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严防死守村民烧秸秆,光干部餐食费就花了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2024-04-01三农

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了困扰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从机动车限号到禁止熏腊肉,再到禁止秸秆焚烧。

各种手段下来倒是对防止大气污染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基层群众来说,他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结果来看有所好转,但是秸秆焚烧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病虫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增加等问题,而秸秆不能随便烧之后,也给农民带来了一系列的难处。

「禁烧令」全面普及之后,原先处理方式并不复杂的秸秆只能有两个去处。

第一种叫「还田」,意思是就地掩埋,希望腐烂之后能变成肥料,将养分还给土壤。

第二种叫「离田」,意思就是将收购后的秸秆统一运走,然后进行饲料化、燃料化的处理方式,让无用的秸秆产生一定的附加价值。

那到底哪种方式更好呢?在基层的群众们看来,也许都有不小的弊病。

基层的农民都知道,秸秆的腐烂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达到一定量之后,一旦掩埋的秸秆不能完全烂掉,那第二年插秧之后必然会「烧根」。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

而全国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南方地区还好,但北方地区冬季严寒且少雨,掩埋的秸秆很难烂掉。

关键是如果腐烂不充分,第二年虫害必然加重,为了防治虫害,则必然会加大农药喷洒力度,最终产出的粮食健康就很难得到保证。

于是很多地区采取第二种方式,那就是将秸秆运走进行二次处理,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各地还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处理企业对应的政策优惠,提高农民收购价格等等。

愿望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首先就是运输和仓储成本极高,满满一大车的秸秆,实际重量却并没有多少。

回收后的秸秆占地较多,储存所需场地极大,并且很难短时间处理掉,由此而带来的雨后发酵自燃等问题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最关键的是,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农民来说,费了很大的事之后,根本赚不到钱,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市场。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秸秆焚烧问题也是困扰许久。

2018年起,黑龙江省开始实行「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这也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点,无论什么理由,秸秆都不能再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

一开始在多方努力下,大家虽然难以接受,但在各级干部的严防死守下倒也能坚持。

但随着后来农田秸秆,尤其是玉米秸秆的大量增加,执行了一段时间的政策开始有些执行不下去了,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不让我烧,那你总得帮我处理掉吧。而乡镇干部们却并无处理的办法。

双方的矛盾开始升级,农民们开始悄悄的烧,村干部们也开始慢慢的放水,只要不太显眼,也就只好假装没看见。

每年秋季是秸秆焚烧的多发期,为了继续严防死守,乡镇各级干部纷纷走向田间地头,意图严防死守,因为这也是火灾发生的高发季节,每个干部都划定了范围,谁负责的范围出了事,谁就得担责任。

但最后的实际效果呢?

在东北某农业大县,有个主任算了一笔账,秋收后仅2个月时间,全县仅供应看守干部的餐食费用就需支出十多万元。

但最后的结果呢?还是烧了!

秸秆禁烧令目前仍没有松动的迹象,甚至监管还越来越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怎么做才会是可能的双赢局面呢?

站在农民的角度, 其实焚烧秸秆也是无奈之举,大量秸秆产生后自己也很难存储和运输,要说响应号召还田吧,还必须得深埋才能不影响来年的收成,而深埋就必须动用农用机具的力量方能实现。

但是很多地方不仅田地分散,而且农用机具使用费用过于昂贵,农民根本难以承受得起。

站在基层干部角度, 要想从根源上对秸秆焚烧进行防治,还是得想办法彻底解决农民的问题才行。如果能有更多处理方式,让农民变废为宝,根本就不用随时这般严防死守,他们都会主动配合。

站在处理企业的角度。 无论是饲料处理、成型燃料处理还是食用菌基料和清洁制浆造纸等处理,技术早已不是壁垒,最主要的难度还是无利可图。

商人逐利,没有利益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干。

所以最终所有的箭头都指向了政策支持。如何通过政策调控来达到三方共赢,成了处理当下矛盾的关键。

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政策,所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农民端提高补贴力度。 目前针对主动处理秸秆有一定的补贴,但对于他们来说力度太小,并且方式较为单一,必须得从农机补贴、秸秆处理补贴,收购价格补贴等多方面入手,方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端增加产业扶持力度。 针对那些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企业,扶持力度还得继续加强,其实秸秆是比较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资源,对于那些应对研发秸秆利用技术的企业,应该加大奖励力度,提高补贴,让企业有利可图。方能加大投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多的产业形态。

基层干部灵活处理。 目前的基层干部处理问题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么就是全面放开,要么就是全面禁止,缺少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灵活。

将部分权力下放,让基层干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农民和监管干部之间才能不会成为猫和老鼠的角色。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秸秆焚烧其实并不是洪水猛兽,也完全没必要谈秸秆色变。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将现有的「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变成分区域分时段部分焚烧呢?

经过科学评定和有序管理,对生态环境系统来说也许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危害。

通过区域试点的方式,逐步总结经验,定能在农业生产和环境污染防治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