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經武快評丨時代浪潮下,期待能有個體聲音回蕩的空間

2024-07-13科技
唐雨琪
近期,「蘿蔔快跑」自動駕駛出租車頻上熱搜,其中討論最激烈的話題是傳統出租車司機的「飯碗」問題。每當新技術大規模套用,都容易引發對未來某些崗位職業的擔憂。此時我們需要的不是站隊和辯論,而是應該多一些理性對話和思考。
作為技術進步這件好事的另一面,某些群體也將在技術叠代時代車輪面前,面臨邊緣化的窘境。因此,在先進技術不可逆轉的大勢下,個體聲音也能有被傾聽的機會。這應當成為時代進步的溫情,社會發展下的溫度。在一篇題為【1000萬司機何去何從?】的媒體文章下,一條留言收獲了高贊——被技術替代的個體的命運轉折始終無法在所謂的洪流裏被記錄。歷史經驗的確證明,新技術消滅部份行業的同時也會產生新的行業。比如,互聯網的普及對傳統零售業產生了巨大沖擊,但也催生了直播、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行業,這次討論的無人駕駛汽車也需要安全員和遠端監控操作員這樣的新崗位。但這是否就意味著那些被替代掉的就業能被完全補償呢?如果站在個體的視角來看,答案其實是不確定的。
這裏涉及新舊崗位之間的銜接問題。從一個會開車的老司機變成一個遠端監控操作員,至少需要了解自動駕駛技術、學習使用遠端監控系統以及具備基本的電腦操作能力……這些都需要個體跳出已有的舒適圈,接受未知的挑戰。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擁抱新事物的勇氣和能力,如果沒接住,那可能就將繼續面臨失業。
事實上,傳統出租車司機面臨的失業挑戰早在網約車出現之時就已存在。更便捷舒適的服務體驗加上更優惠的價格對於消費者來說具有天然的吸重力。新舊事物之間的過渡必然需要一段時間,如何處理好這些受到技術沖擊的人群在這段時間裏面臨的失業、生活問題,首先要求有關部門做好預案和保障工作。其次是每一個被倒逼接受挑戰的個體也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和適應能力,以便在新的就業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紐約大學研究者梅瑞狄斯∙布魯薩德曾在【人工不智慧】一書中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人工智慧的本質是數學,而現實世界卻不僅如此。出租車司機表達不滿情緒的背後,是對生存境況的擔心,對被時代淘汰的擔心。AI時代,需要在數位模型的思維之外對更大、更復雜的社會問題進行討論和反思,聽見個體的聲音,才能讓「科技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初衷朝著眾所希望的方向前行。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路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