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捻子
北方人不熟悉的山间野果,南方人透着乡愁的儿时味道。
每年7——10月份是南方各地山捻子成熟的季节。
山间小树挂紫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山捻子解了多少贪吃孩童的馋,也就带给他们来了多少难言之隐。
在我国利用时间极早,野生山间随处可见的山捻子,现如今可是了不得。
我从多个电商平台了解到,这个山间小野果的价格当前已达几十块钱一斤。
没见过山捻子的北方朋友或许没有概念。
但曾经在大山中看过、吃过,如今在车水马龙快节奏生活下偶尔想起过山捻子的南方朋友,一定会感到惊讶。
毕竟在南方尤其是广西南部等地,山捻子在野地山间随处可见,不要钱!吃不完!
现如今几十块钱一斤的水果可不多,发生了什么?
山捻子一下子就从不要钱管饱吃的山间小野果变成了几十块钱一斤的奢侈水果。
今天聊一聊山捻子。
让没见过它的北方朋友,知晓山捻子到底是啥。
让从小就吃它的南方朋友,回味、拓宽下满是乡愁的儿时味道。
山捻子和山棯子
先聊点题外话,事实上山捻子不该用这个「捻」,而应该用「棯」字,一方面清代古籍【生草药性备要】用的就是「棯」。
另一方面「棯」字是个动词,读「niǎn」时本义指用手指搓转,组词「捻子」、「捻儿」后,指用纸、纱等做成引火用的条形或带状物;读「niē」时同捏,显然和植物、水果没多大关系。
而「棯」,读「rěn」指一种枣树;读「shěn」时指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和植物、水果有关系了。
因此字意上显然用「山 棯 子」更好。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产地民众聊天还是媒体报道时,读「山棯子」时发音均为「niǎn」,这也是为什么字意完全不符合的「捻」被常用的原因。
这事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我发现「棯」字的壮语发音「nim」,它与「nian」极为相近(会壮语的朋友可以为我证明下) ,另外古代山棯子分布范围与壮族先民高度重合,所以当前「nian」极有可能来源于壮语发音。
至于当下山捻子为何成为主流,一方面汉语字典中「棯」没有「nian」的读音;另一方面古文中虽然用「棯」,但传写下来,因「棯」和「棯」很相近,很可能就错了,再加上本就读「nian」,便用上了。
聊这些不是扣字眼,只是聊一下个人观点,另外一些权威文献中「捻」、「棯」和另一个「稔」字均有出现,所以除去这段「题外话」我标题、正文依然用更为常见的「山捻子」。
正名桃金娘
山捻子,一个极其接地气的名字。
和众多野果一样,它也有正名,相对来说高雅些不易混淆,叫桃金娘。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桃金娘科桃金娘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
桃金娘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植物「家族」,全球约有100属,3000余种,包括桃金娘在内有诸多「明星」植物,比如蒲桃、番石榴等。
桃金娘是桃金娘属的唯一种,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相当广泛,我国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云南、湖南和贵州等地均可见其身影,其中海南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福建南部海拔低于500米的低山丘陵中分布数量较大。
作为小灌木,桃金娘株高一般在0.5——2米左右,其叶片多为椭圆形。
聚伞花序上有3——5朵小花,一般3——4月份形成花蕾,6——8月份达盛期,花初期为白色,后期为红色或紫红色,特定环境下近果期花色还会变浅。
其果实为浆果,卵状壶型、有宿萼、果实内含有大量种子。
果期一般在7——10月份,个别地区11月份仍有果,果实初期为绿色,中期变红,成熟后为紫黑色。
桃金娘是灌木,叶片常绿,花期、果期不同阶段异色,让桃金娘极具观赏价值。
随处可见的山捻子
山捻子在我国南方地区极为常见,当然山捻子的随处可见有原因。
首先,山捻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虽然只能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其在干旱条件下亦能适应,并且山捻子耐贫瘠,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中站住脚。
其次,山捻子的自然更新能力较强,其果量大、果内种子多,颜色艳丽的果子对鸟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鸟兽在取食山捻子的同时也做了其种群的传播者。
再则,山捻子在我国被利用时间极为悠久,其根、茎、果皆具药性,这在古代诸多药典中均有记载,显然在人类参与下,一个有价值的植物,就延续、扩张的条件。
另外,依托本身优势,早前山捻子曾经作为先锋树种被大量植培,进一步使其种群扩大、分布范围变广。
营养丰富的山捻子
研究发现山捻子果实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有成分分析数据显示,成熟的山捻子总糖含量高达8.06%,还原糖含量为7.72%,蛋白质含量为1.3%,总酸含量为0.38%。
另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花青素以及钾、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达到了28.8毫克/100克,铁、锌的含量高于众多水果。
还有,山捻子还含有丰富的三萜类、黄酮类等功能性物质。
所以稍微做点文章,山捻子就能变身超级水果。
至于味道如何,我只能说山捻子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也绝对能让你感受一份独特的味道,不然也不会成为众多朋友的儿时回忆不是。
难言之隐的山捻子
山捻子味道虽好,但不能多吃,吃多了恐有难言之隐。
在广东有这么一句话:「屙屎唔出」。
没错,山捻子吃多了容易便秘,我想很多山捻子产区的朋友在儿时或多或少都会在大快朵颐后有此难言之隐。
大量食用山捻子导致便秘的原因和柿子吃多了一样,山捻子中也含有大量的单宁,单宁会减少小肠分泌物,抑制蠕动,影响消化。
总而言之,好吃要适量。
靠情怀、乡愁成不了产业的山捻子
文章最后,回归到农业。
当前网上、线下售卖的山捻子,多为野生,高昂的价格势必会让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心生悸动,想种。
我劝大家莫要冲动,当前山捻子销量不大,高昂价格的背后是情怀和乡愁,而仅靠情怀和乡愁绝对不会有良性的产业发展,已有数不尽的先例证明。
另外人家回村里吃,不更完美的解决情怀和乡愁嘛。
但要说完全没有产业发展价值也不对,待山捻子医药、食用、观赏等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后,市场需求量增加时,野采也好,种植也罢,都或有较好的发展,待那时再「有点事回村里一趟」也不迟。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农民、农村、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头条号@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