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眾多帶來的情緒化交易主導了A股市場
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數量占到40%以上,而A股的這一比例只有13%。不管各位願不願意聽,我都要說一個結論,散戶做主導的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零和博弈,想要實作投資的長期穩定增值比登天都難。
一些愛搬弄是非的人可能會認為我這個觀點是在講:A股長期漲不上去,都是散戶的錯。然後我就成了眾矢之的。
但是各位有過投資A股經歷的朋友是否可以想一想,你操作的過程中,是不是喜歡追漲殺跌,是不是輕易聽信訊息或者相信概念就感覺一只股票能漲。註意!我這裏用的是感覺,靠感覺做交易,那就是在搏運氣,搏運氣常見於那些領域呢?是不是彩票和博彩呢?所以先別各位著急反駁,不妨仔細想想。
很多人看到美股一直漲,就對A股意見頗多。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肯定是可以理解,但是!給為有沒有想過是為什麽?
這裏給大家看一組數據:美股退市——2023年:933家;2022年:699家;2021年:545家。
A股退市——2023年:44家;2022年:42家;2024年上半年:算上退市整理的總共17家。
而美股總共多少上市公司呢?4642家。A股多少上市公司呢?4917家。
美國三年結束率高達40%!而A股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
投資美股各位只看到大型科技公司一直漲,卻沒有看到有多少公司已經灰飛煙滅 。如果用買入A股的交易邏輯去投資美股,灰飛煙滅分文不剩的概率高達40% 。而A股幾乎不存在這種情況。
在美國做散戶是極其痛苦的,不然也會那麽多人厭惡華爾街,從占領華爾街運動到遊戲驛站散戶血洗梅爾文資本,再到後來羅賓漢被逼拔掉散戶網線。都在說明一個問題,華爾街和三花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不是被騙到傾家蕩產我想美國散戶也不會有那麽大怨氣。
而反觀A股, 經常被詬病的漲跌停和T+1其實就是一種保護散戶的機制。 至少制定這個交易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為什麽最後成了莊家和機構收割散戶的工具呢?交易從來都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遊戲。這裏我個人只能解釋 ,在制度降低交易風險的情況下,投資人反而有了更多的容錯空間,於是投資的基本邏輯被拋棄,更多的人湧向能一夜暴富運氣博弈,而不是紮實地去培養自己的交易邏輯和思維。 更甚者,根本不做風控,每一筆交易都是無止損交易。這麽做,不被割韭菜才怪。
而這可以避免麽?我只想說,很難!幾乎不可能!因為絕大部份行為都是情緒在主導,有機會各位可以觀察下自己,是不是這樣。即使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你依然無能為力。因為純粹理性地去生活,是一件痛苦和高能耗的事情。
瘋狂的白酒,和克服不了的群體泡沫
既然不可克服,那就不做了麽,或者把錢全部買基金?那問題又來了,基金就值得信任麽?看看那些投資醫藥和白酒的家夥,現在虧得根本沒法看了都。
由於散戶作為市場的主體,那麽交易節奏就是情緒在掌控。長久的路徑依賴,也讓基金表現出很強的情緒化的行為。以茅台為代表的白酒基金就是最好的例子,當 白酒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基金的申購源源不絕,新進的資金被動買入,白酒繼續升高資金繼續流入。於是就形成一個不可控的正向反饋,於是泡沫就形成了。 雖然當時基金經理開玩笑說白酒沒泡沫,啤酒才有泡沫。但是最終還是出現了40%下跌,這說明當時白酒的泡沫是嚴重的。
至於白酒當時為何一路高歌猛進,很大一部份原因在於一個偽命題的再現——漲價去庫存。 漲價怎麽可能去庫存呢? 漲價歷來只會積壓庫存,具體表現在 兩個方面,一是產能在高利潤情況必然是大規模擴張的,市面上顯示的產品緊俏只是產品因為價格上漲預期從大倉庫被轉移到了一個個小倉庫,小倉庫的所有人持貨待漲 。隨之而來的就是產品不再因為其本身而被需要,而是因為持有者對其預期是價格上漲,因價格會漲而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從使用內容過度到了金融內容。 而任何產品或者服務最終都會回歸其基礎內容,這個回歸的過程就是泡沫破裂的過程。(價值回歸,均值回歸叫法不一樣,但是實際效果大同小異。)
如何做才能做好投資呢?
答案是做減法
1.不懂的東西不要碰。
2.超出能力範圍的資金不要碰
3.時機不到不要碰
4.預期邏輯一旦鑒定,就不要再有其他動作,堅持等待。
5.跨周期的必需品是首選,銀行,保險,食品飲料,壟斷性的能源企業等都有可選標的。
之前知乎上回答過一個問題,為什麽交易老手只在意止損而對盈利並不特別看重?
因為能活下來的,都是減去所有浮誇行為和想法之後造就得一個個的獵人。他們明白,獵物錯過一個還有更多的獵物等著自己,但是如果一旦暴露在獵物的爪牙之下,則自己就會終結獵人生涯。資本市場的殘酷性,決定了大部份人的容錯機會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