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6G發展進入關鍵視窗期

2024-05-06科技
◎本報記者 崔 爽
6G腳步漸近。近日,在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群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未來行動通訊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上,全球行動通訊標準制定組織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的3位聯席主席分享了3GPP 6G標準時間表:2024年9月,啟動6G業務需求研究;2025年6月,啟動6G技術預研;2027年上半年,啟動6G標準制定;2029年,完成6G基礎版本標準,即Rel-21版本標準。
2024年是6G技術遴選的關鍵視窗期,6G標準亦將在今年啟動。按照行動通訊產業「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的發展節奏,6G技術路線、場景需求等正在各方討論中日漸明晰。
多種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
作為新一代數位資訊基礎設施,6G將成為連線物理世界和數位世界的橋梁,助力實作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的跨越。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介紹,相比於5G,6G網路在傳輸速率、時延等層面均有望顯著提升:峰值速率將達到100Gbps,較5G提升10倍;時延將降至0.1毫秒,僅為5G的十分之一。此外,6G使用者體驗相比5G也將得到大幅提升。
當下,世界主要經濟體正加快推動6G研發,各國政府、企業紛紛投入巨資開展6G技術研究。目前,6G研究正處於標準化前期需求定義和關鍵技術突破階段。
易芝玲強調,行動通訊技術的演變不僅是無線空口技術的變革,更是通訊技術、資訊科技、數據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在她看來,6G是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空天地一體全域覆蓋的新一代移動資訊網路。
具體來說,實作通感智算一體化無線網路,需要增加感知、智慧、算力、數據處理等能力;實作空天地一體全域覆蓋,需要重點關註低軌衛星,考慮其與地面蜂窩行動通訊網路在業務、網路或空口層面的更優匹配。
她也坦言,在任何一項新技術從起步到大規模部署的過程中,高成本、高能耗等問題都難以避免,在6G部署過程中亦是如此。
此外,在消費端,5G的頻譜效率和單位能效盡管遠遠優於4G,但普通使用者難以感知這一優勢;使用者流量的成倍增長,也沒有反映到營運商的ARPU(每使用者平均收入)值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營運商獲得的5G紅利不及預期。
汲取5G經驗,6G需要更加多元化、個人化,以滿足不同套用場景對終端、網速、頻譜、智慧、安全、時延的差異化偏好。
落地需兼顧綠色、效能等要求
伴隨3GPP 6G標準時間表的明確,產業界對6G的關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G如何在支撐要求更高的行業套用需求的同時,低成本地滿足使用者剛需?鄔賀銓認為,6G空口可根據實際需要采取多架構模式,將基站設計得復雜一些,並相應簡化對終端的要求。同時,可引入AI技術,以計算代替調變、編碼和射頻前端處理,用計算輔助通訊,降低終端芯片設計復雜度。
「AI在6G網路中必不可少。」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未來行動通訊論壇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尤肖虎直言,在6G關鍵指標中,AI原生與綠色、效能保證等方面存在矛盾,必須找到能兼顧這些要求的方案,真正實作6G願景。
「AI在6G網路中需要大數據和極高算力。這意味著如果解決方案不當,將產生非常高的能耗。」尤肖虎說。高能耗意味著更多碳排放,這與網路綠色化目標相悖。因此在他看來,將AI嵌入6G網路面臨的第一個關鍵挑戰就是環保問題。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要求,6G網路能力需要在至少提高一個數量級的同時保持能耗不變。這意味著每位元能耗都應該降低至少一個數量級。對於6G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此外,尤肖虎認為,AI在6G網路使用中面臨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問題也將成為未來的重大挑戰。他解釋道,AI存在不可解釋性和不可預測性,如果直接把AI部署在物聯網路中,可能會導致網路效能不穩定。
因此,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讓網路維持穩定。在尤肖虎看來,可以透過基於數據知識圖譜的原生AI,滿足6G網路的綠色要求;透過進一步發展特征數據驅動的網路數位孿生,解決網路AI效能不確定性問題。
「6G不僅是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的加速器,也將為廣大平台、物聯網和終端企業創造比5G更豐富的創新和商業機會。」鄔賀銓認為,在發展6G時,要更加強調套用生態,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協同。
連結
低空經濟有望成6G套用典型場景
發展6G不僅要關註相關技術,更要關註其潛在套用。低空經濟被認為是6G的一個典型套用場景。「低空經濟作為6G新興套用場景,在本次大會已經成為普遍共識。」2024全球6G技術大會程式委員會主席、未來行動通訊論壇副秘書長吳建軍說。
「從目前來看,6G與傳感技術的整合似乎是營運商最大的創收機會,其中最大收入來源可能是無人機服務。」中國電信首席專家、貝爾實驗室Fellow畢奇強調,無人機將在快遞業、農業、智慧城市、低空巡檢等場景發揮價值。
圍繞這片新興產業藍海,營運商已經開始了部署和嘗試。畢奇介紹,中國電信圍繞低空蜂窩系統覆蓋進行多方面探索,在8個城市進行了試驗驗證。在他看來,低空經濟不僅有望成為6G的主要套用場景,也是營運商最有可能擴大收益的領域。「覆蓋低空空域的基站數量占地面基站數量的1%—2%,但可以帶來兩位數的收入增長。」他說。
「6G與低空經濟相伴相生,這二者的結合也有眾多問題需要探討。」吳建軍說。他透露,未來行動通訊論壇計劃建立工作群組,專門負責研究低空經濟領域的技術問題,推動其標準化和產業規模化。同時,工作群組將聚集來自不同產業的專家,推動低空經濟在6G技術加持下真正發展成一個成熟的規模產業。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