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一名50歲左右的男性受助人員。只見他身體瘦小、頭發蓬亂、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滿臉布滿了汙垢和灰塵,渾身散發著難聞的氣味,眼神中透露出無奈和無助,唯唯諾諾讓人感到心疼。由於受助人員表達不流利,與他的溝通並不順利,詢問他的身份資訊時,他只能似懂非懂的自言自語,嘴裏含糊其辭,工作人員更是聽的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他是哪裏人,家又在哪裏,迫在眉睫的問題擺在大家眼前。
有著多年救助工作經驗的郭智軍同誌說「說不清楚會不會寫呢?」。幾個在場的年輕同誌們還存著疑問,「這個連說話都不清楚的人還會寫字嗎?」然而事實驗證了郭智軍同誌的猜想。起初可能他是聽不懂工作人員說話,只能在紙上寫幾個字,並沒有什麽有用的資訊。「能寫字就是好事,讓他多寫寫或許哪天就能發現有用的資訊。」郭智軍說,此後的日子裏護工和工作人員都會有意無意的陪著他寫寫畫畫。或許是安穩的生活和良好的氛圍讓他逐漸穩定了心緒,幾個特殊字眼頻繁的出現在他筆下:禮縣、中壩。
工作人員立即將「小老漢」的資訊和照片發給了中壩鎮的民政助理員,然而經過一周的等待,得到的回復卻是沒有查到此人的資訊。郭智軍同誌並沒有放棄,他拜托中壩鎮的工作人員提供了一份中壩鎮下屬村子的名單,一個一個的念給「小老漢」聽,就像教咿呀學語的孩子,他聽不懂就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說,多念幾遍。
在念到梁坪村時,受助人員突然激動的指手畫腳,情緒非常激動,這時郭智軍心裏再次燃起了希望。他又迅速與梁坪村民政助理員取得聯系,說明情況,並叮囑助理員一定要多問問村裏的老人,因為這個人離開家鄉的時間應該很久了。又是幾天的等待,梁坪村的老支書確認了受助人員的身份,他叫劉滿倉,1991年去新疆的昌吉打工隨後便失聯了。2024年1月15日,劉滿倉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下,成功返鄉。
家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執念,回家不僅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寄托。流浪乞討人員回家的過程可能涉及一些復雜的因素和考慮,回家的過程有時候更為艱難,但是確保流浪乞討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尊嚴,采取適當的措施盡力幫助他們返鄉,是每個「救助人」的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