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卖一辆亏一辆,一共亏了18亿元……小米交出「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2024-09-05科技

前言

「卖一辆亏一辆,一共亏了18亿元,小米交出了‘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看到这句话,很多人估计会愣住。

小米造车,真是开局就下了大注,结果是亏成了「顶流」。

可是, 雷军竟然在微博上喊话:「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这到底是什么操作?

你没看错,没听错,卖得越好,亏得越多,这样的逻辑偏偏就成了小米造车的现实

大家都说,小米是手机圈的狠角色,但在汽车圈,这位新晋选手到底是拼命三郎,还是豪赌输家?

小米这次真的玩大了——卖得多亏得多,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赔本赚吆喝」?小米到底怎么想的?雷军为什么觉得这是他最出色的成绩单?

造车「新兵」的困局——小米的「开门黑」

「卖一辆亏一辆,一共亏了18亿。」这句话,乍一听像是段子, 谁能想到竟然是小米最新二季度财报里最真实的写照?

当年那个凭借「性价比之王」崛起的手机巨头, 如今在汽车圈里玩起了「赔本赚吆喝」的老套路

可别误会,这次可不是那种一时的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地亏了18个亿!

要知道,这27307辆车,每辆车亏6万,亏得都能买辆低配的国产车了。

再看看这数据,真让人觉得, 这样的成绩单怎么跟「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沾边?

但偏偏雷军还在微博上豪情万丈地表示: 「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这背后的逻辑,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复杂得让人头疼。

回想当年,小米手机也是靠着「高配低价」迅速 攻城略地 ,把友商打得措手不及。

那个时候的小米,的确是亏本赚吆喝, 但这种亏是有节奏、有规划的,雷军心里有一本账,知道只要销量上去了,成本就能被摊薄,最后实现盈利。

如今,这个套路似乎又被搬到了造车上,但问题是, 手机行业和汽车行业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战场。

汽车制造的烧钱程度,不是几部手机能比的。

建工厂、搞研发、设销售网络,这些都是前期的巨大投入,哪一样不掏空荷包?

而要把这些成本摊薄, 只靠这两三万辆车?别开玩笑了,光是利息都难以负担。

再说,小米的首款车型SU7定位在20万元左右,目标直指中高端市场,这不是一个轻松的领域。

放眼望去,特斯拉、蔚来、小鹏早已在这片「红海」里厮杀多年,实力强劲,早早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小米的进入,虽然一度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应,但这毕竟是汽车领域,而不是当年那个依靠粉丝经济就能打天下的手机市场。

消费者对于中高端品牌的忠诚度极高, 新品牌想要撼动这些老牌选手的地位,难度可想而知。

而小米的这场「亏本大冒险」,自然也少不了「同行」的冷嘲热讽。

疑似极越汽车的公关负责人在朋友圈里毫不客气地抨击道:「亏钱卖车是倾销。」

这句话直指小米的操作,被视为「恶性竞争」。

你说,这话刺耳不刺耳?但是,刺耳归刺耳,未必没有几分道理。

小米这次确实是走在一条极为危险的钢丝绳上,一边是利润的深渊,一边是市场的悬崖,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可雷军真的不怕吗?他是不是在上演一出「舍命狂奔」的戏码?

毕竟, 当年雷军敢在手机市场里与巨头们厮杀,现在到了汽车领域,难道他就会轻言放弃?

还是说,这一切都是他早已设定好的剧本,只等着时间来验证?

雷军的「赌局」——从「性价比之王」到「汽车豪赌」

说到雷军的「赌局」,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

从手机到汽车,他一直走的都是「性价比」路线,只不过这一次,他把赌注下得更大,风险也高得吓人。

要知道,雷军曾经豪言壮语地说过: 「小米要用15到20年时间,进入全球汽车市场的前五。」

这句话看似雄心勃勃,但实际操作起来,简直是在和时间赛跑,而赛跑的路上,还布满了各种障碍。

回顾小米的崛起史,你不得不承认, 雷军是个玩命的狠角色。

从一家手机公司起步,一路扩展到AIoT、大家电、智能家居, 小米都是靠着硬生生的「拼命三郎」精神走到今天

然而,造车和做手机、做家电完全不同,这可是一个需要「拼家底」的行业。

小米的底气又在哪里呢?

从财报来看,小米集团的现金储备已经超过了1410亿元,这笔巨资无疑是小米敢于在造车领域「放手一搏」的底气所在。

雷军心里明白,对于重资产的汽车行业来说, 前期的巨额投入是无法避免的,而这些投入只有通过未来的销量才能逐步收回

虽然现阶段亏损严重,但雷军早已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他相信,只有等到量上去了,规模效应显现,才能真正看到盈利的曙光。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造车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这个「苦」,雷军显然是准备吃定了。

然而,雷军的这场赌局也并非没有问题。

首先,小米能否如期实现销量目标,仍然是未知数。

虽然小米SU7的首季度销量看起来很不错,但这仅仅是短期的市场反应。

长期来看,小米的品牌力是否能够支撑其高端定位,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其次,小米的「性价比」路线在手机领域是成功的, 但在汽车领域,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

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服务需求等,都远非价格能够简单解决的。

更何况, 小米的研发投入看似不小,财报中显示,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7%,达到了55亿元

但与那些老牌的汽车巨头相比,这点投入简直是九牛一毛。

特斯拉、比亚迪等公司,早已经在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上遥遥领先,小米想要后来居上,实在是谈何容易?

即使雷军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难免要面对现实的残酷。

可能雷军也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像是在走钢丝,但他还是愿意冒这个险。

因为一旦成功,小米将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 而是一个跨越多个领域的科技巨头。

问题是,这样的「豪赌」真的能赢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米不仅要面对市场的考验,还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尤其是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市场,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然而,雷军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不管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会一往无前。

毕竟,小米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公司,而是一个拥有强大资源和市场号召力的巨头。

只要方向对了,速度够快,谁又能说小米不能成为下一个传奇呢?

总之, 小米的造车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雷军的豪赌,能否最终赢得胜利,仍然充满了变数。

对于那些关心小米未来的人来说,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而雷军和他的团队, 能否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结语

卖一辆亏一辆,一共亏了18亿元,小米交出了「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藏着雷军的一场豪赌。

这场赌局,雷军押上了小米的未来, 他希望通过规模效应和持续投入,最终在汽车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前方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尽管如此,雷军依然选择了全力以赴,因为他相信,只有拼尽全力,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小米的造车之路究竟会通向何方?是成为下一个「特斯拉」,还是成为又一个「悲情英雄」?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而在此之前,我们只能拭目以待,看雷军和他的团队, 如何在这条荆棘满布的道路上,走出属于他们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