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2024年1-7月台州各地财政收入,温岭稳居首位,仙居大步向

2024-10-04财经

台州的钱袋子:一场经济转型的荒诞剧

老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不,台州这锅经济大锅饭,眼瞅着柴火渐小,厨子们却还在争论该炖鸡还是煮鱼。

2024年上半年,台州的财政收入勉强飘红,增长率仅有0.8%。这增长率,啧啧,跟乌龟赛跑似的,慢得让人直挠头。

温岭倒是稳坐财政头把交椅,可增长率只有可怜巴巴的0.1%。这增长率,跟老太太的发际线一样,再退就要秃了。

临海更惨,财政收入直接跌了4.5%。这下跌速度,比股市崩盘还快,简直是从悬崖上自由落体。

玉环倒是个异类,财政收入增长5.7%。这增速,在一群蜗牛中算是只小兔子了。

仙居更是一匹黑马,财政收入暴增28.2%。这增速,简直像是吃了兴奋剂,让其他地方都汗颜。

看着这些数字,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老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可台州这些地方,现在连锦衣都快穿不起了,何谈夜行?

说到底,台州的经济转型之路,走得跟二百斤的胖子减肥一样艰难。传统制造业日渐式微,新兴产业又迟迟未能接棒。这不,温岭的机械产业、临海的塑料产业,都在苦苦挣扎。

有人说,发展服务业是出路。可问题是,服务业发展得像是个营养不良的孩子,瘦弱得很。黄岩、路桥这些地方,服务业占比还不到GDP的一半。这服务业,跟沿海发达地区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再说说新兴产业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听着挺唬人,可真到了台州,就像是小学生穿大人衣服,显得格外滑稽。这些产业的贡献,恐怕还不如一家传统的螺丝钉厂来得实在。

土地财政更是个老大难问题。各地都想着卖地赚钱,可现在这房地产市场,跟冰窖似的,谁还敢大手大脚往里跳?温岭、临海的土地出让金,都快赶不上去年的一半了。

人口流动也是个头疼事。年轻人往外跑,留下一堆老年人买保健品。这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自然也就跟着萎缩了。仙居、天台这些山区县,人口流失更是严重,跟大城市抢人才,简直是以卵击石。

基建投资倒是一直在搞,可这就跟借钱买醉似的,一时爽快,日后愁肠。债务压力越来越大,以后怎么还,恐怕连老天爷都不知道。

说到区域协同发展,台州倒是有个"湾区经济"的概念。可这概念,就像是想象中的女朋友,虽然美好,但总觉得摸不着。临海、温岭虽然地理位置不错,可经济联动效果,却差强人意。

山海协作战略听着挺美,可实际上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山区县想发展,沿海地区自顾不暇,谁还有心思帮衬你?

产业集群效应倒是有点看头。台州的五金、塑料、鞋服产业,还是有些名气的。可问题是,这些产业都是低端制造,利润薄得跟纸片似的。想靠这个提升税收,难度不亚于大象跳芭蕾。

台州的财政收入状况,就像是一锅夹生饭。有的地方煮过头了,有的地方还是生的。要想把这锅饭煮好,恐怕还得费不少功夫。

对此,我倒是有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传统产业要升级,新兴产业要培育,两条腿走路才稳当。

第二,服务业发展要下大力气。现在的服务业,就像是营养不良的孩子,得好好喂养。

第三,人才政策要给力。留得住人,才能留得住钱。不然,人才流失就跟水龙头漏水一样,怎么补都补不上。

第四,区域协作要实打实。光喊口号不行,得有实在的政策支持。不然,就跟演戏似的,台上热闹,台下冷清。

借用一句老话来结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台州的经济转型之路注定艰难,但只要方向对了,总会柳暗花明。期待台州能在这场经济转型的荒诞剧中,演出一个漂亮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