安排銘文位置的時候可供選擇的方式多,有一定的空間規律性。章法形狀大抵與硯形一致,多為常規形章法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這裏所說的圓形是章法的外輪廓為圓形的「實心圓」。

像銘文圍繞硯一周的章法,多邊形的被稱為「回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被統稱為「環形」,歸類為非常規形。

1. 長方形

澄泥六螭石渠硯為長方形,硯面周圍環刻「S」形蠶紋一周,硯周壁兩側滿刻花紋,為了不對古硯產生破壞和損傷以及不影響硯的美觀,所以選擇在硯背題寫。因硯覆手底層為規整的長方形,故為題寫硯銘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條件。

硯銘依據長方形的空間,根據字形的大小對銘文進行縱向排列,形成縱成列、橫無行,跌宕錯落的銘文章法形式,但整體有一定的秩序性。

2. 正方形

仿唐八棱澄泥硯為八棱形,硯堂為圓形,硯周浮雕波濤紋,飛魚、海馬圖案。硯背平整,無花紋鐫刻,因硯堂為圓形,為遵循傳統「天圓地方」的觀念,故在八棱形的硯背上設計出面積最大的正方形,為題寫銘文所用。

銘文縱五列、橫七行,加之落款、兩枚印章,共六列,整體均勻規整,四平八穩。典雅的楷書所形成的正方形的章法與八邊形的硯形相匹配,呈現出整齊端莊效果;因正方形章法形式與八棱形外輪廓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間,故展現出視覺集中的效果,使得硯背更加開闊。

3. 圓形

歙溪石函魚藻硯為圓形,為子石一分為二成硯蓋和硯身。硯堂為圓形,硯池為魚形,硯蓋為了與硯池形狀相呼應,鑲嵌一玉魚。硯背為圓形,為了與硯形相適應,故銘文章法設計為圓形。

以中間字數最多的一列為分界線,左右兩邊對稱,最後落款一列僅有「禦題」二字,與第一列四字不對稱,故加蓋兩方印章補之空缺。因字形的長扁不同,在章法的分配上,每個字占用的空間大小不一,形成了縱有列、橫無行的錯落效果,整體來看仍井然有序。

圓形的章法與圓形的硯形相結合,顯得整體更加統一和諧。由此可見,秩序感強烈是常規形章法的共同特征。用常規的章法形式來適應常規的硯形,以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傳達出題銘者所追求的端莊樸素的美感類別,體現了中正平糊的審美觀念。

(二)非常規形

常規形章法呈現的是端莊平穩的實用特征,而非常規形章法則是透過不同的硯形來設計不同章法,並且與硯形融為一體,追求「天人合一」的藝術美感。

1. 回形

漢瓦石渠硯為長方形,中央窪下刻陰文「翰墨藏寶」。此硯四周均刻有花紋,為了不破壞硯面和硯壁的形態,只能選擇硯背作銘。

此處空間窄長狹小,寬度只容許刻一字,所以需要因地制宜,將文字環繞硯背一周,成長方形狀,結體端莊且字距均勻,與中央四字陰文篆書相呼應,使得整方硯台更加古穆沈重。

2. 環形

宋澄泥蕉葉硯為一片不規則芭蕉葉形狀,硯周緣邊棱微向內卷,硯面周邊凹雕葉脈,硯背雕刻葉脈。硯銘一般刻在硯背,但對於這方硯來說,硯背凹凸不平,且沒有多余的空間。

為了不破壞硯背的花紋,乾隆皇帝選擇在硯面周邊環刻銘文。計算好銘文的字數,字距相仿,在不破壞凹雕葉脈的基礎上,完美環硯一周。選擇周邊鐫刻既沒有影響硯台的使用功能,反而讓硯台變得更加美觀,達到了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統一。

3. 向心形

楊明時子石蝌蚪硯,采用天然子石略作圓形,硯面平正,周圍緣刻篆書楊明時硯銘一首,典雅自然,硯背中心鐫大篆「吉日康寧」四字。

乾隆皇帝的硯銘以四字篆書為中心,呈向心狀集中,字數以「三一」式規律排列,左右兩邊的字數和每列的角度完全對稱,豎中心線下方只有一字,因上方落款已畢,故用一方印章代替。

之所以設計這樣的章法,一是為了能與硯背的四字銘文相呼應,銘文緊湊,中間四字篆書疏朗,形成了強烈的疏密對比,在視覺上帶來沖擊力。

4.扇形

漢銅雀瓦硯第六硯呈長方覆瓦形,硯面滿布前人鑒賞的銘印以及乾隆朝名臣題銘。在硯的最上方的中心位置刻有「乾隆禦賞之寶」的篆書印章,乾隆硯銘題寫在硯額壁上方,以體現其至高無上的地位。

因硯額壁為扇形,橫向寬敞,所以銘文上下沿著硯周的高低進行排列。選用左右開張的隸書進行題銘,更能凸顯硯額的開闊,富有波動感的橫向筆畫與外沿的曲線相呼應,使整體更加舒展,愈加流美。最後呈現出扇形章法的效果,有拉伸空間的視覺效果。

5. 外方內圓形

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硯為長方形,硯面環刻一周銘文,硯壁通刻八蠻底貢圖,多處已剝落不清。覆手四角皆有斷缺,中央窪入,刻圓形連錢二枚,上一枚刻八卦,下一枚刻十二辰。

因四角破壞較大,無法刊刻文字,故在覆手空白處進行刊刻。銘文最外端緊挨長方形外緣,內側則根據上下兩條圓形弧線的角度進行字數上的變化,銘文上下兩部份在字數和列數上相同。

最終呈現出外輪廓為長方形、內輪廓為橢圓形的章法,圖案與文字相結合,形式感極強。總之,硯銘的章法是受硯銘位置、硯台造型、硯台圖案等多種因素影響的,每一個因素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最後使硯銘與硯台完美結合,為硯台增加了觀賞性、藝術性和趣味性。

結語

硯銘書體之美體現的是對傳統書法藝術的改造和中和,最終呈現出端莊儒雅的秩序美。硯銘章法之美體現的是中國人對自然的改造,既要維護硯台自然本有之形,又要傳達人的創造之形,二者要完美地體現在硯台上。

硯銘的位置不能讓人為的設計掩蓋了自然之美,亦不能完全依從自然痕跡,要體現出人工之美與自然之美的完美結合。當人的設計與硯台本有之形相互融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時候,硯台才會真正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感。

參考文獻

【欽定四庫全書】

【乾隆書法師承研究】

【清代朝廷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