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当好致富带头人「领跑」乡村振兴路!走近济南「致富能手」聆听为民服务最强音

2024-07-08三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要「跑」得快,离不开致富带头人「领跑」。这些农村致富带头人,既以「榜样」身份为群众示范如何走上康庄大道,又以「头雁」身份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本期【非常对话】让我们走近这些致富能手,聆听为民服务最强音。

山东玉合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国清——

一村一业绘就百花齐放好春景

「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这是「80后」「新农人」高国清一直以来的梦想。位于市中区陡沟街道袁庄村的玉合赢花卉基地,是高国清打造的「梦想王国」。「2023年,基地推出的3件展品成功入围中国盆景顶级赛事‘中国鼎’,玉合赢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今年,基地预计生产230万盆小微盆景,产值可达2亿元。」谈及自己的盆景事业,作为山东玉合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高国清充满自豪。伴随着盆景产业欣欣向荣,高国清也在积极筹备着「盆景+」的发展路径,以多元产业促乡村振兴。

作为业内最大的蝴蝶兰研发、种植基地,玉合赢花卉基地内,67个不同品种的蝴蝶兰蓬勃生长,其中,具有玉合赢品牌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达17个。与此同时,高国清还探索打造了一个集花卉购物、园艺体验、花园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花园中心,通过推广园艺「宜家」模式,带动本土花卉绿植消费。历经3年发展,「玉合赢」这个集自动恒温植物培育温室、食用菌工厂化培育基地、菌棒自动化生产、小微盆景等于一体的基地,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小微盆景+花园中心+食用菌基地」多元发展、特色突出、业态互补的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振兴关键在人才。高国清邀请专业盆艺大师龙飚先生携30余名盆景匠人在济成立「龙家班」,通过制作系统化、养护标准化,改变传统小微盆景产业非精细化管理模式,继而推动国货盆景走向国际。与此同时,高国清建立由人力资源部门主导的盆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基地打造黄河流域小微盆景精细化产业基地、人才聚集洼地、产业示范高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关注小微盆景,参与到「盆景+」产业中。

小微盆景以人才为引领,食用菌更是如此。郭新华便是高国清请来的技术指导负责人,在他的指导下,基地的平菇喜获丰收。依托完备的人才体系,高国清计划以「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大力推广平菇栽培技术,集成平菇周年绿色高效栽培等生态种植模式。

「传统食用菌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连续化、周年均衡供应要求,实现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了人才,高国清还准备依托现代农业科技,通过提供高密度、立体化栽培环境,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目前,菌包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预计今年10月初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年生产一级菌种15万支、菌包600万袋以上,新增产值2000万元。

钢城区金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新强——

耕耘黄土地 收获「金世界」

6月25日,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不惧烈日,来到农田里查看小米的长势。他就是史新强——齐鲁乡村之星获得者,济南市钢城区金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高峪村位于钢城区艾山街道,有着优质的小米品种和适宜的种植环境。2020年,史新强回家探亲时发现,由于种植模式分散、销售渠道落后,村里种植小米的农户越来越少,加之随着村庄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村庄人口结构改变,童年里味道香甜的小米已经很难再品尝到了。他决定要为改变家乡出一份力。

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史新强创办了合作社,并注册了「高峪金谷」商标。「第一年收获以后,卖不出去,成堆成堆的小米积压在仓库里。」合作社创办之初,史新强面临很多问题。他带着产品跑遍了周边的市场,却由于产品知名度不高常常吃到闭门羹。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村「两委」向他伸出了援手。村「两委」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人脉,积极联系各大企业、超市,为合作社的产品争取到了订单。合作社的产品逐渐被市场认可,并打开了销路,订单量不断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认准我们的小米,老顾客更是提前预订,每到丰收季,订单多得都来不及打包。」聊起如今的合作社,史新强感慨万千。

本着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在合作社的运营中,史新强始终坚持品质至上,从种子的挑选到种植过程的管理,再到收获后的加工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最优质的小米。

如今,在史新强的带领下,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级示范社」,实施水肥一体化种植,推广滴管喷灌覆盖技术,实现节水50%、节肥30%;建设1200平方米金谷加工储存车间,配套小米加工大型设备;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500余户参与农产品生产,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史新强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今

年,我计划联合胡家宅村打造一个2000亩的高标准种植基地,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实现小米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史新强说,「合作社还将积极探索小米空心面、小米酒等延伸产品,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莱芜区杨庄镇朱屈街村党总支部书记朱生军——

让致富法宝真正在农村落地生花

让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村增加集体收入,需要什么样的「致富法宝」?在村党总支部书记朱生军的带领下,莱芜区杨庄镇朱屈街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17年,朱生军担任朱屈街村党总支部书记。看到村民们只能依靠种地吃饭的现状,他一直在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方面想办法、下功夫。自上任以来,他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队伍,「开源拓渠」引进人才,率领村民投身产业发展,以实招、实干实现增收致富,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了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局面。

朱生军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他说:「村书记只要跑在前、作表率,班子就有凝聚力、战斗力,党员群众就有盼头,村庄才有发展活力。」为此,他以「发展要靠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工作思路,打造出「1+5+66」的党建格局(1个五星党组织+5个班子排头兵+66个党员66面旗帜)。在讨论村庄产业振兴、民生实事、基层治理等重要问题时,党总支雷打不动坚持「周例会」「晨碰头」制度,明确工作重心、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杜绝了「撞钟和尚」情况出现,让每一个村「两委」成员都成为乡村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朱生军认为,要实现村庄发展,既要「开源」,还要「拓渠」,才能引得人才活水来。注重发挥「田专家」「土秀才」的作用,培养年轻人为村级后备力量。此外,每半年邀请在外创业人士召开一次专题协商会议,共同研究村庄发展问题,借助乡贤能人的广阔思路,助力村集体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朱生军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增加集体收入,两年时间连片流转土地140余亩,通过村民入股、集体管理的方式运营,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实现集体和村民「双赢」。他积极对接上级各部门政策资金,先后争取到中央扶持资金腌制产业园项目和光伏太阳能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4万元。他还立足本村实际打造村企共富格局。2019年与新希望六和公司达成协议,利用本村的地下水资源打深井2处,铺建管道1500余米,除了用于农田灌溉,还满足了企业用水需求,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经与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多次沟通交流,村集体于2022年成立济南市莱芜区朱屈街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签署第三方外包协议,为万兴公司承担起装卸搬运、绿化等劳务服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实现了集体、个人、企业「三方共赢」。

商河县沙河镇大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敬芳——

百万村的「领头雁」 振兴路的「奋斗者」

「你印象中,村里那条路还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吗?7年时间,大仉村搭乘上乡村振兴的快车,实现了小乡村的大蜕变。」说这话的是商河县沙河镇大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敬芳。至于怎么借春风,他有自己的一套。

「党建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李敬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2017年担任大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持续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1+X」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坚持一名党员树起一面旗帜,服务X名群众,强化党员在源头化解、维护稳定、协调联动等方面的职责,有效化解群众信访诉求,维护村庄稳定,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原先村委会破旧不堪,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基本需求了,是时候修建新党群服务中心,再修建一个广场了。」李敬芳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把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的想法与大家商议,得到了大伙一致同意。说干就干,李敬芳多方协调资金180万元,新建5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改善了办公条件,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党群服务工作。他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党群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重大事项面前,干群团结,配合默契。他坚持民主集中,注重「聚民智、和民力」,深化「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支部建设、村庄发展列入村民质询内容,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打通政策落实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大仉村地势较低,夏季经常受到涝灾影响,旧称「大仉洼」。由于土壤盐碱化严重,大量土地荒芜,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面对村庄现状,李敬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8年初,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商河县掀起了土地流转热潮,闲置土地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这也让他看到了村庄发展的机遇——实施土地流转,让村集体和群众双受益。干群一心,其利断金,有资金出资金,有机械出机械,有人工出人工,对「大仉洼」进行大规模填埋整理,按照「小块并大块、沟洼变土地、四旁归集体」的原则,整理出村集体土地1150亩,整体流转给沙河镇畜牧龙头企业现代牧业(商河)有限公司,种植青贮饲料,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90余万元。就这样,大仉村赚到了「第一桶金」,贫瘠的土壤变身成了生财的「聚宝盆」。

为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他抢抓机遇,开展中介服务,积极推动「村企合作」,做起了青贮种植收购、农机具租赁的「牛经纪」。每年为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收购青贮提供服务,出租大型农机具70余台,促进村集体增收6.9万元。同时,他积极协调处理涉及企业的环保投诉、交通运输等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生产环境。在此基础上,现代牧业每年拿出2个管理岗名额锻炼村干部,并每年向村庄吸纳用工30人,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互利共赢。

2020年,李敬芳探索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吸纳14户农户入股,借助「强村贷」「惠农贷」筹资550余万元,同年4月成立商河县绿丰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3个,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带动社员增收260万元。「村集体有了钱,当然要建设村庄、回馈群众。」这是李敬芳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先后投入500万元提升文化广场、护堤水渠、村庄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施,拆除废弃房屋10处、断壁残垣8处,让村庄更加整洁干净、舒适宜居。

(济南日报 记者:刘阳 杜娜 亓楠楠 邵明红 通讯员:孙化鹏 孔雪 李静芸 赵洋 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