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隨侯之珠

2024-01-16收藏

隨和,指性情溫和,容易相處;更深的含義比喻人才德兼備,品行如珠玉般貴重。「隨和」最早特指「隨珠和璧」那便是卞和之璧和隨侯之珠。因為遠在春秋時期,擁有這兩件寶物的人是無比尊貴的,史稱「春秋二寶」。

漢代 谷紋玉璧

【墨子】中有「和氏之璧,隨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良寶也。」【淮南子】:「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和氏璧的故事已廣為流傳,無需再說,隨侯珠亦隨著秦滅六國統一天下而納入囊中。在秦國丞相李斯上【諫逐客書】中言:「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可見隨侯珠已為秦始皇珍藏。和氏璧被制成國之玉璽傳於後世而後不知下落,隨侯珠亦無所蹤。

上圖為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

隨著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的考古發現,在墓中出土了173顆裝飾圓眼的琉璃珠,俗稱「蜻蜓眼」,色彩絢麗,圖案精美繁復由於曾侯是隨國之君被封在隨州,而戰國時期隨國勢衰成為楚國的附屬國,「隨珠和璧」盡歸楚王所有,秦滅楚後得此二寶,故有專家認為這些「蜻蜓眼」琉璃珠便極有可能是文獻中所稱的隨侯之珠。用現在的眼光看,蜻蜓眼琉璃珠應是礦石燒制而成半透明或透明的裝飾珠。據已知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琉璃珠可以追溯到西周前期。

下面這件便是隨侯之珠「蜻蜓眼」。珠體上鑲嵌裝飾有密集的環狀圓眼,略微凸起,由於時間久遠,珠子表面形成結晶般皮殼包裹,在光線照射下散發出幻彩的光澤。

珠子的孔徑較大,微內凹,孔洞不是很圓正。

孔洞內壁若土蝕的斑斑駁駁,並有疊加侵蝕的效果。

放大局部表面的幻彩如蛤蜊光,若有若無,形態自然。

珠體表面局部受侵蝕產生凹凸不平的效果。

透光效果,整體呈現藍紫到青綠的變化,甚是奇妙。

這種流光溢彩奇幻效果,令人暇想。

【淮南子·本經訓】中稱「五彩爭勝;流漫陸離。」這也正是琉璃這個名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