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宁省产羊绒大衣占据全国一半市场份额,全球每4件泳装中就有一件来自辽宁——(引题)
纺织服装产业刮起「辽旋风」(主题)
辽宁日报记者 孙大卫
近日,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在这个备受行业瞩目的顶级国际盛会上,首次组团参展的「辽宁队」以「时尚」为主题,百家辽宁服装企业携手亮相——特种设备解决行业瓶颈、特有材料占全国市场七成份额、特色服装占全球市场1/4……刮起一股「辽旋风」。
「提起辽宁,不少人会想到这里是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其实,我们还是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目前,辽宁拥有‘中国西装名城’‘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等11个国家级特色名城名镇。」在服博会主活动区举办的辽宁纺织推介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郑岩的话让人感受到老工业基地「柔软」的一面。
辽宁纺织服装产业有基础、有资源、有人才,如何让「好底子」跑出「好步子」唱出「好曲子」?凭借特色、内外兼修,这两点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特色就是竞争力
「这就是柞蚕茧,能抽出柞蚕丝,是高端服饰的重要原材料。与桑蚕丝相比,柞蚕丝材料更有形,在染色、隔温等方面更具优势,而且不易腐蚀、更耐洗。」中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慕德明指着密封罐中的两个蚕茧介绍起来,「没有被破坏过的茧可以取出长丝,而中间被切了一刀取蛹的,取不出长丝只能拼丝。就差这一刀,同样品种的茧,一吨的价格就差20万元。」大额价差也透露出柞蚕丝的珍贵。
辽宁省是全国柞蚕第一大省,柞蚕茧年产量占全国的70%、全球的60%。天然的资源优势,让辽宁在柞蚕丝制品市场领先一步,形成了从农业养殖、织品加工到制品成衣的完整链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纺织服装制品的追求也从满足刚需向满足特色化、个性化需求转变。不仅柞蚕丝,辽宁还有很多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这就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竞争力。」省纺织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全球每4件泳装中就有一件来自辽宁;辽宁省羊绒大衣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装饰流苏产品占国内市场50%的份额,占国际市场的35%;全省袜品年产量25亿双,其中棉袜产量全国第二;辽宁是全球重要的西装生产基地,拥有大杨集团等多家头部企业。「辽宁制造」已经在这些细分类别中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每厘米至少需要缝4针,整件大衣必须是手工缝制。我们的板型几乎可以覆盖所有人群,同一品牌所有款式都是统一尺码。」大连娜侬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雪表示,目前,企业与很多国际品牌合作,年产羊绒大衣30万件。
「目前,在大连有200余家生产羊绒大衣的企业,占据国内约一半市场份额,形成了产业链条、规模效应。」大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外脑」织就未来
如今,除了制造、材料等「硬件」外,设计、剪裁、品牌等「软件」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
「品牌是服装企业的灵魂,它既是质量的保证,也是市场、品位的标签。企业需要大量的设计、营销人才,客观地说,在这些方面,辽宁并不占优势。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我们选择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建立分公司,专门负责营销和设计等工作,将生产放在兴城。」辽宁英华纺织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陈娜指着今年的新款产品说,「我们需要提前分析全球的时尚走势、市场变化,还与法国、韩国的设计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产品提供国际化思路。」
把「身子」放在辽宁,将「目光」看向世界,借力「外脑」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辽宁服装企业并非少数。
「做大衣,板型和手工最关键。辽宁在地缘上与日韩相邻,他们不仅是我们的重要客户,也是我们的重要智库。在羊绒大衣的设计、打板、缝纫等方面,日韩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与他们合作,让我们达到了国际水准。」白雪表示。
用好资源借力而行,还需看准风向顺势而为。
时尚鲜艳的外套、风格简练的裤装,再配上一副酷炫的眼镜,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本次参展带来多套时尚靓丽、功能强大的滑雪服。「近年来,冰雪经济逐步升温,特别是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辽宁举办,我们判断,户外服饰特别是滑雪服将迎来行业风口。为此,我们计划将重点向滑雪服转移,期待能打造辽宁服装的新名片。」公司总经理梁伟表示。
如今,「特色纺织」已成为辽宁省着力建设的22个产业集群之一,是辽宁打造优质特色消费品万亿级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将围绕服装优质加工、产业用纺织品、柞蚕丝三大重点产业,推进企业间交流合作集约发展,提升集群规模。借力兴城泳博会、大连时装周、丹东时装周等平台,宣传推广特色产品、区域品牌和自主品牌。」郑岩表示。
截至目前,辽宁省已有46项纺织服装产品获得工信部2023年度创新产品称号,大连市、丹东市等5个城市获得工信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称号;兴城泳装创意设计产业园等3个园区被工信部认定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