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50億研發雲軌,成本比地鐵每公裏低8億,中國全面叫停幸虧這麽做

2024-10-12科技

導讀:

什麽是雲軌?雲軌也叫跨座式單軌系統,簡單的說,將一條單軌透過高架的方式架到空中,列車在上面進行奔馳。

說到這裏,很多人會聯想到重慶的輕軌,去重慶旅遊的朋友,輕軌也是他們打卡必到的一個地方。

那麽輕軌和雲軌有什麽區別?

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跨座式單軌系統,執行的方式也是一樣的。

當然叫了不同的名字,那麽兩者之間必然有不同之處。

重慶的輕軌是日本的技術,而且修建這條輕軌的時候,貸款也是從日本貸的。

如今在重慶有一個地方還留有當時建設這條輕軌負責人,工程師等等人員的手印墻,這樣的手印有三百多個,裏面就有很多日本人的。

說道這裏,就必須提醒一點,既然是外國提供的技術,那麽按照常理來說, 提供出來的技術一般情況下不會是最先進的,甚至會是一些落後的技術

當然了,既然是購買的技術,價格也不會太便宜。

雖然當初建設的時候,使用了日本的技術,但隨後重慶軌域交通對於該計畫進行了消化吸收,十幾年下來,這條輕軌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了90%以上,很多關鍵性的技術都掌握了。

不說別的,營運的車廂早年間的基本上都退休了,只保留了第六組車,其他都更換為國產的。

所以這種輕軌技術,在重慶輕軌交通的關註下已經基本掌握,而且技術還不錯,成為了世界制造單軌車輛的前三甲之一。

其余兩家是最初引進技術的日立,以及龐巴迪。

這就是為什麽,在重慶二號線建設完成之後, 重慶在規劃三號線的時候,使用的軌域裝置有90%以上實作國產化的原因

那麽雲軌又是什麽情況呢?

雲軌是比亞迪自主研發的跨座式單軌系統, 前後用了五年的時間,投入五十億的資金 。

擁有完整的單軌系統產權,包括車輛、軌域、車站、交通系統等等,而且雲軌要比輕軌的技術高。

高在什麽地方了呢?

比如最亮眼的兩項創新。

其一雲軌上有電池儲能系統 , 當遇到停電的情況,沒有外來電力提供動力的情況下,還可以繼續執行三公裏以上。

這樣就可以避免雲軌停在半空中,並在抵達車站的時候停車,方便乘客下車,避免被困。

其二具有先進的列控技術 ,可以實作無人駕駛。

這就是輕軌和雲軌的區別。

雲軌的研發

地鐵一公裏的造價是七億到十億元,而雲軌的造價僅僅是地鐵的五分之一,只有1.4億到2億之間。

所以很多城市對於雲軌的需求比地鐵要大。

中國有六百六十三個城市,直轄市四個,地級市二百九十三個,縣級市三百六十六個,其中至少有二百七十三個對雲軌有需求。

而這些需求會營造出 超過十萬億的市場 ,這是一個龐大的概念。

那麽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最早的時候,中國只有 北車長客 一家可以生產此型別的單軌車輛,後來發展到了 南車鋪鎮、南車四方、南車株機 也有了這樣的能力。

最後參與其中的是比亞迪。

而比亞迪是研發最全的,不僅包括車輛制造、還包括了軌域建設、訊號系統建設、控制系統建設等等,產業鏈是最為完整的。

比亞迪在2011年開始入場,研發團隊極其龐大, 超過一千人的團隊,經歷五年的時間,投資五十億元 ,才有了這樣的基礎。

當研發完成,還沒有進行量產的時候,比亞迪就已經收到了幾百億的訂單。

所以還沒有出產品的時候,投資就已經可以收回了。

也從側面印證了,雲軌的市場極其的龐大。

那麽雲軌有什麽特點呢?

其一、雲軌的車廂相比較之下是很輕的 ,因為車身是使用鋁來制作的,要比傳統的鋼制車輛 輕八噸,只有十二噸左右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雲軌是架設在高架線上的,一條單軌支撐著車輛執行,太重的話,單軌的負荷重,而且耗能也會增大。

其二、雲軌的軌域梁寬相對於傳統的鋼軌要小一些 ,這和車廂的重量減輕有關,屬於對應設計。

比如雲軌的梁寬只有七百公釐,而對比重慶的輕軌達到了八百五十公釐。

重慶的輕軌之所以寬,就是為了更好的承重。

不過這樣也帶來一個安全隱患。

比如在遇到緊急情況進行逃生的時候,車廂兩側可以開啟或者走車頭安全門離開。

但因為雲軌的車軌交窄,那麽和輕軌比較起來,想要透過軌域撤離會是一個大麻煩。

當然上文提到,雲軌本身就有電池,可以在沒有電的情況下,繼續行駛三公裏,將乘客安全的送到下一個車站。

但問題是,在 現實中會遇到各種想象不到的情況,所以車軌窄也是一個弊端 。

其三、車輛輕了、軌域窄了,整套系統執行起來之後,重量也就變輕了,那麽對應的車輛高度也會降低。

比如重慶的輕軌建設的梁高是一米五,雲軌的梁高會比這個還低一點,當然了軌域梁的末端和路面的高度是一樣的都是五點五米的高度(這是國家標準)。

其四、雲軌的車身和軌域梁重疊,重疊的高度為一米二 ,這樣的重疊可以使脫軌的風險降低。

其五、雲軌在耗能方面進行了改進

前三點不僅最佳化了雲軌,而且還可以將雲軌的耗能降低不少,除此之外在雲軌上還安裝了車輛能量回饋系統,可以將制軔能量回收。

當然了優點有,缺點也有,畢竟任何事情都是具有雙面性的。

缺點

其一、雲軌使用的膠輪 , 在下雪天的情況就容易打滑。

所以想要在下雪天執行雲軌,就需要給雲軌車廂上安裝除雪裝置,噴灑融雪劑或者沙子進行除雪。

這樣會導致營運成本增加,所以雲軌也有局限性。

再有就是膠輪使用壽命要比鋼輪短很多,一般情況下 鋼輪的使用壽命是一百萬公裏,膠輪是二十五萬公 裏 ,穩定論和導向輪也少只有六年。

至於原因,行駛的過程中摩擦損耗。

這就造成了維修成本的增加。

如果遇到了塗抹著混凝土鋼軌的特殊塗層,還需要經常性的維護。

其二、雲軌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一小時八十公裏 ,而地鐵可以達到一百二十公裏每小時。

而理論是理論,在實際執行中,很有可能達不到這個水平。

比如銀川就修建了雲軌,全長接近六公裏,但繞行一圈需要半個小時,一小時只能保持二十五公裏。

這是因為阻力比較大,而且因為是環形路線,提速是不可能的。

其三、成本低是在一個範圍內實作的 。

比如雲軌的編組最高可以達到八組,可一旦達到了八組的情況下,雲軌和地鐵相比較就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甚至是不存在了。

上文提到雲軌的造價一公裏是1.4億到2.5億。

那麽在北京修建地鐵四環線的時候,一條跨座式單軌,初期是六節編組,預留八節編組。

設計路線的長度是三十六公裏,總的投資算下來是二百億。

那麽平均下來一公裏就達到了五億( 註:不是五億五千萬,因為還有其他的配套裝置 ),這就遠遠超過了之前說的最高2.5億的標準。

如果編組再多一點的話,這個成本會更高。

關鍵雲軌這還是初期報價,往後開始建設的話,說不準價格還要高一些。

而地鐵的造價也就在一公裏七億到十億之間。

再有就是城市軌域交通只有三十年的壽命周期,這麽算下來的話,雲軌的成本就要比地鐵高不少了。

為什麽會這樣說呢?

比如上文提到的膠輪和鋼輪的區別,鋼輪一百萬公裏的使用壽命,膠輪是二十五萬公裏。

再加上日常的維護,所以將時間線拉長之後,雲軌的成本不見得比地鐵低。

全面叫停

2016年比亞迪歷經五年的時間,將雲軌打造成功。

還沒進行量產的時候,就已經接到了十幾個計畫,而且在2017年的時候,還遇到了地鐵修建被叫停的事情。

雲軌在這個時候出現,可以說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在2017年的時候,與比亞迪簽約建設雲軌的城市就有二十多個了,而且還發展到了國外,比如柬埔寨、菲律賓、埃及等等國家也請比亞迪過去建設雲軌。

結果在2018年的時候,中國對於雲軌的建設叫停了,一些在建的雲軌計畫也就停工了。

當然與國外簽署的計畫還在進行中,比如在2022年四月份比亞迪還在巴西建設成功一套雲軌,並交付使用。

那麽為什麽會叫停呢?

其一先叫停的是地鐵和輕軌,然後才是雲軌。

不管是什麽樣的交通工具,本質是為了提供服務的。

地鐵和輕軌、雲軌都是這樣的,但三者相比較雲軌是新出來的,初期投入成本看起來是最小的。

所以根據成本來說,雲軌成為了最後被叫停的計畫。

雲軌之所以被叫停,也是因為成本問題,雖然它的初期投入成本是小,但實際上呢?

根據長期的投入來計算,比地鐵的成本還高。

根據實際情況, 兩億每公裏的成本根本就不是上限,隨著地形地貌的變化,以及增加編組到八個,初期投入並不比地鐵少

比如,在2018年桂林的一條雲軌,建設成本就已經突破兩億,為兩億六千五百萬一公裏。

其二,服務是目的,但盈利才是繼續提供服務,甚至是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

不管是地鐵和輕軌、雲軌收入最大的一塊是客運。

那麽雲軌的客運如何呢?一小時是一萬到三萬之間,這個客運量比不得地鐵,也就是說從收益角度上雲軌比地鐵低。

這就要考慮最後的虧損還是盈利的問題。

比如,在甘肅天水九十億建設路面電車,一年下來收入是一百六十萬,但成本卻達到了驚人的四千萬。

這個虧損比太嚇人了。

要知道一個地方的收入幾乎是固定的,為了服務大眾,一個計畫沒有收益,還成了無底洞。

這對地方的經濟情況絕對不是一個好事,而是浪費。

這就出現了一些 本身就已經建好,但最後沒有投入使用的交通系統現象

比如四川廣安的雲軌,建成都六年了,但一直都沒有使用。

不是不好,而是投入使用之後,就會出現巨大的虧損問題。

而這個虧損再想要關閉,就非常的困難了,會形成持續性的虧損,對地方經濟造成影響。

所以東西是好東西,但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地方。

不然就會導致好東西好服務,卻不能維持下去,反而會成為累贅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