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文博行事曆丨國家公祭鼎的原型!這件戰國青銅大鼎重達400公斤

2024-10-27收藏

國家公祭鼎以它為原型

等比例放大鑄造而成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 鑄客大鼎

01

國家公祭鼎的原型

鑄客大鼎重達400公斤

2014年12月13日

中國首個國家公祭日

為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

國家公祭鼎在這一天永久設立

這件鑄客大鼎便是

國家公祭鼎的原型

鑄客大鼎,高113cm

重達400公斤

相當於6個成年男子的體重

而國家公祭鼎是

將鑄客大鼎等比例放大鑄造而成

國家公祭鼎,高1.65米

重達2014公斤

02

祈求安邦定國的重器

「安邦」卻是楚人「最後的倔強」

鑄客大鼎

不僅體量巨大,而且細節拉滿

圓口,鼓腹,雙耳,三蹄足

鼓腹上一周突起的圓箍模印羽翅紋

雙耳和頸部外壁模印變體鳥首幾何紋

足的根部高浮雕獸首紋

細節處彰顯了力量與氣勢的完美結合

鼎上的多處銘文

讓它更具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

①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

「安邦」二字↓

可見這件大鼎是

宗廟祭祀時

祈求安邦定國的重器

②鼎口的平沿處刻有

12字銘文↓

鑄客為集腏(zhuì)、伸腏、睘(huán)腋(yè)腏為之。

大意為:

鑄客為王室主管祭祀各部門鑄造的鼎

有學者推測「鑄客」指的是

從其它諸侯國請來的工匠,而非本國工匠

這說明戰國時期的工匠身份比較自由

春秋戰國時期

江淮地區是大國必爭之地

各種文化在這裏交相輝映

最具影響力的便是楚文化

(註釋:楚文化對後世漢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漢代承接了楚文化的許多元素和氣質。)

安徽壽縣是楚國最後的都城

鑄客大鼎鑄造時

楚國已從稱霸一時的超級大國變成強弩之末

但大鼎上的「安邦」二字

仍可見 楚國拔山蓋世的雄心壯誌和願景

這或許就是楚人「最後的倔強」吧

03

在顛沛流離中見證歷史

「安邦」的內涵,歷久彌新

鑄客大鼎出土於

安徽李三孤堆楚王墓

鑄客大鼎和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

在一段段顛沛流離的經歷中

見證了國家生死存亡的歷史

遷徙歷程:安徽壽縣→安徽安慶→重慶→四川樂山→江蘇南京→安徽蕪湖→安徽合肥

1933年

李三孤堆楚王墓文物被大規模盜掘

收繳後暫存於壽縣

於1934年被運至當時的安徽省會安慶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這批楚器曾隨故宮博物院文物一起南遷

先後暫存重慶、四川樂山等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

又被存放於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

1948年11月

南京國民政府著手將其運往台灣

時任安徽省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李則綱先生

前往南京籌劃將其搶運回皖

此後

這批楚器先後安全運至安徽蕪湖、合肥

1955年

歷經滄桑的鑄客大鼎傷痕累累

安徽省博物館聘請專家予以修復

(註釋:安徽省博物館於2010年改為安徽博物院。)

如今

鑄客大鼎能安然於展廳裏

背後是無數愛國人士的無私奉獻

國家公祭鼎

之所以選擇鑄客大鼎作為原型

也正是因為

鑄客大鼎在抗戰時期的顛沛流離

見證了

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取得抗日戰爭勝利

最適合

公祭鼎所要表達的內涵

「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此時

靜靜地陳列在展廳的鑄客大鼎

向世人展示著

中華文化的傳承賡續和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跨越千年,歷久彌新

來源丨央視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