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县中难出清北生?稳住师资生源才能不「塌陷」

2024-01-24教育

留住普通学生和优秀老师,就是留住信心和未来

近5年内,武汉大学社会学教师杨华等学者和学生走遍广东、湖北等9个省份一线调研,披露县域教育真实生态。调研发现,「双减」改革为激活教育生态提供了可能,但对县域而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外,更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县中塌陷」。(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以湖北某县中为例,虽是当地老牌的省示范高中,但2014年至2021年期间,中考成绩前100名有超过一半学生外流,前30名留在当地就读的学生仅占约15%,排名靠前的高分学生几乎全部流向某市省示范高中。一头「塌陷」,一头「垄断」,教育生态显然失衡。

尽管随着经济发展,县域人口外流是必然趋势,但县域高分学生因「掐尖」外流,断然不是一个好现象。

首先应该明确,「县中难出清北生」与「寒门难出贵子」是两码事。毕竟,尖子生还是尖子生,「寒门」出身不会变,只不过从县城流向了市区,改变的是平台与路径。

其次,「县中塌陷」更像是一种「不良循环」。市级学校以优厚条件「薅走」师资生源,能进一步扩大吸引力;县域学生成绩降低,优秀教师流失,学校所获资源和吸引力也降了档次。如此便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趋势——高分学生流失越多,普通学生升学越难,县城高中再难走出尖子生。

相比于「寒门天才」,广大留在县域学校的普通学生,更受「县中塌陷」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亟须探讨的话题。

眼下,以行政力量避免「掐尖」是政策主要导向,但调研发现,「严防掐尖令」反而致生源提前外流,以至于义务教育阶段便呈现结构失衡。这说明,仅凭「双减」或单一的改革举措很难重塑县城教育生态。

实现教育公平需从系统入手,一方面,政府负责托住底线,加强县域学校、薄弱学校建设,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市场负责放开上限,鼓励民办学校发展,提供托管服务强化县域公立教育责任。从「塌陷」到「崛起」,唯有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教学质量,才能重塑县域教育。

诚然,培养人才不能单纯以「清北」论,但一个学校能走出多少清北生,是一个现实且直观的依据。2023年高考中,彝族男孩木乃约热考上北京大学,被人称为「陷中」的奇迹,可奇迹能有多少?对于县域学生,能否顺利升学或步入名校,需要更多机会。

留住普通学生和优秀老师,就是留住信心和未来。我国县中的数量占据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如何稳定县中、支持县中、提高县中的教育质量,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email protected]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