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刚性的宇宙。科学家发现,宇宙空间实际上相当的坚硬。很多朋友会说:「不对啊,真空中什么都没有,怎么会是刚性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解呢?就是因为大家把真空与空间这两个概念搞混了。
可是提问的朋友也是有根据的:我们人类就生活在空间里,为什么感觉不到空间的坚硬度呢?可以打一个比喻,想想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鱼,他们也没有感受到水带来的阻力。我们生活在这个空间里,对周围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所以我们不认为空间是坚硬的。
这种超级违背主观感受的观点是真的吗?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探索宇宙空间本质的故事。有关这个一波三折的发现过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时间要回到1915年,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本质是描述引力的理论。他告诉我们,大质量的天体会使周围的时空产生弯曲。质量和能量越大,时空曲率就越大。但就是贵为爱因斯坦,他也没能解释引力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们也不知道引力的本质是什么。能破解这个谜的人,就能够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
但是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深刻的发现引力与时空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引力是依附于时空而存在的。这话有点不好理解,咱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火箭飞出地球,火箭走的是直线吗?不是,火箭走的是曲线。地球也是一个大天体,会将它周围的时空拉弯。但是地球的质量又不是特别大,所以地球周围的曲率非常小。我们看着火箭升空,以为是在走直线,但我们把距离拉长,就会发现火箭在走一条弯很小的曲线。
换一种说法,我们把地球拉弯的空间想象成一个细长的敞口杯,火箭正在沿着杯子的边缘向外爬。当火箭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公里的时候,它就能够克服地球的引力。可见火箭飞出地球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火箭爬出了地球周围被拉弯的时空。
这时候火箭就无拘无束了吗?太天真了。这时候火箭处在了太阳拉弯的时空里,火箭会沿着太阳空间曲率形成的杯子边缘向外爬。
如果火箭的速度能够达到第四宇宙速度,也就是超过每秒42.1公里的时候,它就会飞出太阳系。是不是很奇妙?所以说引力是依附于时空而存在的,引力是时空的一个属性。这就是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预言宇宙中应该存在着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引力波是质量和能量在时空中产生的扰动,就像把石头扔到池塘里,池塘的表面会产生涟漪一样。这种时空的涟漪就是引力波。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猜测。爱因斯坦的预言是正确的吗?引力波真的存在吗?
时间来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家约瑟夫韦伯立志要在宇宙中寻找引力波。他创造了人类最早的引力波探测工具,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韦伯棒。韦伯棒的主体是一个铝制的实心圆柱,长两米,直径一米,用细丝悬挂在真空容器里面。
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计算,引力波在移动时会拉伸和挤压时间与空间。所以当韦伯棒接收到引力波时,会随着一浪一浪涌过的引力波产生一种特定的共振频率。通过安装在圆柱周围的压电传感器检测出来,最后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出数据。这是一个天才的设想。
1969年,韦伯对外宣布,他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引力波信号,立刻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世界各国纷纷使用韦伯的方法做实验,他们做了很多的韦伯棒。可惜的是,没有一处实验室得到过引力波的证据。但是韦伯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1972年,他又说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阿波罗17号任务,在月球表面放置了引力仪。可是这个引力仪同样没有能够接收到引力波。原因是什么呢?还是精度不够,他检测到的噪音要远远的大于引力波,所以韦伯棒注定会失败。
虽然韦伯失败了,但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个寻找引力波的人,是科学界公认的引力波探索的创始人。引力波为什么这么难找?主要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弱了。我们知道,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这里面最弱的就是引力。前两种核力咱们就不谈了,因为强弱差距太远了,差出好几个数量级。就是排名第三的电磁力都完虐引力。
做一个小实验,梳头时产生的静电就是电磁力。梳子可以轻易地将小纸片给吸起来,分分钟就打败了引力。就是因为引力弱,所以引力波非常难以测量到。但是很快,事情发生了转机,在宇宙深处,居然若隐若现地传来了引力波的讯息。
时间来到1974年,普林斯顿大学两位物理学家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在天鹰座天域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双星系统。这两颗都是拥有强磁场的中子星,质量也非常接近,都是1.4个太阳的质量。通过深入研究,两位科学家发现,两颗中子星的公转周期在逐渐变小。这说明他们之间的引力产生了变化,有某种能量的损失。
通过广义相对论的公式计算,他们认为,这两颗星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散发出来了。他们的计算完全符合观测结果,两颗星的轨道间距每年缩短3.5米。大约在3亿年后,他们会合并产生一次惊天动地的爆炸。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间接地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预言是正确的:大质量的物体运动,会引起时空中的波动,产生引力波。而引力波是能量与信息的载体。赫尔斯与泰勒也因为这个重大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双星系统间接证明存在着引力波,但是人类仍然没有真正观测到它。这项科学研究的时机尚未成熟,还要等到很多年后。
时间来到1990年,为了发现引力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入了2.72亿美元,打算建造一个跨时代的设备——LIGO,中文叫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这是有史以来,国家基金赞助的最昂贵的科研项目。后来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说,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建成LIGO,要突破一大堆工程技术上的难题,比如说真空技术、激光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地震隔离技术,还有反馈系统的精度,要向上提高几个数量级,甚至还要用到没有发明出来的材料,远高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但是为了收集引力信息,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秘密,尽管困难重重,引力波天文台还是上马了。
一开始,项目的负责人是几位顶尖的物理学家,包括雷纳·韦斯与基普·索恩。但是到了1994年,LIGO正式破土动工的时候,他们又请来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巴里·巴里什。巴里什既是一位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工程管理者,同时还是一流的行政管理人员。1997年,巴里什被正式任命为天文台台长,LIGO进入到了突飞猛进的建设时期。
LIGO的原理是这样的:引力波拉伸和压缩空间时,似乎地球都被拉长了,但这只是动画效果,这是为了方便观众理解。其实引力波的振幅非常微小,他们拉伸和压缩空间的距离小得惊人,仅为10的-18次方米,相当于质子直径的1/1000。这实在是太微小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测量过的最微小的距离。
这么细微的变化怎样才能观测到呢?首先,LIGO要在两个方向上各建一条探测臂。因为引力波太小,所以干涉仪需要建成公里级别的,最终臂长设计为4公里。激光束通过反射镜形成两条路径,光束沿着4公里长的探测壁传播,并反射回来,在中央镜片中重新组合。新的光束被引导到探测仪上。当引力波穿过天文台的时候,干涉仪的两臂被拉伸和压缩,这就改变了光在两臂中传播的时间,激光的波形就会产生微弱的变化。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LIGO团队发明了激光稳定技术,在激光强度、相位、频率的稳定性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为了制造最纯净的激光,团队打造了有史以来最光滑的镜片,每一片都重达40公斤,把镜片悬挂在只有两根头发丝粗的硅胶线上,把它们从大地环境中隔离出来。
但即便如此,区分环境噪音仍然是个大问题,比如汽车、闪电、小型地震都会对探测产生影响。怎么办?LIGO又开发了复杂的数据分析算法和噪声消除技术。虽然上马了这么多新技术,还是要做个双保险。分别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建成了两组天文台,相距3,000公里。当两组设备在同一时间探测出相同的波形时,就有可能是捕捉到引力波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精密的设备之一。
LIGO于1999年建造完成,2002年开始正式探测。这个时候大家的心气都非常高,希望可以尽早地观测到引力波。谁也没想到,这一观测就是8年。八年里3,000个日日夜夜,LIGO却什么都没有观测到。有没有可能,广义相对论中对引力波的预言是错误的呢?或者引力波根本就观测不到呢?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巴里·巴里什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反复与美国科学基金会沟通,让所有的评审委员会都取得了一个共识:虽然没有探测到引力波,但是在8年的观测中,科学家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未来一定能够探测到引力波,但是有个条件: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换代。这是一场豪赌,要不然现在就停止,不再花基金会的钱了;要不然继续投入,继续干下去。
2010年,LIGO做出了重大决定:关闭天文台。停止项目了吗?没有,他们选择了第二条路,进行升级改造。这一改造又用去了5年的时间。从莱纳·韦斯在1972年第一次想到用激光探测引力波,到LIGO最终改造完成,时间已经过去了43年。升级后的LIGO,灵敏度提升到过去的10倍以上,称为先进版LIGO。到此时,LIGO项目的总成本已经高达6.2亿美元,未来还将继续投入。
2015年9月14日凌晨4点,新版LIGO测试完毕。时间来到2015年9月14日凌晨4:50,就在新版LIGO测试完成50分钟后,一个巨大的清晰的信号,在7微秒的差距下,先后经过了两个引力波天文台。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上线才50分钟啊,这真的是引力波吗?在科学家反复检验下,最终确认,这个探测结果满足了5Sigma的要求,这是科学发现的黄金标准。意味着探测数据只有350万分之一的概率是由干扰信号造成的,这个概率也太小了,所以板上钉钉,人类真的发现了引力波。
这个引力波是由什么事件发出的呢?因为LIGO可以将引力源确定在一个环形的区域内,地面的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红外望远镜都对准了引力波的源头。在众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帮助下,通过多种科学手段,最终确认了引力波的成因。
在13亿光年外有两个黑洞,一个质量为36个太阳,一个质量为29个太阳。两个黑洞合并,形成了一个质量为62个太阳的大黑洞,并从中释放出3个太阳的质量。这是一次惊天动地的相撞,辐射峰值功率为3.6 X 10^49W,是可观测宇宙所有可见光源功率总和的10倍还多。
引力波携带着巨大的能量与信息,在宇宙中行驶了13亿年,最终被地球上的引力波天文台捕获。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
莱纳·韦斯在采访中兴奋地说:「如果爱因斯坦能够知道实验结果,我真想看看他的脸。」 正是通过这次观测,科学家确认,引力波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与光速一模一样。我们以后不能再说光速是宇宙中的最高速度了,这么说就不准确了。应该说光速是最高速度之一,它与引力波同为宇宙中的最高速度。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光速与引力波的速度为什么是一样的呢?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传播速度为什么都有上限呢?这些仍然是未解之谜。
引力波的发现是科学界的一座丰碑。从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到人类发现引力波,整整用了100年的时光。
探测引力波值不值得诺贝尔奖呢?这是无可争议的诺奖题材。2017年,因为在观测引力波中做出的重大贡献,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基普·索恩三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巴里什还因此获得了另一个尊贵的荣誉,他因为创建了LIGO科学合作机制,在世界各地邀请了1000多位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项目,成为当之无愧的引力波领域的科学牵头人。在【站在巨人肩膀上】一书中,巴里什被评为当代的科学巨人。巴里什教授曾在一次会议上说宇宙空间是非常坚硬的。坚硬的宇宙空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引力波与光一样,随着距离变远,能量衰减的极快。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宇宙空间是非常坚硬的,它可以对引力波传播有很好的响应,同时又非常难以被拉伸和压缩。大家想一想,如果空间非常柔软,就会产生两种可能:第一,引力波根本传播不了;还有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引力波把地球向上拉长个10厘米,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每个人会不会因为心脏爆裂而死亡呢?但是根据人择原理,宇宙必须是这样的,空间必须是坚硬的,要不然就不会产生生命,不会产生我们。宇宙的秘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然了,有关宇宙空间是坚硬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只有巴里什教授这么说过。就姑且把它当做是一个神奇的脑洞吧。
前面已经讲过了,宇宙一共有四种力。强相互作用力可以通过大型的高能粒子对撞机进行观测。弱相互作用力可以通过中微子探测器进行观测。至于电磁力,手段就更丰富了,在全频段电磁频道上都能够进行观测。只有引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不知道怎样去观测它。引力波天文台的发明实现了人类观测引力的梦想,开启了人类研究引力的新时代。
引力波与电磁波一样,同样是有频率的。引力波的频率以赫兹为单位,由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其频率可能在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之间。由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频率更低,通常在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之间。由宇宙膨胀引起的引力波频率非常低,可能在亚赫兹以下。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引力波观测能力会不断提高,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终将能够破解引力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