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直擊世界智慧網聯大會:汽車芯片要突破核心技術,人工智慧需監管

2024-10-19科技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朝著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快速轉型發展,今年智慧網聯汽車呈現高速增長。2024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10月17日在北京亦莊開幕,車企一把手和與車企合作密切的科技企業高管齊聚於此,前沿發展趨勢怎樣、如何突破核心技術、如何保障資訊保安、相關法規能否進一步完善,是大會最受關註的四大焦點。
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全體會議現場。官方供圖
前沿發展趨勢:大模型和智慧城市被熱議
今年火爆的大模型之風吹到了汽車行業。中國一汽集團董事長邱現東認為,要構建行業垂直大模型,要用人工智慧的思維開發出兩段式單到單或一體化單到單,全面提升智慧駕駛的感知、決策與控制的系統效能。智慧網聯汽車到高階自動駕駛階段,將由過去依靠單車智慧、車雲智慧向車路雲一體化的群體智慧而轉變,從而大振幅降低整車成本,改善交通秩序,提升城市智慧執行水平。 智慧網聯新變革帶來產業發展合作的新模式,整條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如何「交朋友」?重慶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現場提到,汽車行業積極擁抱智慧化、數位化、全球化的一些新變化和合作模式。比如中外車企之間,已經從原來的技術引進向聯合開發、技術輸出、技術共享等方向發展,從原來中國汽車市場向全球市場協同發展,到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品、產業的高品質發展。 朱華榮形象地說,長安汽車之所以和華為合資引望,與騰訊合資梧桐車聯,就是不斷地強化傳統汽車的轉型,「我們的朋友圈也不斷擴圈」。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到一組數據,國內最頂尖的50家互聯網企業中,超過40%的公司都已經進軍了汽車圈,以智駕為核心龐大的產業生態已經形成。 今年3月,小米第一款車型小米Su7正式釋出,小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雷軍成為造車圈明星。他在現場談到,未來五年整個產業結構會大規模重構。在這個過程中,汽車產業界要相互團結,良性競爭,攜手發展全球汽車產業。
核心技術突破:芯片領域仍需發力 智慧網聯已經成為車企發展的必然趨勢,車企一把手對芯片、智慧座艙都有著自己的想法。 邱現東提到,一汽集團將著力攻克460項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芯片領域。未來五年,一汽集團將累計投放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42款,其中乘用車28款,商用車14款。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說,長安汽車繼續加大新汽車、新生態領域的投入,新汽車領域將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人以上的科研隊伍,打造可凈化的智慧汽車機器人。 談到芯片時,曾慶洪表示,智慧網聯汽車跟芯片有著更多、更廣、更先進的需求,意味著中國必須加快汽車芯片產業技術的協同攻關。同時車用作業系統以及共性技術平台、算力中心等基礎設施的投資要求和技術門檻都非常高,希望汽車企業和ICT(科技)等產業鏈企業,強化協同合作,共同布局,以規模優勢避免浪費資源。 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同樣提到了芯片,他稱,如果溯源產業鏈的上遊,特別是在高效能、高安全的芯片、動力與底盤域的控制等方面的技術,中國的水平與全球先進水準還存在差距。中國需打造穩定可靠、競爭力強的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體系,這是產業永續高品質發展的基礎。 資訊保安保障:人工智慧需要監管 隨著智慧網聯技術發展,數據安全、網路安全、主動安全和私密保護,成為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新內核。 談到對人工智慧的監管,東風汽車總經理周治平認為,人工智慧是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引發了新一輪人工智慧革命,需要在治理機制、治理手段、治理規則方面系統施策,統籌發展和安全。 雷軍關心的也是安全問題,他認為智慧化是整個汽車的靈魂,而智慧駕駛是智慧化裏的高地。「一定要宣傳在智慧駕駛中的安全駕駛,這個可能對我們的產業對使用者能更負責任」。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舉例說,如果車企被網路攻擊、數據被勒索破壞,車企的業務停擺可能意味著很多企業會趴窩。「我認為每一個智慧網聯汽車廠,未來都是國家關鍵資訊基礎設施」。 自動駕駛商業化法規完善:有助於L3級別智慧駕駛逐步走向商用 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近期已正式推出。曾慶洪在談到無人駕駛出租車時稱,目前這一行業的商業化營運正在加速,建議加快明確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營運法律法規,制定全國統一的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營運標準和法規,進而推進產業智慧化快速發展。 周治平建議,算力、數據和作業系統已成為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統籌規劃建設,有效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推動產業集中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同時促進技術創新和套用場景的多元化。 在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U董事長余承東看來,車聯網是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它是通訊、基礎設施和汽車產業的融合,它將發揮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和5G通訊兩大領域的領先優勢。由此,他建議中國加快5G上車。 余承東提到,中國新能源汽車L2級智慧駕駛滲透率達到66.4%,但L3還進展很慢,到明年、後年,從技術能力上L3具備走上高速和城市快速路的條件。呼籲加快L3相關立法,有助於L3逐步走向商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陳莉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