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1990年农村少年数次高考失利,寒门贵子难出,但敌不过中国人团结

2024-07-08三农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1982年,我出生在河南省某个偏远的小山村。我叫李建国,家里有爸妈和一个妹妹。 爸爸是村里的木匠,妈妈在家务农。我们家境贫寒,但父母对我和妹妹的教育却很重视。

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没通电。每天晚上,我就借着煤油灯的微弱光芒做作业。有时候实在太黑了,我就跑到村口的大树下,借着月光继续学习。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从小就立志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上初中时,我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去县城上学。风雨无阻,从不缺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然而,高考的结果却让我和全家人都失望了。 第一次高考,我发挥失常,离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差了50多分。看到录取通知书上那所普通大专的校名,我心如刀绞。

"没事的,儿子。明年再来一次,爸妈相信你一定能行!"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妈妈默默擦着眼泪,我知道她心里有多难过。

我决定复读一年。那一年,我几乎与外界隔绝,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然而,命运似乎跟我开了个玩笑。第二次高考,我的分数竟然比第一次还低了10分。

我彻底崩溃了,整整一个星期没有走出房间。我觉得自己太没用了,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浪费了家里本就不多的钱。

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妹妹敲开了我的房门。她递给我一个破旧的存钱罐,里面叮当作响。"哥,这是我这些年攒的钱。你一定要继续考,我相信你能行!"妹妹的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看着妹妹稚嫩的脸庞,我突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明白了,我不能放弃,因为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这个深爱我的家庭。

我擦干眼泪,重新拾起课本。这一次,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成功。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努力,每天学习到深夜,连做梦都在背诵知识点。

村里人都说我疯了,觉得我在做无谓的挣扎。但我的家人始终默默支持着我。爸爸减少了木工活,专门给我补习数学;妈妈变着法子给我做营养餐;妹妹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

就这样,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我迎来了第三次高考。考试那天,我的手心全是汗,但内心却异常平静。我知道,不管结果如何,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考完后的日子是煎熬的。每天我都会守在村口的广播站,等待播报录取通知。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我被省重点大学录取了!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冲回家,紧紧抱住了我的父母和妹妹。我们相拥而泣,泪水中饱含着喜悦、骄傲和解脱。

然而,就在我们沉浸在喜悦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宁静。村长急匆匆地跑来,脸色凝重地对我说:"建国啊,你爸爸在工地出事了......"

第三章:风雨同舟

村长的话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将我们全家从喜悦的顶峰打入谷底。我顾不上其他,立刻跟着村长赶往医院。一路上,我的心跳得厉害,脑子里不停地回想着爸爸的音容笑貌。

到了医院,我看到爸爸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双眼紧闭。医生告诉我们,爸爸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伤到了脊椎,可能会终身瘫痪。这个噩耗让我们全家陷入了绝望。

我握着爸爸的手,心如刀绞。就在几个小时前,我们还沉浸在我考上大学的喜悦中,如今却要面对这样的打击。我忍不住痛哭起来,懊悔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如果我早点出去打工,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妈妈抱着我,轻声安慰道:"建国,不要自责。这不是你的错。你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上大学,现在你终于做到了,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擦干眼泪,看着病床上的爸爸,下定决心要照顾好他。我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能治好爸爸的方法。我跑遍了县里所有的医院,甚至不惜借钱带爸爸去省城看病。

同时,我也没有放弃学业。每天,我都在医院和家里两头跑。白天照顾爸爸,晚上回家看书。虽然辛苦,但我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慢慢地,爸爸的情况有了好转。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他终于能坐起来了。看到爸爸脸上重新露出笑容,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家里的经济状况却每况愈下。医药费如同无底洞,很快就耗尽了我们的积蓄。 眼看着开学在即,我却连学费都凑不齐。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村里的乡亲们得知了我们家的困境,纷纷伸出援手。有的送来粮食,有的借钱给我们。就连平时跟我们家关系不太好的张叔,也主动提出要借钱给我交学费。

我被乡亲们的善意深深感动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邻里之情。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乡亲们的恩情。

就在开学前夕,爸爸终于能够站起来了。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我面前,说:"儿子,爸爸没用,差点耽误了你的学业。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我紧紧抱住爸爸,泪水再次夺眶而出。我知道,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期望。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

带着全家人和乡亲们的祝福,我踏上了去往大学的火车。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责任感。

然而,我不知道的是,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我。大学里的生活,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第四章:破茧成蝶

初到大学,我就像个刘姥姥进大观园,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又陌生。城里来的同学穿着时髦,说话洋气,而我却还穿着村里的老布鞋,说着浓重的乡音。

很快,我就成了班里的笑柄。有人嘲笑我土里土气,有人背地里叫我"乡巴佬"。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待在这里。

但我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既然能考上这所大学,就证明我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我开始努力学习,试图用成绩来证明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时,我的成绩名列前茅。这让那些曾经嘲笑我的同学也不得不刮目相看。慢慢地,他们开始主动和我交流,请教学习方法。

然而,学习并不是我唯一的挑战。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我当过家教,也在学校食堂端过盘子。每天晚上,当其他同学还在宿舍玩闹时,我已经疲惫地趴在书桌上复习功课。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孤独和委屈。看着其他同学无忧无虑地享受大学生活,而我却要为生活奔波,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但每次想到家里正在辛苦劳作的父母,我就又充满了动力。

大二那年,我遇到了改变我命运的人——王教授。 他是我们系最严厉的老师,也是最受学生尊敬的人。有一次,他看到我在图书馆自习到深夜,主动过来和我聊天。

得知我的家庭情况后,王教授非常感动。他不仅给了我很多学习上的指导,还推荐我参加了一个重要的科研项目。在他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有了质的飞跃。

大学四年,我没有辜负家人和老师的期望。我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毕业典礼上,当我站在讲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时,我看到了台下父母和妹妹欣慰的笑容。

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爸爸买了一台先进的木工机器,给妈妈买了她一直想要的缝纫机,还给妹妹报了英语培训班。

看着家里一天天变好,我感到无比欣慰。我深知,这一切都是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我暗自发誓,要继续努力,不仅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还要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多年后,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村子。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但乡亲们的热情依旧如故。我看到当年借钱给我的张叔,他已经满头白发,但笑容依然灿烂。

我主动走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 "张叔,谢谢你当年的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张叔拍了拍我的肩膀,欣慰地说:"建国啊,你能有今天的成就,我们都替你高兴。你是我们村的骄傲!"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我的成功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更属于这片培养我的土地和这里的每一个人。

站在村口,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和希望。我坚信,只要心存梦想,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而我的故事,也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