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物

NASA隐藏的黑暗实验!超越种族的爱情,结局竟如此残酷

2024-09-11动物

1966 年 10 月,迈阿密郊外一间实验室中,一只海豚出现了奇怪行为,它不再像往常一样快乐,变得焦躁不安,甚至用它的身体猛烈撞击水池边缘。一开始,研究人员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异常行为,但随着时间推移,海豚的行为越来越怪异。一天早晨,研究人员发现这只海豚竟然静静沉入池底,不再浮上来呼吸。他们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海豚的呼吸方式与人类不同,他们的呼吸是有意识地进行,不是自动的,它们没有鳃,无法直接在水中呼吸。因此海豚必须定期浮上水面,靠喷气孔呼吸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已经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这只海豚竟然选择自我了结,而它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它爱上了一个人类。

为什么一只本该在海洋快乐生活的海豚会被囚禁在实验室里?实验过程还发生了哪些事情?竟然会让一只海豚爱上人类?

托马斯岛是一座隶属于美国的岛屿,位于加勒比海,属于维尔京群岛的一部分。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和繁华的港口文明,每年都吸引数百万游客到此一游,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人人眼中的热带天堂曾经进行了一场打破物种界限的禁忌实验,而这场实验的资助方竟然是NASA。

一九六零年代初期, NASA 正在全力推动太空探索计划,此时他们不仅关注如何把人类送上月球,更开始考虑与外星智慧生命接触的可能性。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名叫做约翰的科学家进入NASA视野。此人是一名神经科学家,曾经在二战时期参与美国空军高空飞行生理学研究。二战结束以后,他开始投入大脑的研究。此时他注意到海豚的大脑相对于体重来说相当的大,在动物界中几乎仅次于人类,而且海豚的大脑皮质具有高度皱折,这通常是高智能的标志。约翰相信海豚是极为聪明的生物,他们甚至会合作捕猎。于是约翰决定对其展开研究。

1957 年的某一天,约翰的妻子玛丽来到了实验室,见约翰正在与助理交谈,便在一旁等待。然而,就在等待的过程中,玛丽发现一旁的海豚不断发出声音,仔细一听,海豚似乎是在模仿约翰说话。玛丽立刻告诉约翰,这一现象令约翰大感震惊,他立刻投入了研究,他发现海豚不是在模仿人类说话,而是在尝试与人类沟通。这怎么可能呢?虽然古希腊的神话曾经描述有海豚救人,有海豚与人类沟通的例子,那毕竟只是传说。然事实就摆在那边,经过几次观察,约翰的直觉告诉他,海豚真的在努力与他沟通,于是为了要确定这件事情,约翰四处寻找资金,并在 1961 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人与海豚】的书籍,竭尽全力将海豚可以与人类沟通的事情推向公众。

在这本书中,约翰大胆预测,未来海豚可能会被视为与人类平等的智慧生命,并在联合国代表海洋动物发声。他甚至还说,说不定海豚是一种高度进化的外星物种。这个想法引起传奇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的重视,法兰克一生都在寻找外星文明,并于1961 年提出了德雷克方程式,这个公式可以用来预估银河系可能存在多少可以与我们联络的外星文明。当时法兰克注意到了约翰的研究,他认为人类必须要在寻找外星文明的同时,做好随时与外星人沟通的准备,他相信,如果人类能够与海豚建立有效的沟通,那么这种经验就可能可以应用在与任何形式的外星智慧生物交流上。于是,在法兰克的引荐下,约翰成功说服了NASA出资赞助。

为了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约翰在圣托马斯岛建立了一间名为海豚屋的实验室,这是一间专门为海豚打造的智慧建筑,一楼为海豚的水池区,二楼则是人类的办公居住区。每天涨潮的时候,海水都会从建筑物的左侧闸门进入,脏的海水会从建筑物右侧排出。实验进行了几个月后,一位意外访客的到访让实验逐渐进入高潮。

玛格丽特豪洛瓦特是圣托马斯岛上的居民,1964 年, 23 岁的她听闻岛上建了一个实验室,似乎正在进行有关海豚的研究。玛格丽特对此非常感兴趣,几乎每天都会来到实验室报到,约翰允许玛格丽特进入观看海豚。久而久之,约翰注意到玛格丽特与一只名为皮特的海豚非常亲近。海豚屋一共有三只海豚,分别是两只母海豚,一只公海豚皮特。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每当玛格丽特来的时候,皮特都会不停地跟玛格丽特互动。于是约翰询问玛格丽特是否愿意参与实验,并担任实验的关键角色,教导海豚说英文。玛格丽特一听立刻答应,因为她从小就非常喜欢海豚,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梦幻职业。玛格丽特并不具有专业背景,但约翰认为在这个环节上能与动物拉近距离,比起专业人士来说更加重要。果然,玛格丽特加入之后,皮特变得非常喜欢上课,但喜欢上课与成绩好坏是两回事。这也不能怪皮特,因为海豚不像人类有声带。一般海豚是靠位于喷气孔下方的鼻气囊发出哨音或者是咔嚓声。但要海豚发出人类的声音,则是要靠海豚上方的喷气孔。

令团队兴奋的是,通过几周的尝试以后,玛格丽特与皮特有了重大进展。皮特的发音开始贴近英文one two three。然而,皮特刚刚取得了一些进展,却又突然进入了停滞期。玛格丽特发现皮特开始抗拒上课,有的时候甚至还掉头游走。于是为了要让实验继续,玛格丽特向约翰提议要与皮特 24 小时住在一起。海豚是水中的生物,人不可能 24 小时与它待在一起,人不能进入水里,可以不让海豚进入人的世界。玛格丽特告诉约翰,她希望能彻底打破人与海豚之间的距离,拆掉实验室既有的格局,并将整栋建筑灌入海水。

约翰听完非常兴奋,几乎是立刻就同意了这个大胆的提议,于是,史上第一栋为海豚量身打造的别墅就这么诞生了。在重新规划下,海豚屋被分为三大区域,深水区、潜水区、干燥区。简单来说,这栋建筑物理除了实验室因为要存放仪器不能碰到水以外,几乎全部的空间包括二楼都被灌入高度46 公分左右的海水,这个高度大概是膝盖上方一点点,在这样的水位下,人类可以轻松行走,海豚也可以自由移动。为了要让海豚可以自由上下楼,研究团队还打造了一部电梯,这部电梯可以供人及海豚使用,电梯有两个按钮,一个在水上,一个在水下,海豚可以随时上下楼。

为了要实现完全住在一起的目标,团队还特别设计了水上家具,玛格丽特有一个吊挂在天花板上的桌子,平时玛格丽特在这里办公、写日记,偶尔也会在这里打电话与朋友聊天,跟皮特进行各种互动。偶尔两人还会来到二楼阳台坐坐日光浴。就连晚上睡觉,玛格丽特都是睡在一张高出水面的特制床上,而皮特则是睡在床下。除了朝夕相处之外,为了让皮特更加精准地学说话,玛格丽特还特别在嘴巴的周围画上了一圈白色,并把嘴唇涂黑,这样皮特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到玛格丽特说话时的嘴型。果然,在玛格丽特的努力之下,皮特的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每天早上他们都会互相打招呼。

皮特只花了一两个月就学会说一些基础的单字,比起人类的婴儿快上许多。 当时NASA科学家卡尔萨根,就是那位朝太空发送唱片,向外星人自我介绍的天文学家,也曾经来到了海豚屋,并对实验的结果提出质疑。他认为海豚说话的行为只是在模仿人类,并不能证明他们了解这些语言的意思。但约翰却不认同,因为当玛格丽特拿出球或者是各种形状的图片时,皮特不需要玛格丽特的提示,就会直接说出物体名称。还有当他们展示三颗球的时候,皮特不会只说球,而是会说数字。显示皮特不但会数,甚至还了解 3 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当玛格丽特说话的时候,皮特不会说话,而是静静聆听,等玛格丽特说完,它才会说话。这些行为都像是在与人类对话,而非是模仿。

然而,就在实验看似进展顺利时,玛格丽特注意到皮特开始出现了一些怪异的举动,它会时不时用嘴顶玛格丽特。有一次,玛格丽特想要给皮特上课,皮特竟然潜入到水底,轻轻用嘴巴划过玛格丽特的腿,皮特甚至出现了生理反应。此时,玛格丽特终于发现皮特想要坏坏,于是他让皮特乘坐电梯到一楼寻找另外两只母海豚。

起初这招还算管用,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皮特竟然开始拒绝与母海豚发生关系,只对玛格丽特产生坏坏反应,而且这个过程还越来越暴力,甚至导致玛格丽特的腿部受伤。这严重地影响英语课程的教授,于是为了要让学生恢复专心,老师决定从根源处着手。每当皮特出现生理反应的时候,玛格丽特都会用手释放万恶根源。在纪录片中,玛格丽特提到她会尽量温柔,因为这就是皮特的一部分。玛格丽特还发现在铲除坏东西以后,皮特会更加认真地上课。感觉皮特似乎也知道要给予一点回馈。一回生两回熟,皮特不再需要暴力表达需求,而是会温柔地摩擦玛格丽特,而玛格丽特也会温柔地回应它,让皮特感受到充满爱的语气、触感和情绪。

就在新模式的互动下,皮特越来越依赖玛格丽特,无论玛格丽特走到哪里,皮特都会跟着。有的时候玛格丽特休假外出,皮特还会焦虑地在房子里不断寻找玛格丽特,甚至玛格丽特与其他人说话的时候,皮特还会在一旁不断发出声音干扰,摆出一副吃醋的态度。有一次玛格丽特跟一名兽医说话,皮特故意摆动身体,溅起了水花,喷玛格丽特及对方满身是水。还有一次,玛格丽特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皮特竟然游到了玛格丽特的前面,轻轻顶她的手,似乎是在告诉她不要离开。特别的是,在实验日记中,玛格丽特还表示,她发现自己也开始对皮特产生依赖。

与海豚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长期浸泡在水中,让玛格丽特的皮肤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她的胯下。因为长时间穿紧身衣,导致她皮肤擦伤,晚上洗完澡之后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回到床上。可当她回到床上的时候,衣服已经被盐水浸湿,就算用毛巾擦干,湿气仍是会渗入她的床单及被子,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身体还会附着海水蒸发后留下来的盐巴,不只是生活上的不便,由于实验的关系,平常大部分时间海豚屋里面不会有其他人来访,日子久了,玛格丽特难免觉得孤单。

以上这些渐渐导致玛格丽特出现了忧郁情绪,每当她忧郁的时候,皮特都会发出声音安慰她,有的时候还会丢球给玛格丽特,要用玩球的方式调整玛格丽特的情绪,让她感到快乐。这些举动不但带给玛格丽特莫大的安慰,也让她感受到一种被关心的温暖。于是就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下,玛格丽特对皮特的感觉也出现了变化,她不再只是以实验的方式看待她与皮特的关系,而是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60 年代,嬉皮士文化席卷美国,嬉皮士们推崇和平、爱与自由,并致力于寻找灵性,迷幻药物如LSD大肆流行,将其视为通往更高意识和心灵觉醒的途径,这股潮流也吹进了海豚屋。 LSD 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很多国家都已经将它列为了毒品。约翰曾经多次注射LSD,然后他经历了强烈的意识转变,甚至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仿佛心智脱离了现实束缚,进入了一种全新认知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他能够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流动和不同物种之间的情感连结。

他开始思考,如果 LSD 可以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思想突破,那么同样拥有高度智能的海豚是否也能从中受益呢?如果能让海豚体验到这种认知提升,或许能为海豚和人类之间打开一扇全新的沟通大门。于是,他萌生了想要给海豚注射 LSD 的想法,这个想法遭到研究团队的强烈反对。然而,此时的约翰已经势在必行,不过在玛格丽特的坚持下,他没有为皮特注射,而是给那两只母海豚进行注射实验。

注射10 分钟过去,海豚没有任何特殊反应。这个结果让约翰无法接受,他偏执地认为应该要有一些突破,但什么都没有发生。此时约翰拿起了一旁的电钻,朝地面钻去,极大的震动惊扰了海豚,也震惊了NASA。最终NASA以实验没有显著效果以及实验违背了伦理为由,停止了对海豚屋的资助。在NASA停止资助后,研究团队很快解散了,玛格丽特无法留住皮特,因为皮特不是她的资产。

1966 年 10 月,海豚屋即将停止运作,约翰决定将海豚送往迈阿密的实验室。当时玛格丽特被告知三只海豚将会得到妥善的照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天,海豚们被装进了特制的水箱中,再由大型运输机送往迈阿密。过程中海豚非常惊恐,因为它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经过一番波折,好不容易抵达迈阿密的海豚也不好过,因为这间实验室与海豚屋有着天壤之别。实验室环境昏暗,不但没有阳光照射,海豚生活在非常狭窄的环境里。更糟糕的是,实验室缺乏水循环性,水面上浮着他们的排泄物,空气中充满了刺鼻的气味,这对海豚来说简直就是地狱。然而对皮特而言,这些可能都不是最痛苦的,真正让他痛苦万分的是玛格丽特的消失。他无法理解为什么玛格丽特不见了。

奥巴里是一名海豚驯养专家,曾经参与过海豚屋实验,当时他去探望过海豚。根据他的说法,来到迈阿密实验室后,皮特总是会不断探出头,四处张望,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也许是对人类的失望,也许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环境,皮特开始不怎么吃东西,精神状况也变得很差。曾经那只充满活力,对人类语言展现出惊人理解力的海豚,现在只剩下了绝望。最终它选择不再呼吸。另一名曾经参与海豚屋实验的兽医不讳言地表示,皮特是要自杀了。动物自杀是一个争议性话题,尽管海豚呼吸是自主性的行为,但专家并没有办法 100% 的肯定皮特是自杀,因为要判断自杀与否,必须要先知道皮特是否理解生与死的概念。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比特不是唯一一个爱上人类的动物,一位名叫做马尔科姆布罗纳的美国人表示,他曾经在1970 年代,受邀去拍摄佛罗里达乐园的海豚,并与海豚互动,在与海豚互动的过程中与一只名为多丽的海豚相爱,甚至还与他发生了不当行为。根据他的说法,多莉是自愿的,因为他也爱上了她。虽然这听上去像单方面的说辞,当马尔科姆再与多丽会面以后,多丽竟然也拒绝呼吸,最终导致死亡。

回到约翰博士在海豚屋的实验结束以后,有一段时间他沉迷于 LSD 带来的全新世界,并在一款他自己发明的隔离舱中进行自我感官剥夺实验,是指通过隔离感官输入来研究大脑和意识反应的实验。简单来说就是他想要知道当一个人彻底没有感官知觉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有点类似于极端的冥想。但要营造完全没有感官知觉的环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有声音,就算真的营造了没有声音的环境,也还是有触觉。于是为了要尽可能没有感官,他发明了隔离舱,并在隔离舱里加入了高浓度盐水。由于盐分高的缘故,使用者会在水中漂浮并感受到一种无重力的状态,里面没有任何光线,也没有任何声音,水温也被调节到了与人体温度接近的程度,使人漂浮在水中时不会感到冷和热。

根据约翰说法,由于所有的感官知觉都已经尽可能的被隔绝一次,进入隔离舱的人会感受不到自己的身体,并进入深度冥想、做梦,甚至还可以体验到灵魂出窍或进入超现实世界的现象。后来约翰还在剥夺实验中自行服用了LSD,进一步沉迷于探索精神意识的极限。直到十多年后,他终于从永无止境的超现实梦中苏醒,他开始回顾当年海豚屋里发生的事情,比如回顾到他一开始,他的初心是想要向世人证明海豚也像人类一样,他们有感情有思维,会沟通,当时为了要证明这件事,他努力地取资金,最终却因为急于求成迷失在药物的世界。

反省之后,约翰开始以实际的行动倡导反对圈养海豚。80 年代,约翰不断向外界提倡不要以任何形式圈养海豚,主张应该要重视它们作为高智能生物的权利。其实又何止是海豚,人类为了研究几乎圈养了全世界的各种生物,它们本该与我们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在地球,却因为人类的自私,终其一生只能生活在一方天地,而实验室里的动物更惨。也许我们是为了研究造福人类,但这些行为真的是对的吗?这些问题没有一定答案,全看思考者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约翰博士的持续呼吁下,海洋生物的生存权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曾经受人瞩目,也受人唾弃,但最终他找回了科学家的初衷,也许这才是当年他与那三只海豚留给世人的遗产。而现在,曾经的海豚屋只剩下了断垣残壁,提醒世人,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