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回县城创业的年轻人:大有可为,也并不轻松

2024-01-03三农

临近岁末,即将迎来又一年的返乡潮。很多年轻人面临着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到家乡发展的选择题。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

在豆瓣小组「边缘县城生活报告」小组中,近7万位组员分享着自己在县城的生活和工作日常,回归县城的背后,他们都有着特别的故事。

回到县城的年轻人过得怎么样?是否实现梦想?以下是3个回到县城创业的年轻人的故事。

唐凯: 95后,山东蒙阴, 从事农产品电商

帮着乡亲们卖桃,很有成就感

今年是唐凯回家做农产品电商的第3年。

在蒙阴县高都镇,提起唐凯的名字,不少果农都会竖起大拇指,「小伙子有头脑,人很实诚,多亏了他帮我们卖桃子。」

唐凯认为,回到家乡做农产品电商,这是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2021年,唐凯从青岛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毕业。那年暑假,正赶上家乡鲜桃的销售旺季,他便开了一家网店帮着乡亲们卖桃。

早在一年前,唐凯曾拿家乡的桃子做过一场「试验」。「我研究生读的是农村发展方向,也学习了不少电商知识。」唐凯曾在一家电商公司实习,主营青岛海鲜特产的营销,他便想着通过网络渠道卖桃子,由于之前有过运营经验,所以上手很快。桃子还没成熟时,店里的预售订单已经超两千单,「我卖出的价格比果商价格高出三分之一,果农们很愿意把桃卖给我。」

当唐凯决定全身心地留在家乡时,第一个反对的是他的父母。在他们看来,唐凯应当找个「稳定又体面」的工作,走一条「标准」的路。面对父母的顾虑,唐凯依旧有自己的想法:自家是种桃子出身,果农们的认可让他很有成就感。

凭借着勤奋、敢闯、敢干,唐凯起初发展得很顺利。第一年,他成为当地零售桃子做得较好的电商之一,在鲜桃采摘期的两个月内,店铺的成交量达到了七万多单。

可从事农业,看似诗意的生活,背后的付出和辛苦是旁人体会不到的。最初,唐凯一人身兼数职,收桃、卖桃、客服、打包、运营……哪里需要人,唐凯就得自己顶上。

每年桃子采摘期只有短短几个月,桃子下市之后卖什么?唐凯迎来自己创业路上第一个瓶颈期,「我有点迷茫,总不能一年就干这几个月吧。」

本着销售特色农产品的初心,唐凯打算继续卖高质量的农产品。「一个是质量有保障,产品才有市场,另一个是果农的收购价就高,他们也能得到好处。」十月,唐凯去隔壁县收购秋月梨,十一月收购黄金维纳斯苹果,十二月他又找到了蜜薯农户。

就这样,唐凯的收购范围不再局限于本地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也越来越广。今年,他的店铺零售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500万元。

尽管如此,唐凯的创业经历不只有光鲜的一面。对于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发展,他有很多想法和更大的雄心,「扩充团队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有才华的人很多,但愿意来村里的人还是少。」

有人说回县城是一种「躺平」,唐凯并不这么认为,回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从长远来看,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和包装,才能帮助更多的果农,服务更优质的客户。

唐凯安慰自己,「总要有人先去做,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

嘉文:95后,甘肃金昌,经营一家文创店

增补市场空白,回头客越来越多

白天休息不超过一小时,上厕所要跑着去,晚上回家倒头就睡,这是嘉文今年开了一家文创店后的日常。

2022年,嘉文辞掉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甘肃金昌。彼时,嘉文在一家餐饮连锁店工作,已晋升为区域经理。

得知嘉文辞掉高薪工作回到老家,许多朋友都觉得他「疯」了,只有嘉文自己知道,他并不是一时冲动。

「几年前我就有了回家自己做点事情的想法,但还不知道自己要干点什么。」嘉文说,随着在外奔波的城市越来越多,他反而想离家更近些。

真正让嘉文下定决心回家的,是奶奶生病住院时家里打来的那一通电话。「我是家里的独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自从读书后陪他们的时间很少。」随即,嘉文和同事交接了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老家。

金昌是一座建在戈壁滩的工业城市,缘矿设企、因企设市。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嘉文对家乡的记忆是「烟囱多,绿树少,风吼尘遮日,一风吹石头跑」。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金昌市常住人口43.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9万人,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8‰。

嘉文一直在思考,如果能填补市场空白,或许会有自己的客户和市场。如今,金昌正在发展工业与旅游,开发打造了不少旅游景区,可当地并没有一家像样的文创店,他认真分析了可行性。

「大城市有很多新鲜事物,可我们这里没有。」嘉文笑称,在金昌流行着一句话:金昌赚钱外地花。年轻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缺少游乐的地方。

今年7月,嘉文在商业街租下了一家不到50平米的店铺,把店面的成本控制在20万以内。他心里非常清楚,开一家店从落地到盈利,是一个历经考验的过程。

相比于大城市,小城市的局限是资源匮乏,没有进货渠道,好处是运营、人工和房租成本低。「我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光选货品就跑了俩月。」从考察选址、装修店面到整理方案再到找合作厂家,嘉文坚持亲力亲为。

店内的主营产品是盲盒和手帐,每个月都需要更新产品,产品的种类繁多。每次上新时,嘉文需要量尺寸、打包装、编码入机,从中午忙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态,但嘉文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忙着才会更有盼头。

如今,嘉文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收获是,一些年轻人走进嘉文的文创店,惊叹小城里竟有这样的有特色店铺。惊喜之外,嘉文也提醒自己保持心态平稳,并设想着更长远的店面规划。

「如果发展得好,我计划着在我们这里商场多开几家文创分店。」

伊祎 :90后,江西贵溪,加盟一家奶茶店

做自己喜欢的事,累并快乐着

伊祎曾在一所大专院校任职,每天两点一线的工作节奏,让她愈发疲惫和厌倦,「年轻人倾向自在轻松,但这并不意味着摆烂。」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是她一直都有的想法。2020年,伊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她相信,凭着自己在外积攒的资源和经验,能够跳出刻板的印象看县城,有能力经营好一家店面。

伊祎分析,尽管县城的人流量比不上一线城市,但稳定客流以及低廉人工成本,也能收获不错的利润。于是,伊祎将目光落在了加盟奶茶店上,加盟店有品牌效应,可复制性强,门槛又不高,是她这样小本创业者的首选。

性价比消费在县城是主流的消费趋势,「一杯柠檬水就三五块钱,甜筒也才两块钱,学生党也能消费得起。」

可拿到开店资质的过程并不容易,加盟店的管理体系非常严格,开店流程很复杂。2020年夏天,经历了加盟面谈申请、直播培训、加盟测评等流程,伊祎带着自己所有的积蓄,投资20多万,一头扎进了加盟奶茶店的战场。

开业时间正巧赶上暑假,伊祎开局干得并不差。营业时间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伊祎便和家人一起守店。高峰期时,等单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一个月营业额就高达一万元,她觉得看到了希望。「每天觉不够睡,甚至做梦都在加冰块。」

伊祎计算着,她的店铺扣除原料的利润估计在50%,水果、果浆及杯具等原材料总部要求统一采购,不允许有任何自行采买,再减去人工、店租成本,纯利润在30%左右。

可创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伊祎始料不及的。县城的年轻人就像一群候鸟,假期时归巢,短短数十天后又四散而去。

强烈的反差感,给伊祎上了现实的一课。有赔有赚是创业的基本法则,可一到冬季,饮品的销量不如前,再加上饮品单价不高,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的费用,差不多正好能维持基本的收支。

2022年开始,伊祎又面临着更为现实的问题,越来越多饮品店正在下沉到县城。她所在的县城,以商业街为中心,各式各样的饮品店加起来已有8家门店,当入局的门店越来越多时,县域茶饮赛道已成为一个饱和市场。「几乎家家都在做活动,每天少赚几百元是肯定的。」加上房租水电员工开销都比以前高,饮品店也陷入了疯狂的内卷。

不过,即便餐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伊祎依旧选择继续加盟。她觉得从行业大环境来看,餐饮将迎来复苏已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其实,伊祎开店并不比上班轻松,但伊祎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创业开店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激发自己的潜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伊祎为化名

(大众新闻客户端 田汝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