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厚重古拙-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梅瓶图像研析

2024-02-19收藏

厚重古拙-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梅瓶图像研析(器物上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

原创 一蝉 逸美术馆

【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平面图】局部

此梅瓶器身上由古代瓷绘工匠

书有金文作为器物装饰,内容是:

「金文入洞,天马行空,马到成功「

书体是仿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金文

文字有明显的浮雕效果, 厚重古拙

在历代瓷器纹饰上

以凸金文作为独立纹饰的还比较少见

【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梅瓶立面图】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

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

所以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

具有古朴之风格

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

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平面展开图】

关于金文

【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平面图】局部

金文也叫钟鼎文

是中国古汉字中的书体之一

它指的是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

因当时的青铜被叫做金而得名金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

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乐器以钟为代表

「钟鼎」就成为青铜器的代名词

西周【 大盂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大盂鼎铭文】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金文出现的时间在商周时期

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

因金文还保留着部分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

金文即可以算是甲骨文的继承者

也可以算是甲骨文的起源

金文与甲骨文相比,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

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周 【 毛公鼎铭文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周时期由于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

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

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

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

成为象征统治者社会地位、政治权力的重器

每每遇有重大事件,都要作器勒铭

珍藏宗庙,以期"子子孙孙永宝用"

【商代铭文中的族氏图像】

金文起源自人类的物权意识

古人常在自己贵重财产

青铜器上标识物权

写下家族的族徽图案

和物主名字等简单的标识

【 商代「父甲」男子青铜器上的铭文 】

最初的金文都是家族的标记:族徽

族徽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

类似于一种图像文字

介于文字和图画之间,从商代晚期开始

青铜器上开始用文字刻写的物主标记

这类物主标记青铜器铭文大部分形式是:

主人是谁,在家族中的称谓,文字很简单

战国 【龙凤人物图】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战国 【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金文的内容常常是关于当时

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

的活动或事件的记录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重大事件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

被古代学者所研究

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主要资料

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文字

战国 【乐舞女子】彩陶俑

战国 【刺虎图】局部 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战国 【彩绘出行图】帛画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近现代【容庚撰「金文编」】手稿

金文应用的年代

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

约800多年 , 金文的字数

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笔道肥粗

弯笔多,团块多,与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

商代【司母辛铜方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根据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

金文的特征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是:殷商时期

商代的金文内容一般较简短

只有一两个或十个字左右

多数是氏族、人名、被祭祀祖先名

和器名、制造人的名字以及族徽等

商代的金文中有不少象形文字

这是商代金文特有的现象特征

这些象形字较甲骨文更原始而写实

可以说是金文中较为古老的字体

商朝【后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朝【后母戊鼎铭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代时期铭文的字体均端严不苟

其款识笔划锋锐、气魄雄伟,代表作有:

司母戊鼎、戌嗣子鼎、司母辛鼎等

虽字少却独具风格,有的朴拙凝重

有的流畅瘦劲,开启了西周金文的先河

西周【大盂鼎铭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二是: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金文有了较大发展

由于西周礼器极盛

因而留存于世的金文数量十分可观

这一时期著名的重器有:

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小克鼎等

春秋战国【王孙遗者钟铭】局部

三是:东周时期

东周金文,自平王东迁以降

铁器渐见,钟等青铜乐亦渐多

且亦能铸文于青铜器外侧

故金文所录,已非如当初般

只为王公大臣之事

战功、音阶等,皆有铸录

此时金文被广泛使用,堪称全盛时期

【秦诏版铭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秦诏版铭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四是:秦汉时期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书同文

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

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

于是金文渐衰,及至汉代

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

青铜之器,不复使用,金文便不见于史

秦【石鼓文】局部

先秦时期有少量石刻文字

其中最著名的是【石鼓文】

这些石刻文字与同时代金文风格非常接近

石鼓文属于晚期的秦系文字

作品书写熟练,线条均匀、平直

字结构端正而匀称,排列整齐

它与日后秦代创制的小篆只有一步之遥

关于金文的代表作

【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平面图】局部

金文出现的时间在商朝时期

至周朝时为鼎盛期

商朝金文代表作有【戍嗣子鼎】

周朝金文代表作有【毛公鼎】、【散氏盘】

和【虢季子白盘】、【大盂鼎】

现将代表作介绍如下,供大家欣赏

商 【 戍嗣子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戌嗣子鼎】铸造于商晚期

1959年河南安阳高楼床后冈出土

通高为48厘米,口径为39.5厘米

该鼎折沿方唇,深腹圜底,立耳外侈

蹄形半空圆足,口下有6组兽面纹

以扉棱为鼻,云雷纹为底,足上端饰兽面纹

其铭文虽只有三十余字

其内容清晰记录了王对器主之赏赐事件

商 【 戍嗣子鼎铭文 】

【戌嗣子鼎】铭文为:

丙午,王商戍嗣子贝廿朋,在阑宗。

用作父癸宝鼎。隹王大室,在九月。犬鱼

从 【戌嗣子鼎】 铭文内容来看

此时商代已经处在边境危急,外敌侵扰

为此需要全民动员参加戍边

这正是商代晚期形势的纪实

也是一篇难得的商代历史参考文献

商 【 戍嗣子鼎铭文 】局部

【戌嗣子鼎】初看铭文字体大小不整齐

但笔道铸刻清晰,雄伟有力

有的字体还具有典型的波磔体风格

和殷墟甲骨类似

这篇铭文文字的象形程度很高

但是,笔致的精到和结体的成熟

已经显示出当时人们对书写技艺的把握

并对汉字形体美的感觉已到非常高的程度

此铭书写者水平很高,铸刻也较为精致

是商晚期较为精彩青铜铭文书法作品之一

西周 【 毛公鼎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

口沿上有厚实高大的双耳

颈部的两道凸弦纹之间饰以精美的重环纹

腹如半球形,足呈马蹄形,造型浑厚朴实

内壁有铭文497字

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字最多

西周 【 毛公鼎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毛公鼎铭文 】局部

【 周宣王画像 】

【毛公鼎】讲述的是周宣王即位之初

非常想振兴朝政,自己又经验不足

于是,请叔父毛公帮其治理国家的大小政务

毛公辅宣王就像当年周公辅成王一样

兢兢业业,立下大功,宣王给予了很多赏赐

毛公为报答天子的恩德,铸鼎以示后代

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

【 毛公鼎铭文 】局部

毛公鼎铭文有32行499字,是现存最长铭文

是周宣王时代的完整的册命

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

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

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

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

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

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

这段铭文叙事十分完整

记载详实,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 毛公鼎铭文 】局部

从书法上来看

整体布局完美,笔法圆润精严

线条浑凝拙朴,字体瘦劲修长,仪态万千

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风貎

鼎身铭文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

奇逸飞动,气象浑穆

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

较散氏盘稍端整

【 毛公鼎铭文 】局部

西周晚期【 散氏盘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散氏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

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

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

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

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

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西 周 绘画 图片 】

西周晚期【 散氏盘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散氏盘大约于清代前期在陕西凤翔出土

清康熙时,扬州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

后又归于扬州洪氏

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

清嘉庆十四年

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毓宝

从扬州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内府

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

1924年逊清内务府清查时,发现於养心殿库房

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它文物

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

抗战时曾南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西周晚期【 散氏盘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散氏盘铭文 】局部

散氏盘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文字

在结构上呈现出蜾扁的风格特征

在方整中含有圆意

就其单字而言无一不打破对称、平正的惯例

不仅呈横向的欹侧之势

而且变通常的右高左低为左高右低

字势向右下倾斜,然姿态自然,变化莫测

字间呼应,随势生发,字形开张,妙趣横生

在朴茂厚重之中,又添加些雄强的意蕴

显得博大、宽厚,让人感到一种生气的存在

【 散氏盘铭文 】局部

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

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

其线质是能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

粗犷与内蕴极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它既不同于早期以时有肥厚用笔

及点团来华饰其形,呈现出线与块面的结合

也不同于其后的晚周金文刻意整饬

而是于不规整之中见其错落摇曳之趣

给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泼的艺术美感

散氏盘既凝重遒美,又不失潇洒畅达

这就是散氏盘铭文的魅力所在

【 散氏盘铭文 】局部

【 散氏盘铭文 】局部

【 散氏盘铭文 】局部

西周【 虢季子白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县虢川司出土

铸造于公元前816年

是西周晚期一件具有记功、记事性质的祭祀礼器

长137cm,宽86cm,高39cm,总重量215千克

是迄今为止所见最大的商周青铜盘

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国宝

【 虢季子白盘图片 】

【虢季子白盘】 形制奇特

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

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

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

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

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盘为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

当时盥洗以匜倒水,用盘承接

【 虢季子白盘铭文 】

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

讲述的是虢国的季子白

受周宣王之命带兵征伐裣犹大获全胜

为表彰季子白的战功,宣王特命铸一青铜盘

在周庙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将铜盘赐给他

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虢季子白盘】

【 虢季子白盘铭文 】局部

【 虢季子白盘铭文 】局部

虢季子白盘铭文字形较大

从书法上来看 , 文字结构严谨

笔画圆润遒丽,布局和谐,体势在平正

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

章法上,字与行之间排列整齐

呈现出清丽秀逸的整体格调

已开【石鼓文】、【秦公簋】的先路

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之精品

【 虢季子白盘铭文 】局部

【 虢季子白盘铭文 】局部

西周【 大盂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

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

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

1959年转至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高101.9cm,口径77.8cm,重153.5千克

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

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

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

【 周康王画像 】

【 大盂鼎 】局部

【大盂鼎】内壁有铭文291个字

记录的是周康王

任命大臣盂作为军事统帅的经过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大盂鼎铭文 】局部

【 大盂鼎铭文 】局部

从书法上来看

通篇遵守横平竖直、一字一格的形式

每一个字无论点画多少

都占有相同的面积,整齐划一

体势严谨,结字、章法十分质朴平实

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

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

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

【 大盂鼎铭文 】局部

【 大盂鼎铭文 】局部

大盂鼎铭文属西周早期金文

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

加之大盂鼎器形巨大

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

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面貌

从而为世人所瞩目

关于名家金文书法作品

【元明黑釉凸白色金文铭文平面图】局部

金文的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金文属于大篆字体

主要用在书法、篆刻上面

因金文字形极具艺术性,装饰美

得到历代书画家的钟爱

下面就来欣赏部分书画家写的金文作品

清 任淇【 金文书法 水墨色笺 】立轴四幅

吴昌硕 近现代【 金文书法】

清 何绍基【铜鼎文屏】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顾廷龙 现当代【 金文书法】

褚德彝 近现代【 金文 四屏】

罗振玉 近现代【金文临古】 扇面 水墨纸本

丁佛言 近现代【 金文四屏】

曾熙 近现代【金文五言联】

王福厂 近现代【 金文书法】立轴四屏

蔡铣 王福厂 现当代【 松枝双鼠 金文书画】

容庚 现当代【金文书法】

童大年 现当代 【金文书法】

沈兼士 近现代【 金文书法 】立轴

王福庵 现当代【金文书法 】水墨纸本

陈衡恪 近现代【集大盂鼎金文】

马公愚 现当代【节临金文】

蒋维崧 现当代【金文「惠风和畅」】

吴稚晖 现当代【金文五言】

董作宾 现当代【金文八言联书法】

童大年 现当代 【金文】立轴

沙曼翁 现当代 【金文六言对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