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农村妇女的致富之路,1980年代土地变革,最后带动更多人走致富路

2024-07-08三农

第一章

1982年,春天刚刚来临,我们村子里的田野上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我叫张秀英,今年32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去年冬天,我的丈夫李大山因病去世,留下我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 。大儿子今年10岁,小女儿才5岁,正是需要照顾的年纪。

那时候,我们村里还是集体生产队的模式。每天早上天不亮,我就得起床给孩子们做好早饭,然后赶到生产队集合。队长分配完工作后,大家就各自忙活开了。我常常被分配到最累的活儿,比如挑水、施肥、除草。 干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还得照顾两个孩子,洗衣做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我咬牙坚持着,心里想着总有熬出头的一天。

村里人都说我命苦,丈夫走得早不说,还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有些长舌妇甚至说我应该改嫁,把孩子送给公婆。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忍不住红了眼眶,但从没想过放弃。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孩子们抚养长大,让他们将来有出息。

就在这时,一个重大的变革悄然而至。1983年初,我们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支书王大叔挨家挨户地解释这个新政策,说是每家每户都可以承包一块地,自己种、自己收。刚开始,很多人都将信将疑,觉得这跟以前的生产队模式差别太大了。

我却看到了希望。虽然没有丈夫帮忙,但我想,只要肯吃苦,总能把日子过好。于是,我主动找到村支书,表示愿意承包地。王大叔有些犹豫,担心我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能不能干得了这么多活。我坚定地说:"大叔,您放心,我一定能行!"

就这样,我承包了家里的3亩地。拿到承包合同的那天,我激动得一宿没睡着。躺在床上,我不停地想着该怎么种这块地,怎么才能让它产出最多的粮食。我知道,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一家的生计,更是我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带着工具来到了地里。看着眼前这片荒芜的土地,我心里充满了期待,也有些忐忑。我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锄头,开始翻地。每一铲下去,我都仿佛看到了希望在萌芽。

可是,困难很快就来了。由于缺乏经验,我种下的第一批庄稼长势并不好。邻居老李看不下去了,主动来指导我。他告诉我要注意选种、施肥的时机,还教我如何防治病虫害。我认真地记下每一个细节,决心要把这些知识都学到手。

春去秋来,第一年的收成并不理想。看着那点可怜的收成,我心里难过极了。晚上,我抱着两个孩子哭了一场。大儿子懂事地安慰我:"妈,别哭,明年我们一定会有好收成的。"他的话给了我力量,我擦干眼泪,暗下决心要继续努力。

就在我准备明年再战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村里要选派几个人去县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村支书居然把我的名字报了上去。我又惊又喜,但也有些担心孩子们没人照顾。邻居王婶主动提出帮我照看孩子,我这才放下心来,收拾行李踏上了学习的旅程。

第二章

1984年春天,我怀着满腔热情回到了村里。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去。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了地里的土壤情况。根据培训时学到的知识,我开始调整种植计划,决定尝试种植一些新品种的水稻。

邻居们都觉得我在冒险。老李劝我说:"秀英啊,你还是种老品种吧,保险些。"我笑着回答:"放心吧,我有把握。"其实心里也没底,但我知道不尝试新东西,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春耕时节,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播种、施肥、除草,样样都亲力亲为。有时忙起来,连吃饭都顾不上。大儿子常常帮我把午饭送到地里,看着他瘦小的身影,我心里既心疼又欣慰。

夏天到了,我种的新品种水稻长势喜人。邻居们看着我地里郁郁葱葱的景象,纷纷来打听经验。我把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可好景不长,七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差点毁了我的心血。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我的稻田里积满了水。我心急如焚,顾不上自己的安全,冒着大雨跑到田里查看情况。

看到田里泡得发黄的秧苗,我的心都要碎了。但我没有放弃,回想起培训时老师教的抢救方法,我连夜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排水、扶苗。我们在田里忙活了整整两天,总算把大部分秧苗救了回来。

这场抢收让村里人对我刮目相看。村支书王大叔专门来看望我,夸我有毅力、有头脑。我心里暖暖的,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秋收时节,我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我种的新品种水稻不仅没有减产,反而比往年增产了不少。看着金黄的稻穗压弯了枝头,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孩子们也高兴坏了,在田埂上跑来跑去。

丰收的喜悦还没有平息,一个意外的消息又让我措手不及。县里要在我们村建一个农业示范基地,需要征用一部分土地。而我承包的那块地,正好在征地范围内。

村支书找到我,说明了情况。他表示可以给我调换其他地块,但那些地都是些贫瘠的山坡地。我站在自己辛辛苦苦耕种了两年的田地边,心里五味杂陈。付出那么多汗水才有了今天的好收成,难道就要这样放弃吗?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县里的领导来村里视察。他们听说了我的事迹,专门找我谈了话。领导说:"张秀英同志,你的精神很可贵。我们这个示范基地,就需要你这样有干劲、有技术的人来参与。"

这番话让我看到了新的希望。也许,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握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什么挑战,我都要勇敢地面对,为了孩子,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三章

1985年春天,我正式加入了县里的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这个决定让我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忐忑的是担心自己能否胜任这个新角色。

示范基地占地面积比我原来承包的地要大得多,足足有50亩。我被安排负责其中的10亩地,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刚开始时,我有些不适应。以前只管3亩地,现在一下子变成了10亩,工作量陡然增加。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忙到太阳落山才能回家。

有一次,我在地里干活到深夜,回家时发现小女儿发高烧。我心疼得不得了,赶紧抱着她去镇上的诊所。医生说是感冒引起的,没什么大碍,但还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从那以后,我更加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尽量把工作安排得更有效率。

基地里引进了许多新技术和新设备。我像海绵吸水一样,努力学习每一项新知识。县农业局的专家们经常来指导,我总是第一个到场,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渐渐地,我掌握了水稻杂交育种、蔬菜大棚种植等先进技术。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那年秋天,我负责的区域获得了丰收。水稻亩产达到了800斤,比普通农户高出近一倍。蔬菜大棚里的反季节蔬菜也卖出了好价钱。看着满仓库的粮食和蔬菜,我感到无比自豪。

丰收的喜悦还没有平息,一个意外的挫折却打击了我。有人举报说我在管理基地物资时有问题,怀疑我中饱私囊。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让我措手不及。我一向以诚实守信为人处事,怎么会有人这样诽谤我?

调查组来了,仔细核查了每一笔账目。那段时间,我度日如年,生怕哪里出了纰漏。好在最后调查结果证明我是清白的,举报纯属无端猜测。虽然洗清了冤屈,但这件事还是给我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当我心灰意冷,想要退出示范基地时,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有天晚上,大儿子偷偷塞给我一个小本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他记录的我这些年来的奋斗历程。最后一页写着:"妈妈是我们村最棒的人,我长大了也要像妈妈一样勇敢。"看到这里,我眼泪夺眶而出。

我明白了,我不能就这样放弃。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们,我必须继续坚持下去。我决定用更加出色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能力。

第四章

1986年,我重整旗鼓,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这一年,我主动请缨,承担了示范基地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引进和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这个项目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颗粒无收。但我相信,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为了这个项目,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田间地头。每天天刚亮,我就来到试验田,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记录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晚上回到家,我还要整理白天的笔记,研究改进的方法。

孩子们也慢慢长大了,变得更加懂事。大儿子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还常常帮我整理资料。小女儿虽然年纪小,也会给我端茶倒水,让我倍感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新品种水稻不仅成功种植,而且产量和品质都远超预期。县里专门组织人来参观学习,我的事迹也被报道在了县报上。这次成功,不仅证明了我的能力,也为示范基地赢得了荣誉。

然而,成功的背后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示范基地的名声越来越大,慕名而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我不得不经常外出,给其他村庄的农民传授经验。这样一来,照顾家庭的时间就更少了。

有一次,我连续一周在外地培训,回家时发现小女儿生病了。看着女儿虚弱的样子,我心如刀绞。我开始反思,是不是太过专注于工作,忽视了家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小李。她主动提出要帮助我照看孩子和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起初我有些犹豫,但看到小李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慢慢放下心来。有了小李的帮助,我终于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心里的负担也轻了许多。

1987年秋天,我们村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好消息。县里决定把我们的示范基地扩大为农业科技园,计划引进更多新技术,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这个消息让全村人都兴奋不已。

作为示范基地的骨干,我被任命为新科技园的副主任。这个职位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科技园建设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姐妹受益。

回想这些年的奋斗历程,我不禁感慨万千。从一个不起眼的寡妇,到现在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条路走得艰辛却也充实。我最大的欣慰,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妇女受到我的鼓舞,勇敢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心中充满了希望。我知道,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挑战,但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孤军奋战的寡妇了。我有了更多的同伴,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看着日渐成熟的庄稼,听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片土地,承载着我的汗水和梦想,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知道,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继续在这片热土上耕耘,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也为了我们村更多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